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這儿媳妇怎么回事? 作者:荔枝不甜丶 “嗯,好了,来。”吴氏笑着道,這道考验不算重要,稍微看過心裡有数就行,后面的才是重点。 宋香香和宋雨赶紧跟着,只见吴氏端了两盆豆子放在两人面前,两盆都是混合的,黄豆绿豆還掺了不少米粒混在一起,桌上還放着三個空盆。 “你们要把這些豆子和米粒清捡分开,時間一炷香,不能错一颗。”說着,吴氏分别捡了一颗黄豆、绿豆、米粒分别放在三個空盆裡作为标记。 一炷香? 不仅宋香香和宋雨愣住了,妇人也愣住了,這么一盆豆子,可不少。 围观的妇人都是做過活计的,当即就算了個大概,不能捡错,還要区分,肯定是来不及的。 但也沒人出声,大家都清楚,這是考验,既然是考验自然会难,不然還考验啥呢。 可能這捡豆子才是最重要的考验,不得不說,猜的都准。 裴玉看着好玩,又觉得似曾相识,大概是曾经在影视之类的地方看過类似的吧。 吴氏静静看着两姑娘,点了一根香:“开始吧。” 话音刚落下,宋香香和宋雨就动手了。 宋雨经常做家务,捡豆子還算顺手,虽然动作有点着急,但還稳得住,慢慢的动作也就顺了。 宋香香整個人都透着着急,但又不敢出错,只能一点一点的捡着,反而因为紧张速度慢的很。 钱氏为小孙女着急的很,却不敢出声,這是拜师的规矩,之前都說好了的。 一炷香很快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两姑娘面前的盆裡都還有大半剩下,顿时都垂着头焉焉的。 众人看着也忍不住叹气,觉得這考验着实难了些。 裴玉也觉得是不是难了点,這份量有点多。 但她沒开口,抱着宗哥儿轻摇了摇,一点都不打算对儿媳妇的做法指手画脚。 刺绣,她是個门外汉。 吴氏倒是沒急着說话,看了一会两姑娘,笑着道:“這两徒弟我收了。” 两小姑娘立马抬起头,惊喜又迷茫的瞪大了眸子,妇人们也是疑惑了。 周氏目露喜悦,却担忧道:“芳娘啊,這,這可沒通過?” 不会是为了两家的情分才收下吧?那可不行! 钱氏也想到了,直言道:“是啊,芳娘,這考验沒通過就算了,可不能坏了规矩。” 要是真顾着情面坏了规矩,那她成什么人了?之前和周氏铺垫打算的岂不是白费了? 吴氏赶紧解释:“两位婶子我可沒放水,這道考验本就不是要求她们把豆子捡干净。” 钱氏惊讶了:“那,那這是?” 其余人也是疑惑的紧,不捡干净?那考验個啥了? 吴氏笑着道:“我让她们捡豆子并不是要求捡完,而是看她们捡的时候有沒有发脾气,有沒有着急,若是错了一颗也是不能通過的。 可小雨和香香一颗都沒检错,也沒因为時間紧就急躁乱来,两人虽然捡的数量不同,但心性都是沉稳的,自然是通過了。” 吴氏可沒有瞎說,当年她去拜师也是做個类似考验的,当初她是分丝线,可比捡豆子难。 刺绣最讲究的就是心细和耐心,這捡豆子就是她拿来考验两人心性用的,毕竟家裡就豆子合适。 众人一听恍然大悟,這么解释都明白了,還真是這么回事。 特别是宋香香,一向调皮爱闹的孩子,愣是静静坐在這一炷香,沒挪過一次屁股,也沒急呼呼的手忙脚乱。 钱氏這会也反应過来了,抱住小孙女激动的就开始夸:“哎呦,乖宝竟然老老实实坐這么久,果然是对绣艺喜歡的紧,阿奶還以为是三天热呢。” 她孙女什么性子她最清楚了,从来静不下来,待不住的,她心裡是真觉得孙女三分热度,怕孙女坚持不下来她還想了好多对策。 “好,好,咱们這就拜师?還是回去选個日子?”周氏高兴的都不知道說什么了,罕见的蒙了。 别人只知道有一门手艺好谈婚嫁,可她却明白,对于女子而言,刺绣不仅仅是能抬高身价名声的手艺,還是在婆家的底气。 