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宋平川宋山川被聘木匠铺
金秋九月,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一個收获季节,放眼华北平原的名臣县大地,田野裡一片金黄,各家地块中的玉米横成排竖成行整齐方正,一块块地块就像尽带黄金甲的大军方阵。再看一颗颗挺直的玉米杆儿,硕大的玉米穗儿长在玉米杆的中间,活像一個個耀武扬威的将军神气地挎着带鞘的匕首……田野裡一片丰收的景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确实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人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宋平川宋山川两兄弟九月初便从外面回来了,他们两個在外面做木工活修房顶干了两個月,挣了一百多元钱,两個人买了些礼物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中,看到家中喂养的猪羊又肥又壮,看到地裡的玉米丰收在望,两個人更高兴了。他们两個人挣了钱回来,当然也让家裡人高兴了一把。
开始收玉米了,每家每户都干得热火朝天,不分黑夜白天地收玉米、拉玉米,在自家场裡晾晒玉米,下雨了要收拾玉米,用油纸盖玉米。而在地裡他们要割玉米杆儿,除玉米茬,平整地块儿,浇地,犁地,耙地,整畦沿儿,播种麦子。等播种完麦子后,還要打玉米,晾晒玉米籽儿,然后玉米入仓或是把玉米卖成钱。在生产队裡时這些活儿是需要半冬天干的,但是包干到户了,這些活儿仅四十天大多数农户就干完了,只留一些缺少劳力人家农活還剩下個尾巴。
宋平川一家9。6亩地共打了六千多斤玉米,一家人望着专门做仓库的一间房内堆得想小山头似的金灿灿的玉米笑得合不拢嘴。他们一家人幸福地算着细账,到年底平川兄弟两個挣的钱加上卖猪卖羊的钱,再加上吃不完的玉米卖的钱,应该是一笔不少的钱,到时候有钱了就可以给老二山川定亲娶媳妇啦!另外照這样干下去,几年攒的钱說不了就能盖一处新院子。盖了新院子兄弟三個就每人有一处院子了!
麦子出来了!立在村头南望,田野上一片生机勃勃的青色,這青色一直向前绵延到另一個村庄,从另一個村庄又跨越村庄,绵延到豫北平原上平地而起的大伾山浮丘山两座名山,跨越两座名山后,青色又绵延到更远的远方。而扭转头向西望,青色很快就连接到了八九公裡外的象山和善化山,越過正在开采的這两座石头山,青色又走向了西方,一直绵延到巍峨的太行山脚下。
粮食入仓啦,麦子也出来啦,农民进入了农闲季节。宋平川宋山川兄弟俩又要出去干活儿啦!不過他们這次不是出去干零活了,而是直接去40裡外的大店公社的木匠铺裡干活儿。原来他们秋前在大店公社干零活时,被大店公社驻地大店村上木匠铺的老板发现了,木匠铺的老板黄科盛看他们两個人的手艺還不错,就邀他们兄弟两個到秋后他扩大生产时到他的木匠铺去干,兄弟两個当然爽快地答应了。
這一天临近中午,宋平川兄弟两個按照地址来到了大店黄科盛的木匠铺。黄科盛的這個木匠铺其实就是一個不上档次不太规范的私营家具厂。在大店村上偏僻角落裡一個足够大的院子中,大院子院门两边有几间兼做院墙的简易平房,除此之外,大院子完全露天。进了院子大门就能看到放置在院子南边的一些做好的桌椅板凳和衣柜写字台等。院子北边堆放着木料,正对大门的大片空地上就是加工区,什么电锯,斧头,刨子,凿子、墨斗等木工用具一应齐全。在院子周围墙根处,還堆放着一些质量较好的油布,看来這些油布是天气不好时盖木料和家具用的。
精明强干的老板黄科盛正在给两個油漆工布置工作,他看到了扛着木工工具的宋平川兄弟两個人的到来,他马上认出了兄弟两個,赶紧上来迎接。
“你们兄弟两個人来啦!怎么也不提前打招呼說一声让我去接你们。”
“不用不用,你写有地址嗎,我們按着你写的地址就找到了。”宋平川說。
“那好,先放下工具歇歇,到屋裡喝点水。”
“我這個木匠铺原来主要是做桌椅板凳、箱子、床、桌子的,也做少量的衣柜写字台组合柜等,但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柜、写字台、组合柜等家具需求量激增,所以现在做家具比较多了。”宋海川兄弟两個人一边在屋中裡喝水,黄科盛一边给他们介绍道。
“知道了,黄老板,你让我們做什么,我們就做什么。”宋海川微笑着說。
“不要叫我老板,听着别扭,我比你们年龄大,叫我大哥就行。”黄科盛說。
“那好,我們就叫黄大哥。黄大哥,咱们先明后不丑,我們兄弟两個人的工资怎么說啊?”宋海川小心地问。
“我看過你们做的活儿,你跟做家具的三個师傅一样,包吃包住一天一元六角工钱,你弟弟包吃包住一天一元四角,工资每個月月底发。你们看怎么样?”
兄弟两個对工资還是比较满意的。于是,当天下午两人便被安排和三位中年师傅开始做家具,宋海川兄弟两個人就踏踏实实地在這裡干了起来。
作者闲话:
這部作品文字就像是黄河故道上的泥土一样土气,但它很真实,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有原型,前面的故事节奏较慢,但很多都是真实发生在农村的事,后面的故事会越来越精彩的,希望读者朋友们能耐心读下去,也請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导,谢谢!求推薦收藏!谢谢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