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政路通畅
……
内阁,本架设在紫禁城前庭文渊阁中。然而就在两曰之内,被赵哲勒令搬到了乾清宫西暖阁中,各种原先被分散到内阁,以及司礼监的各种印鉴,统统被赵哲收拢在手中,置于东暖阁中。以前的皇帝,为图安逸盛事,以成立了以太监为主体的内廷,以用来牵制由内阁为首领的外廷。然而穿越了几個月,越来越适应皇帝身份的赵哲却是早已经明白。放权也罢,牵制也罢,让两個党派互相争斗也罢。這些东西,只有待得自己完全掌控了局势之后,才能安逸的做一個遥控皇帝。否则,按照如今局势,自己這個逍遥皇帝,也许三四年,也许十来年,总会有一天当到了头。
西暖阁的新布局之中,赵哲拥有一张硕大的主书桌。而内阁数十名大大小小的官员,则是按照职位高低,或者是职责所分,各自占据着暖阁之内一块块小地方。暖阁虽然不小,但要容下這数十人办公,却是稍显拥挤。
但赵哲却是穿越而来的,虽然每個工作都干不长,却也做過办公室当過一段時間小白领。這种拥挤程度,在那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公司中,根本就不算什么。更何况,大家凑得近一点,不但能加深关系的融洽,還能更好的进行互相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内阁之中,包括严彧這個文渊阁大学士在内,共有六名大学士。又有三十六名内阁成员,多是翰林院出身。六名大学士,分别主管一块政务。事实上,赵哲对此人员结构,并不太满意。术业有专攻,每一块政务,還是由每一個部门直接升上来的官员担任较佳。
大赵帝国,专门有一司叫通政司。专管各种奏折,情报,消息等等政务函件的来往传递。通政司在全国各处都设有分局,将各种政务函件收集汇总,一路抵达紫禁城。再由紫禁城处理完毕后,传达到大赵帝国每一個角落。
事实上,内阁在建立之初的真正作用,就是一個皇帝的幕僚团,参谋部。各种大大小小的政务,都会由司礼监协助皇帝整理,然后发往内阁分析,讨论,然后写出处理意见,粘贴在奏折公文之上。然后再呈交给皇帝,皇帝可以用红字批阅是否同意执行。同意后,就会交给相对应的六科进行校对,并形成正式公文函件,发放下去给各部执行。然后六科還有监督权,监督由皇上发出来的旨意,各部是否执行到位,并对结果形成回执,返回给内阁。
這大抵上,就是大赵帝国的政务处理流程通道。不算太复杂,看似也是挺高效的。然而一旦皇帝懒得处理朝政,又加上两党相争的情况下,這條政道,真可谓处处受制,关口无处不至。
赵哲首要做的,不是赚钱,也不是出兵,而是要保证這條政路通畅快捷,安全。這样才能将赵哲的旨意,完完全全的通往全国的每一個角落。好在如今刘超倒下,严彧反過来被赵哲架空了权力,成为了一個高级幕僚。這使得,只要赵哲有心,便能进行彻底的改革。
在内阁搬迁這两曰,赵哲让他们闲着的人,分别草拟了六种类型不同的数十份公函,一一披红后交给六科校对后传达下去。又過得两曰,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二十封。好了,赵哲后面那二十多封他也不要了。直接拟了圣旨,直接派出锦衣卫去调查解决,看那條政路是哪個关节出了問題?
就好比赵哲那时候玩电脑一样,看網络通不通就“pg”一下。若是不通,或者延迟厉害,顺藤摸瓜总能找出哪個环节给卡了。因为赵哲的公函,是让收到公函之人,第一時間回复一份公函回来。而他所发的地方多不远,即便是最慢的一处,只要完全顺畅,来回至多也是一天半的時間。若是在规定時間回不来,自然不是路上出了問題,就是接受公函者出了問題。无论那一种情况,這都是渎职之罪。尤其又是对于赵哲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斧的政治通畅生命线。
当然,這次小小的测试,只是针对京城范围之内。经過這一次小小的清理,又加上赵哲再测了两次后。京城各处官员人人自危,要么不敢将公文耽搁,要么不敢再胡乱离岗。只是两三次小小的京城范围政路测试,陆陆续续被抓起来的大大小小相关官员高达七十三名。這些人,都会通過都察院审讯,给他们判出罪名。
然而最忙的,却不是都察院。而是吏部,短短数曰之内,便有大批大批的官员落马,而皇上又要保持政路通畅。被弄下马的官员总要人去补充的吧?這倒好,他们怎么個补法,都還沒有皇上的撤得快。
赵哲之所以只在京城做几次测试,而沒有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国去。一来是,時間根本来不及再让他测试了,有些遥远的地方公函在两個月内能回来,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事情了。哪裡会有這么多闲工夫?更何况,通政司以及其他官员们之间消息的传递,往往比官方更加快速。很多临近的地区,已经开始认真对待起皇上命令的通畅度来,一個個谨慎了起来。否则别說官位了,弄不好会连姓命都保不住。相信要不了多久,全国的政路会有一個极大的改进。哪怕是达不到最佳效果,去也会比原来的强上许多。
有了通畅的政路,赵哲這才开始真正处理起国家大事来。想及此处,赵哲的心,开始有些沸腾了起来。然而让他不得不冷静下来的是,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個烂摊子国家。不但内部百姓暴乱,国外蛮族入侵。事实上,就连本国的人心所向,大赵国的声誉也是差到了一定程度。要想将這烂摊子国家,一点点拾掇起来,强盛安宁起来。這條路,可不算太艰难呢。
……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