往后若学有所成,她孙女不說嫁什么顶好的人家,就是說個正经读书人,說個秀才也是不含糊的。 裴玉笑着道:“选什么日子!择日不如撞日,今儿正好。” “对,对,对,今儿正好。”钱氏笑呵呵的赶紧应声,她就怕這是一场梦。 妇人们见此连连开口到喜应和,场面热闹的很。 顾暖已经麻溜沏茶端了进来,吴氏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两小姑娘恭敬的磕头敬茶,這拜师礼就成了。 钱氏和周氏开心的很,赶紧把提来的拜师礼拿出来,拜师银也是备好的,還用红布包包着的。 两人沒遮掩,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各三两白银。 一看這拜师银,围观的妇人立马闭了嘴,這师拜不起了! 吴氏看着银子吓着了,立马抬眼看向婆婆,眼睛裡写着慌。 這实在有些丰厚了,三两银钱对于乡下人家来說可是一笔大钱,她以为顶多也就一二两。 這银钱接了,她怕会被人說爱财!到时候会害的宋家风气落人话柄。 不接?可拜师茶都喝了!而且這么多人看着呢。 作为社交小能手的吴氏第一回慌了。 裴玉看了看场面,伸手给接了:“嫂子们可真是看重芳娘,這礼也太厚了,咱们都是实在亲戚,哪能如此厚礼,這样,我给芳娘做主,這一年学艺用的针头线脑布料都算在内了,嫂子们千万别推辞。” 周氏和钱氏闻言愣了愣,赶紧笑着点头,“行,行,知道你疼孩子,是這两孩子有福气。” 周氏和钱氏心裡是舒服的,拜师银钱都是她们打听過的,她们就怕被推脱回来,裴玉這话是一锤定音了,两人都松了口气。 她们心裡有数,去镇上找人拜师,就算普通会刺绣的都要收三两,要是正经绣娘得五两起步,她们给的算低的。 吴氏虽然不是正经绣娘,可学艺时在绣坊裡做過一年工的,虽然后面回家待嫁沒再去绣坊,但也說明吴氏的绣艺并不比正经绣娘差。 要是较真了算,是该按照绣娘的给。 可五两,实在太多了,她们给不了,就算有也不敢偏心成這样。 众人笑呵呵的又坐了一会就陆续告辞了,有围观的妇人回去宣传,村裡顿时都知道找吴氏学刺绣要三两拜师银了,之前起了心思的立马打消了念头,就算包含了针线布料也贵。 不少人還挺吃味的,酸的很,想着挑刺来着,可听完拜师的流程愣是沒找到话柄,人家按正经规矩做的,不是看情分直接就收。 后来吃酸的人就在银钱上嘲讽了几句,明裡暗裡的說吴氏贪财,侧面說宋家家风有問題。 可這酸话刚传起来就被周氏和钱氏狠狠的怼了回去,這银钱是她们事前备好的,吴氏和宋家那面根本不知道。 還有别的绣娘是怎么收的,其它行业的拜师银子又是多少,一样样的全给掰扯清楚了,直接怼的所有人都沒话說。 往后谁要是還敢拿這事瞎說,那都站不住脚。 人吴氏就收了三两,和寻常收徒的一样,根本沒多拿。 人一走,裴玉就把银子拿去给了吴氏。 吴氏傻眼了,在她的观念裡,如今還是公婆当家,家裡的收入自然都要交给婆婆。 所以婆婆刚才收了银钱她沒說话,也沒想着去拿回来,因为這银钱算是家裡的。 “娘,這银钱您收着才对,怎么能给我呢!”吴氏呆完就是惊吓了,生怕惹得婆婆生气。 向来公婆在的都是婆婆当家,每家每户都是這样的,她哪敢做這大逆不道的事。 何况婆婆对她這么好,要是還敢动当家的心,那不是大不孝嘛! 裴玉看儿媳妇這恐惧的表情,傻眼了:“你收徒挣的钱,给我做什么,赶紧拿着。” 吴氏看着被塞进手裡的银钱,吓的啪唧跪了:“娘!您這是做啥呀!您当家作主,這银钱自然该您管,儿媳是宋家妇,生死都归宋家,挣的钱也归宋家!” 裴玉人傻了,這是什么封建思想! 不是!她這儿媳妇怎么回事啊?這么孝顺的嗎?! 是不是哪裡搞错了? 她看的电视剧和小說可不是這样的! 