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陋习不改 作者:吾谁与归 這是奠定了合作的基调,霍金在空间的理论是毋庸置疑的,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理论知识最丰富的科学家,可惜天妒英才,让他在轮椅上渡過了超過五十年的時間! 如果不是這五十年的耽误,或许人类在太空理论上,会有长足的进步。 如果沒有普朗克的纯粹数学计算,可能不会有量子学的诞生。如果沒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們或许根本无法来到信息时代。 科学在過去是一個個人英雄主义的时代,很多人都引领過一個潮流的兴起!伽利略点燃了科学的火种,牛顿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 科学家们的浪漫在于以一己之力,改变整個世界的格局,這就是科学的魅力。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加深,现在的科学個人英雄主义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朱诚即使拥有,但是依然需要建设世界科学中心,来广纳人才。就是因为现在的科学已经进入了多学科综合的时代,個人英雄主义已经渐渐被群策群力所代替。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某些個人在科学界发出的光芒,依然超過了其他的科学家,比如霍金就是這样的例子,被誉为牛顿接班人,将英国重铸为日不落大不列颠的希望。 可惜长期躺在了轮椅上的他,只能提供理论依据,虽然他可以通過电脑复述,但是旁人却很难理解他那些话含义。 “其实我最好奇的問題是,如果我醒了過来,不进行合作,你是不是要封锁我苏醒的消息,亦或者直接对外宣布霍金死于治疗?”霍金看着朱诚,他其实非常奇怪這個問題,要知道治愈他,就代表给了英国希望! “为什么要封锁呢?即使你不合作,我們科锐也会好好的前进,并且超過你领导的英国皇家学院啊!你沒看到嗎?那個過去辉煌的院校已经变得穷困潦倒,不思进取了,现在沒有人能够拯救他们。哪怕是牛顿重生,英国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也不是当初的科学家了。” “他们失去了对科研的最基本的道德操守,腐朽的官僚制度和安逸,已经让他们变成了一种不思进取的状态。从這几年的科研报道的数量和质量上来看,英国皇家学院,你根本不值得回去!” 朱诚并不害怕霍金回到英国科学院,他脑子裡那些想法,回到英国皇家科学院,也根本沒有实现的可能性。 如果真的有救,霍金也不会带着那张纸條,来到朱诚的面前了。 “好了,我們来研究一下你的纸條上的內容,在外人看来這简直是无稽之谈,滑天下之大稽的說法,相信這也是你带着纸條来到中国的原因,這样的言论,我相信在英国不会有任何一個人接受。” “我在开始的时候,也以为你在开玩笑,但是我找到了大量的数据,佐证了你的想法,我才真切的认识到,或许我們真的要探讨一下這個命题了,或许他是真的。” 外面阴云密布,科锐的浮岛在這样的天气裡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防雷是一方面,避雷导线也顺着天上的缆车从天上的浮岛来到了地表。 而且积雨云的高度更是远远低于朱诚的浮岛,世界科技中心的高度在6000米以上,而积雨云的高度仅仅1000米的高度,這样的高度根本不会对浮岛有任何影响。 而朱诚的防雷导线是为了让浮岛与天空的电荷平衡。 轰鸣的雷声响彻了整個山城的上空,朱诚对周围的天气已经可以掌控风雨雷电。但是他平时的时候,也不会消耗巨大的电能,来做這种无聊的事情,天有阴晴圆缺,随意改变天气,总会造成地区的天气发生朱诚不知道的变化。 整個天地阴沉沉的,雷声和雨声掩盖了朱诚和盖茨的谈话,這個世界上只有两個人知道他们的谈话內容,就是他们两個。 他们要讨论的內容涉及到了人类的未来,对于启明星的一些数据,朱诚選擇了共享,虽然霍金刚刚苏醒這样做看起来有点不人道,但是他已经憋了這么久的問題,终于可以找到一個懂行的人一起探讨一下了。 谈话正在继续的时候,芭芭拉已经准备好了和库勒的第一次交锋,当战争金融资本分离的一瞬间,芭芭拉已经看到了战争资本的灭亡!团结在一起的战争金融资本還不见得是政权的对手,在失去美联储之后,他们才发现他们一文不值。 既沒有超越其他人的生产资料,也沒有足以自傲的品牌口碑,他们已经正在转型,从入侵一個国家的经济去盈利,转化为掌握生产资料去盈利,虽然芭芭拉知道這非常困难,但是他们必须要做! 這种转型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已经习惯了摧毁经济之后的一本万利,這個时候,让他们做回生产這個行当,他们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芭芭拉和库勒的人在非洲的一個小国家,马达加斯加相遇了。 這個岛屿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這個地方贫富差距可以让世界任何一個国家足以自傲。 這裡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90%的人口从事着农牧业,又因为旅游资源丰富,這裡每年会有几百万的千万级以上的富翁前来旅游! 芭芭拉的人和库勒的人因为争夺岛上的铀资源,在各大国,一般都不会开采自己国家的铀资源,而是在第三世界购买,完成本国的战略储备! 