第七節 獻身的成本收益
一個企業,一個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企業,就如同一個人,必然要有自己的理念纔可能有巨大的發展。三星公司正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準備爲祖國的發展貢獻自身力量的公司,公司上上下下的員工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激勵下,同心協力,推動了三星的超速發展。
李秉哲自創辦三星公司以來,雖歷經坎坷,但幾十年來始終堅持和貫徹“事業報國”的經營原則。李秉哲在《湖巖自傳》中這樣寫道:“人類最高的道德是什麼?如果有人這樣問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奉獻!’對人類來說,這是最難實踐的一個嚴肅課題。但是,‘奉獻’始終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標和信念。在人間,人人都有自己的抱負,儘管我不認爲自己有多麼出衆,但我的抱負是爲國家和社會作貢獻,在適合自己的領域開展事業,不斷研究和開拓新的事業,不斷創建和經營新的企業……”
“事業報國”作爲三星的最高目標,直到現在仍在鼓舞着三星人發揚獻身精神。從20年代開始,三星的產值一直佔全國國民生產總值的5%,出口一直佔韓國企業的第一位。這正是三星引以爲自豪的地方。從80年代開始,三星把事業重點轉移到了電子行業,以便在新的形勢下實現事業報國這一崇高理念。李秉哲先生在回顧這件事時明確地說:“三星之所以能在電子行業中取得成功,正是因爲它以維護國家的利益、促進國家的發展爲目的,決不把單純追求自身經濟利益作爲出發點。”
韓國獨立之後,他曾經歷了韓國動亂,李承晚政權的崩潰,“五·一六”軍事政變,韓日邦交正常化及朴正熙總統被殺等事件。在這樣的歷史漩渦中,李秉哲雖然身爲企業家,但不能不受到衝擊。李秉哲不願參與政治,只想經營好三星集團,專心致力於經濟建設。有時候他因只顧埋頭於經濟事業而受到某些勢力的非難和指責,並不得不因此葬送掉嘔心瀝血創辦起來的企業。來自社會的種種曲解,對一個企業家來說是難以承受的。
另外,韓國是從日本殖民統治下獲得獨立的,不久又經歷了一場戰火。韓國經濟可以說是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開始起步的。李秉哲要涉足這片前人未踏的處女地,只能邊研究邊開拓。要開拓全新的經濟事業,無論是事業的內容還是經營企業的管理方式,都無法求助於先人的幫助或借鑑先人留下的經驗,唯有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解決所遇到的一切難題。
三星集團能戰勝各種困難和阻力不斷髮展壯大,併成爲韓國的一流企業,完全是依靠這樣一個信念:奉獻。這就是三星所崇尚的“事業報國”的精髓。這種事業報國的經營原則,正是三星長期以來對本企業員工進行精神教育的核心內容。它把李秉哲先生個人的信念變成了全體員工的精神力量。
三星的職業培訓機構經常這樣教育員工:“企業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什麼?”許多人會回答“利潤!”如果再問一句:“追求利潤的目的是什麼?”恐怕很少有人能作出正確的回答。三星認爲,如果一個企業只顧追求物質利益而沒有精神追求,那麼這個企業就等於失去了正確的追求目標,也就喪失了催人奮進的原動力,經不起打擊和挫折。爲改變這一狀況,三星建立了企業文化,這種文化可以改變全體員工的精神面貌。
三星的企業文化現在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主要由“經營原則”和“三星精神”這兩大部分組成。經營原則由三部分內容構成,即“事業報國”、“人才第一”和“合理追求”;三星精神內容較爲廣泛,即“創造精神”、“道德精神”、“第一主義”“完美主義”和“共存共榮”。在三星的經營原則當中,“事業報國”的企業觀是三星企業文化的基礎,一切企業經營活動都是爲實現“事業報國”的這一原則而展開的。李秉哲認爲,“一切的一切都要以國家爲本,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國家的完整和強盛,會使其他一切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在60年代國家主導的經濟增長期,這種以“國家爲先”的企業觀上升到支配地位。
60年代和70年代是韓國在國家主導下,實現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那時誰搞企業,會被認爲是一種愛國行動。因此,“事業報國”在當時不僅已成爲企業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成爲全體企業員工所共有的理念。在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大家拼命苦幹的精神原動力,就是來自“抱負心”和“擺脫貧困的精神”。所謂“抱負心”,是指通過企業活動可以爲國家作貢獻,“擺脫貧困精神”,是指使韓國國民從長期的貧困和落後狀態中擺脫出來。
李秉哲認爲,做對社會有利的事就叫事業。一個人不管他個人是如何富有,如果社會全體成員都很窮,那麼這個人的幸福也不會得到保障。事業是有社會性的,推進事業發展的企業本身就是一種社會存在。他目睹了太多的民族苦難,因此,把自己所從事的事業與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就成爲他事業的出發點。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