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不忘初心
就拿小麥來說,這時候只有春小麥,要到60年代後期纔有冬小麥可以一年種植兩季。而春小麥的畝產也就是100多斤,摺合成錢的話也不過十幾塊錢。
所以這時候農村一家人忙活一年下來好的情況下能落上十幾到幾十塊錢,碰到災年或者家中有大病等情況,辛辛苦苦一年下來還有可能倒欠公社或大隊的錢,也就是俗稱的“倒掛戶”!
而如果搞蔬菜大棚的話,一畝地一年幾百塊錢的收入,一年回本剩下的就是淨賺,由生產隊組織起來搞上兩三年,最起碼能給大家多分些錢了。
哪個生產隊弄不出來十畝八畝的邊角空地?
不過總量還是要控制,一方面蘭州石化那邊產量跟不上,另一方面糧食還是根本,這蔬菜大棚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總體來說這蔬菜大棚是個好東西,對於改善北方地區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城市的農村生活有很大的用處;不過也要有計劃的搞,不能影響糧食的產量。
先生熟知國情,在這裏轉了一圈心裏就有了定計。
宋遠繼續笑道:“可我們這一號大棚的菜價就不好定了。光是建設費用就花了2萬塊,就按能用十年來算的話每年折舊就有2000塊錢。這菜價的成本也接近一塊錢一斤了!”
先生心情很好,笑道:“我看啊,這座大棚就定爲實驗大棚,建造成本就別算了!我聽說這次廣交會你們廠又掙了不少?”
宋遠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沒有,掙了一些錢後面還要投到汽車發動機上!”
先生點點頭,不用國家掏錢自己弄來技術和生產線,這種事要大力支持。
想了想他又說道:“這菜就定一毛五分錢吧,你們是怎麼計劃的?”
宋遠一指旁邊的王老師笑道:“先生,搞這個大棚的時候我們和學院說好了,產出的蔬菜分他們三成。”
“我想着我們廠再留下兩成,剩下的都上交國家!”
王老師在旁邊連忙也說道:“我們也只要兩成,剩下的也上交!”
先生滿意的一笑:“可以,就這麼辦吧!”
眼見時間不早了,宋遠就笑道:“先生、領導,中午就在我們廠喫頓便飯,嚐嚐這些菜的味道?”
先生和市裏大領導對視一眼後笑道:“好,今天我們就打打你們這個土豪!”
市裏大領導也笑了起來:“就是,我們市政府都沒你們的活錢多!”
見領導們都答應在這喫飯,錢穆轉身準備親自去食堂安排,宋遠連忙拉住他:“錢書記,叫後勤的同志一起去大棚裏摘菜,讓全廠的工人們也都喫上,要不領導們會有意見!”
錢穆恍然大悟:“好的,我這就去安排!”
等他走了宋遠再帶着領導們先往會議室去,總要給後勤的人時間準備一下。
會議室坐下,先生和市裏大領導就問起了東風廠的方方面面,宋遠和領導班子的同志都小心翼翼的一一作答,整體答得還不錯。
藉着這個機會宋遠也給先生彙報了一遍自己關於產學研的想法計劃,重點就是東風廠出錢、大學和鋼鐵、機牀廠等行業部門出人出力,用三年時間把這次引進的汽車發動機、變速箱徹底消化吸收。
先生果然對這個提法很感興趣,問了很多細節上的問題。聽宋遠計劃每年投入不少於100萬搞研發,先生嘆了口氣說道:“你這想法很好,但目前只適合你們廠這樣不缺錢的企業。其他的企業可能沒那麼多錢!”
見先生也認可產學研的說法,宋遠就大着膽子說道:“先生,既然您也覺得好,那也給點支持唄!”
先生笑了起來:“你想要什麼支持?先說好,錢我就不給了,國家這些年也都缺錢!”
宋遠大喜:“不用錢,我搞拉桿箱這些輕工業掙錢就是爲了發展重工業。就是希望先生能給個政策支持,協調一下部裏、學校還有研究所這些地方。我們廠技術能力有限,急需他們的支持。可我怕人微言輕,直接上門怕不頂用啊!”
這話說得先生和市裏大領導都大笑起來:“宋遠同志,你也太小瞧自己、也小瞧部裏了!我敢打包票,一機部那邊早就盯上你這條生產線和技術了。等東西一到,部裏、市裏都會調派人手和你們一起研究這條生產線!”
“到時候不要說學校了,我估計長春那邊的一汽都也會派人來參觀學習!”
“再說了,宋遠同志你現在的名氣可不小,一機部那裏早就掛上號了!有時間你也可以多到一機部去轉轉,保證不會讓你進不了門!”先生溫和的提醒宋遠。
“先生說的沒錯,之前華清大學的汽車系已經把招呼打到我這裏來了,到時候會派幾位專家和一批學生到你們廠來學習。這些專家可都是我們的寶貝,宋遠同志你可要照顧好了!”市裏大領導也含笑說道。
“多謝先生、多謝領導!”宋遠喜不自勝,有部裏、學校這些專家,把這條生產線和技術研究透了,這根基纔是穩了。
到時候直列六缸的發動機,減去兩缸就是四缸可以用在轎車上,增加兩缸就是八缸可以用在卡車上或者越野車上!
把直列發動機玩明白了,再試着搞V8發動機;把4速手動變速箱玩明白了,再搞5速、6速,同步還能搞自動變速箱,什麼AT、CVT、雙離合,咱一個都不放過。
這麼連續研發下來,沒個幾年這些老師、學生都別想離開東風廠。如果能再引誘幾個老師、學生到廠裏上班,那才叫個美滋滋!
看宋遠這麼開心,兩位領導都笑了起來。市裏大領導打趣着說道:“小宋同志,看你這麼喜歡汽車,怎麼之前搞的發明都是壓水井、拖拉機這些東西啊!”
宋遠正高興呢,沒防備就隨口說道:“我是農民的兒子啊,這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先生和市裏大領導聞言,都朝着宋遠看了過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