而马达加斯加的铀资源更是美国的重要需求之一,本来掌握着矿产资源的芭芭拉,正在接收這份资产,当然這又涉及到了交涉控股。虽然明面上,還是一個名叫石信的企业在掌控,其实幕后已经换成了芭芭拉的人。 如果马达加斯加的政府足够给力,那么芭芭拉将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接手這份资产,而岛上的常驻军人只有三万的样子,怎么看都无法保证芭芭拉的安全。 双方的雇佣兵在马达加斯加的金色沙滩第一次开战,然后,打得翻天覆地。 雇佣兵在中国的领土上销声匿迹,但是在国外,雇佣兵是美国的重要辅助战斗力。 水征在回忆录裡曾经說到這個。 “在海湾战争的战场上,总是能够看到一队美国大兵带着一大堆非本国籍的雇佣兵,在战场上横行。当然這些雇佣兵不会被计入阵亡名单,同样不会被书写进入英雄冢内。” “他们的遗体摆放在戈壁滩上被秃鹫啄食,被鬣狗拖到地洞裡储藏。一场战斗,普通民众的死亡甚至能够繁衍一個鬣狗群。而雇佣兵的死亡可以让秃鹫在来年春天,多培养几只秃鹫。” 战斗在矿场、沙滩、街道展开,街上甚至出现了重型战斗机械,比如武装车和坦克,当然這一切都被马达加斯加定性为了暴乱,而這种动荡很快的席卷全非洲! 争夺正在火热化,由战争引起的战争需求,开始刺激美国的工厂加班加点的工作!刺激了美国的经济! 战争金融资本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挑起民族仇恨,让他们自己人打自己人,刺激需求,刺激消费。战争也很容易摧毁一個国家的工业体系和生产体系。 在战后的重建工作,他们又能大捞特捞一笔,而经济也被战争金融资本控制。這次双方的争夺,最大的赢家就是美国政府,他们利用手裡发行的信用货币,让這些人卖命,還为美国续命!這就是战争金融资本在過去惯用的手段! 当然世界各国沒有停止自己搂资源的手段,在非洲发生暴乱的一瞬间,世界各国开始行动,纷纷进行着各种“人道”援助,当然在這些飞机、汽车、轮船上,印着世界人道主义的宣传标语和包装,但是箱子裡却是武器弹药。 各种“生活物资”运达非洲,非洲参加暴乱的雇佣兵,用什么去支付?只有黄金、矿产、人口可以贩卖。 一些不到五岁的小孩,被贩卖到了各大雇佣兵社团裡,他们最喜歡這样的小孩,培养几年,就是很强大的战斗力,再大一点就有了自己的思维,不能成为战场上的杀戮机器。 经常能够在新闻裡看到,非洲十岁到十二岁的孩子,在街头举着机枪,大声咆哮着击发着手裡的步枪。 這就是雇佣兵团培养的童子兵,他们有的甚至价值和三盒子弹相同。這相当廉价。在战争中,人命却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战争和动乱让每一克黄金、每一颗钻石、每一斤矿石都染上了鲜血。朱诚自然也在战争中购买了无数的矿产,价格低廉,质量优质。他为什么不买?至于饱含鲜血四個词,又不是国人的鲜血,他何必在乎?全世界都不在乎。他何必在乎! 但是战争死亡的阴影笼罩着非洲人,這個种族从被白人发现到现在,就充斥着悲哀的色彩额,血腥和暴力充斥着整個非洲大陆。如果這個时候,沒有人垂怜,他们将会在美国复苏之前,再沒有恢复的可能! 朱诚决定停止這种暴力的掠夺,每次世界危机的时候,承受苦难和起了缓冲作用的都是第三世界国家,难道战争金融资本的内战也要让第三世界买单嗎? 再說這与朱诚的目的不符,他的目的是削弱战争金融资本的势力,让狗咬狗,最后他上演打狗人,但是现在的剧本是,狗咬到了无辜的人身上,并且在不断的壮大着自己,這种局面是朱诚不想看到的局势。 他对芭芭拉下令,让芭芭拉的人停手,同样致电盖茨,這种残忍和血腥的行为,是时候停止了! 芭芭拉這边,朱诚的命令自然沒有任何問題,虽然她现在的实力看起来很大,還能让远在非洲的国家陷入内乱,但也仅限于此了,只要她人還在国内,只要逃离美国的战争金融资本家团体還在国内,那一切都是朱诚說了算。 而盖茨那边,已经尝到了战争带来的好处,战争需求被高度刺激,美国也借着非洲动乱东风,开始了再工业化的道路,而且工厂卯足了劲儿的生产,在消化這战争带来的订单。 這個时候,让盖茨停手,无疑是在让吃食的猎鹰停止进食,這种动作,无疑是危险的。但是朱诚依然打通了盖茨的电话,并且通知他停手。 无他,现在科锐的科技远超美国,不听话的话,朱诚有无数的手段让盖茨的想法落空! “這种屠杀,总归不是好事,在非洲大陆上,我們不能竭泽而渔。渔民在捕鱼的时候,還知道将網眼做大一些,让小鱼有一点**的时机。方便以后捕捞。但是现在美国的吃相如此难堪,是不是应该停下了?” 朱诚开门见山,停战早一分钟,就少死几條人命,动乱受伤的总是民众。 盖茨知道這通电话迟早要来,只是沒想到会這么快的到来,他有点无奈。朱诚费了這么大劲,才让美国从云端跌入谷底,怎么会让美国乘风再起呢? 這样放弃很不甘心,不放弃的后果,他又无法承担。就目前盖茨手中的情报,科锐的大规模毁灭级武器生物化学核子的技术都远超美国,到现在美国境内的夏日黄昏病毒還沒過根除! 他不敢不停下。而且還不敢要求提出停战的任何需求。 “這场战斗,让无数人死亡,确实该结束了。不知道你有什么好的提议沒有?你知道打架是相互的事情,如果一方停手,另外一方依依不饶,那战争根本停不下来。” 盖茨问的是芭芭拉的外逃战争金融资本的态度,同样也是试探朱诚对芭芭拉的控制力。 “你放心好了,让他们正常的进行商业战争好過了直接得军事战争。” 這句话暴露了朱诚的掌控力,同样說明了這裡的态度,是结束战争。 “正常的商业竞争嗎?”盖茨发问,其实他知道這不可能,芭芭拉在朱诚的支持下,生产资料的领先,在常规的商贸战中是必输的局面。(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book/html/37/37094/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