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羌患
段颎之死,让周琦有些意难平。
他交接完了手头的事情以后,返回自己居住的地方,从怀中掏出了段颎送给他的那本书。
书籍封面沒有文字。
周琦在狱中的时候,也沒有来得及详细查看,還以为依照人屠段颎的性格,這本书裡面只会记载如何与羌人作战,如何对付羌人的兵法。
却沒想到,那本书首頁所记载的文字,让周琦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
欲平羌患,当置属国,选拔清廉贤德之人,开商路,兴教化。
短短二十多字,却与段颎這辈子对待羌人的态度大相径庭,若非這本书乃段颎亲自交给自己,周琦绝不相信這些话会出自段颎之手。
周琦强压住内心的震惊,继续往下面看去。
這本书一改段颎平常的杀伐果断,反而如同一位谦谦君子在温和的述說,或许這也是段颎征战十数载,最后困于牢狱之中,才会拥有此等心境吧。
自东汉建立以后,羌患屡禁不绝,长达百年的羌人叛乱,将這個王朝拖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也为這個伟大王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仅仅东汉建立至今,就已经爆发了四次大规模的羌人叛乱,最后一次羌乱正是段颎等人耗费十数载,才暂时平息。
如果算上未来即将再次爆发的叛乱,整個东汉歷史上羌人大规模叛乱足有五次,每次都让大汉朝廷劳师远征,耗费巨资才逐渐平息。
至于小规模叛乱,更是不计其数,屡禁不止。
這本书裡面,段颎并未指责羌人不讲信义,叛乱不休,而是从另一個角度去剖析羌患的原因。
按照段颎的說法,朝廷挤压羌人生存空间,乃祸乱之根源。
本来汉人与羌人之间的交流歷史源远流长,甚至就连二者祖先都一样,羌人也非常仰慕汉人文化,甚至有不少羌人愿意主动融入汉族。
西汉对待羌人与西域的政策,以怀柔安抚为主,让自己的文明潜移默化影响西域各族,减少民族矛盾,最后顺理成章的在羌人居住地设立郡县,将其辖地纳入大汉版图。
事情的转折点始于王莽。
王莽這個人嘛,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与开疆拓土的意愿,所以一改西汉此前的绥靖政策,反而在青海设立西海县,并下令在西海大规模开垦田地。
羌人各部皆以游牧为主,青海及其附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木丰盛,乃是绝佳的天然牧场。
王莽大规模开垦田地的举动,无疑是触犯了羌人的利益,他们只能退居险地纷纷起义,最终驱逐了西海县令,重新夺回了這個肥美的牧场。
东汉建立以后,沿袭了王莽的民族政策,继续在青海辖区的河湟河谷区域大肆开垦土地,较之王莽时期有過之而无不及。
为了彻底占领這片肥沃的土地,东汉朝廷开始强行迁徙那裡投降的羌人,将他们迁徙到长城附近的郡县,這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东羌部落。
东汉朝廷的想法非常好,内迁羌人既能减少青海那边的压力,又可以通過教化這些被迁徙的东羌,让他们成为朝廷爪牙,帮助朝廷对付西羌,以达到以夷制夷的战略目的。
他们却沒想到,這种政策非但沒有达成既定战略,反而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首先,那些留在青海附近沒有迁徙的西羌,因为牧场被汉人占据改为耕田,所以为了生存不断发动叛乱,想要重新夺回牧场。
至于被迁徙到长城沿线的东羌,与当地汉人混居,却因为与汉人民族、文化以及生活习性的差异,不断与当地汉人发生冲突。
大汉天生拥有优越感,生活在当地的汉人豪强大族,对于這些从外地迁徙而来的羌人,自然从心底瞧不起,所以欺凌羌人的事情可谓是屡见不鲜。
再加上贪官污吏横行,羌人更是官吏们首要压榨的对象,繁重的徭役、赋税,让许多东羌部落生活难以为继。
正是在這样的生活环境下,以致东羌亦是叛乱不休。
当然,不仅仅汉人這边有問題,羌人本身也有問題,他们生活习惯与汉人不同,有些部落首领不甘心被汉人管辖,所以才会频频惹出祸患。
按照段颎的想法,既然汉胡矛盾难以调和,就不应该强行迁徙东羌,令汉胡杂居,如此对于双方都沒有任何益处。
当效仿西汉时期,在比较贫瘠不适合耕种的地方建立属国,将那些投降的羌人迁徙到属国之内,而后任命羌人首领管理自己的部落,如此既能保证這些羌人不会占据大量肥沃的耕地,又能避免汉胡杂居引起双方之间的民族矛盾。
周琦看到這裡,却是心中微动。