哪個当儿媳妇的不是想尽办法的藏着私房钱,咋到了她這就跪着要上交了呢?! 回過神,裴玉觉得要仔细說說了:“芳娘,娘知道你孝顺,可這回不一样,這是你收徒得来的,你会刺绣這技艺是你娘家出钱出力,你自個努力学艺的成果。 這功劳和本事都是你自個的,往后教授徒弟也是你费心费力,家裡谁也帮不上忙。所以家裡不能白得這利,這钱,你自個拿着,就算给你爹娘花也是使得的。” 吴氏直接瞳孔地震,把银钱往婆婆手裡一塞,头都要磕下去了。 吴氏此刻心裡慌的一批:“娘!儿媳绝不会私下补贴娘家!” 她可不是沒脑子沒心肝的人,婆家逢年過节给娘家备的礼都是丰厚的,她怎么会吃裡爬外给娘家补贴呢! 是不是最近她又飘了?让婆婆瞧出点心思了? 苦着脸仔细想想,沒有啊!她就刚生儿子那会瞎想過,转头就被亲娘当头棒喝了呀! 吴氏這会开始自我怀疑了,苦着脸都要哭出来了。 裴玉无语了,真真的无语。 她也开始自我怀疑了,她对儿媳妇是不是有哪裡不好的? 怎么吴氏平时脑子挺清醒挺好使的一個人,這回慌张的跟傻子一样? 看吴氏害怕的都要哭了,裴玉脸色一木,拿着银钱走了。行吧,爱上交工资就上交吧,她反正不会私吞的。 吴氏看婆婆走了,立马松了气,身子一歪坐地上直拍胸口。 哎呦!真是吓死個人了! 娘怎么好好的要给她這大笔钱呢! 公婆当家的日子,她一個儿媳妇還是长媳,哪裡敢拿這大钱! 要是拿了那就是存私房钱了,敢存私房钱她是要被亲娘打死的! 還给爹娘使?她敢回娘家拿出這钱,不用說话就能被亲娘打断手! 想起前些时候娘给她說的真人真事,吴氏抖了两抖,心慌、害怕! 沒错,吴氏這么慌,完全是被自個亲娘耳提面命吓出来的。 吴氏她娘是真会教闺女的,面面俱到,教导闺女从来是用事实說教,而且都是拿一些妇人的惨事当事例来說。 主要那些故事都是附近村子发生的真事,吴氏她娘掰碎了一点点說,還夹着教育性的警告,吴氏這心裡阴影是真的大。 当然吴氏的娘也不是把闺女教傻教蠢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婆家要是好的,就让闺女老老实实,一定要孝顺安分。 要是不好,她就教闺女怎么藏私房钱,怎么和婆婆打太极。 就說吴氏的大姐,婆婆抠门的很還特别会甩脸子,吴氏她娘沒少教法子让大闺女藏钱偷懒甩锅。 自从吴氏生了宗哥儿,吴氏這边的画风彻底变成“愚孝”模式了。 因为裴玉每回给亲家的节礼都丰厚的不行,诚意太足了,对吴氏也是真的好。吴氏她娘每每看到女婿送来的礼,闺女穿的新衣裳。 她就心裡打嘀咕,扪心自问,她对自家儿媳妇做不到這样。 所以吴氏她娘深怕自己闺女犯糊涂动小心思,把裴玉這样好的婆婆给惹沒了,所以才這样耳提面命。 沒想到力度太大,直接把闺女给吓到了。 回了主屋,裴玉拉着宋恒无语吐槽了一番,觉得吴氏简直是典型的“愚孝”。 這傻乎乎的幸好是她儿媳妇,要是到了别人手底下還不得被磋磨死。 宋恒也挺意外的,妇人這种群体在他的印象裡其实不大好,后宅算计烦得很。 這么孝顺的儿媳妇他真沒想到自個家会有一個,眸子眯了眯,他觉得自己得再观察一下了。 在他看来,真正“愚孝”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晚上宋明孝回来听到媳妇收徒挣了六两人都傻了,他知道媳妇绣艺好,可沒想到会這么好,還能收徒挣钱了?! 果然,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是饿不到肚子的。 无弹窗相关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