段颎的這种做法,与后世的民族自治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這种民族自治的方法并非后世独有,很早以前就在中国出现了。
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大汉的行政区除了郡、国以外,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那就是属国。
属国,也就相当于后世的自治区,专门安置那些投降的匈奴、羌、夷等少数民族。
大郡置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设立属国,如置广汉北部都尉所治为广汉属国,置蜀郡西部都尉所治为蜀郡属国,置犍为南部都尉所治为犍为属国,置辽东西部都尉所治为辽东属国,這些属国与郡同级别。
小郡则置于本郡之内,不另标名称,如龟兹属国只作为上郡的一個县而存在,直接称呼龟兹属国,与县同级。
属国设有都尉、丞、侯、千人等官,下有九译令,又有属国长史、属国且渠、属国当户等官。各官由汉人或内属胡、羌的首领充任。属国都尉秩比二千石,与西域都护同一级,直属中央,其治民领兵权如郡太守。
属国官掌属国兵,称属国骑或属国胡骑。
在属国之内,他们可以保留自己的风俗,再加上境内大多都是本族胡人,且官员之中也有很多胡人首领担任,這也就能够保证胡人的利益。
如此一来,叛乱之事就会少上许多。
不過东汉朝廷对于建立属国,让胡人自治显然并不上心,而是想要占领他们的土地,然后通過汉胡杂居的方式,迅速同化這些胡人。
事实证明,东汉朝廷這种比较激进的民族政策,显然那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让边境战争频繁,叛乱不休。
段颎征战十数载,对于羌人了如指掌,才会看得如此透彻。
不過段颎也在书中写到,胡人畏威而不怀德,如果只是单纯使用怀柔政策,反而可能养虎为患,必要的威慑不可或缺。
看到這裡,周琦心中五味杂陈,久久不语。
民族問題,的确是非常敏感、非常难以处理的問題,特别是在這個交通并不发达,而且生产力偏低的古代,想要进行民族融合绝对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
段颎的担心并沒有错,以武力镇压的方式根本解决不了羌患,汉胡杂居也融合不了羌人,反而会逐渐激化民族矛盾。
想要真正进行融合,除了类似于五胡乱华期间的粗暴的屠杀、强行糅合以外,也只能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通過强大的国力与文明,潜移默化对胡人进行改变与融合了。
不過想要做到這点,何其难也。
如今乃是汉尊胡卑的局面,上至朝廷公卿,下至庶民百姓,面对胡人都有着天生的优越感。
想要让他们平等的对待胡人,无异于痴人說梦。
事实上,西凉土著世家豪族,虽然大都结交羌人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其实也未必真的将胡人放在眼中,那些真正用心与羌人结交的汉人,也很容易得到羌人的友谊。
就比如董卓。
因为董卓杀掉家中的耕牛款待羌人首领,就将這些首领感动得稀裡哗啦。
這些以游牧为生的羌人首领,难道部落内会缺乏牛肉嗎?
显然不是,他们缺的并非牛肉,而是汉人对于自己的尊敬。董卓能够将家中用来耕地的耕牛杀掉,招待他们這些羌人,也就代表了董卓对于羌人的重视。
为此,這些羌人首领返回部落以后,凑了千余头各类牲畜赠送给董卓。
双方的友谊,就此结下。
周琦继续看着段颎留下来的书籍,却是知道了一個让耸人听闻的真相。
那就是,羌患屡禁不绝除了上面所叙述的原因以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凉州境内的豪族并不愿意羌患平息。
看到這裡,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羌人叛乱他们不是最先遭难嗎,为何反而不愿羌患平息?
事实上,凉州历经百年的羌患,已经成为当地大族与官吏们,攫取军功、扩大自身势力的最佳途径。
只要羌人叛乱,他们就能借此获取大量军功。
朝廷劳师远征,也会为凉州豪强们带来不计其数的财富,這些豪族又与羌人暗中勾结,甚至给他们通风报信,也就并不担心被羌人劫掠。
养寇自重,正是這些凉州豪族玩了百年的把戏。
董卓、马腾、韩遂等人后来能够发迹,又何尝不是因为這個原因?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