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53章 主仆矛盾

作者:西湖遇雨
随后,朱雄英又把最近散收的六台古董无线电台和手摇发电机给送了過去,他手头剩下的钱不多,所以只能收這些了,至于更多的货,必须要等他把书画全部在拍卖会正会上出售换成钱以后,才能再去收。

  看着這些新送到的无线电台,已经体会過這种高效通讯便捷性的朱元璋自然喜不自胜。

  送完古董无线电台,朱雄英這才想起来還有两件事情,他打开手机备忘录說道。

  “爷爷,上次你的两個困扰,我找老师问了,第一個是相权的事情.”

  ——————

  大明,钟山。

  朱元璋和身边稍远处的殿阁大学士,如王景、董伦等人,正在凝神倾听从阴阳炁海中传出的话语。

  “大明正是因为经济上需要依赖农业,继而仰赖這些地主士绅,所以才永远无法抑制相权所代表的文官集团?”

  朱元璋喃喃自语,背着手来回踱步着。

  這個道理,他并不是不懂,但問題是,在朱元璋给大明规划的蓝图裡,大明就是要建成一個大农村社会,朱元璋的愿景就是所谓的“古者圣王在上,田裡相距,鸡犬相闻,人至老死不相往来,盖自足也”。

  也就是說,越是小农经济,越是自给自足,就越符合朱元璋的设想,为此,他甚至下令把影响农业用水、利于发展手工业的水力大纺车都给拆毁了。

  朱元璋蠢嗎?他当然不蠢,之所以這样做,之所以要致力于建立大农村社会是有原因的。

  其一是出身农民的“朱重八”深知对于所有经历過元末战乱的人来說,平平安安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福分,其他都排在后面,再加上战争摧毁了社会经济秩序,他只有重视农业,以农业为第一优先级,才能让大明帝国這個农业国在短短十几年内重新恢复秩序,并且走向繁荣,因为农业能产出粮食,粮食会带来稳定,而手工业产出再多的布匹也不能用来当饭吃。

  其二是对于以皇帝身份统御天下的“朱元璋”来說,他需要的是一個低风险且稳定的统治秩序,低风险就意味着需要少尝试新事物,因为大明立国的家底子不算厚,折腾不起,所以,朱元璋選擇了能够借鉴歷史经验的宋朝,也就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思路。

  在這個思路下,君王不需要直接面对农民,其实形成了君王-士大夫-农民這种上尖下厚的稳定金字塔结构,而士大夫-农民這個逐渐收腰的环节,是跟登山一样,可以进行阶层跨越和流动的,也就是通過科举制,农家子也可以晋升到士大夫阶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這個道理了,而在大明,這些人不叫士大夫,通常被叫做士绅。

  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通過农民和士绅之间的内卷,皇帝可以稳坐皇位,高高在上地俯瞰他们,而不会被威胁,但同样也有弊端,那就是在這种统治秩序裡,由于士绅都是从农民晋升而来的,而且士绅本身就是地主,掌握着土地生产资料,并且拥有大量的佃农,所以也就在实际上控制了大明的经济基础。

  士绅控制了经济,为了自身利益的扩张,就会进行土地兼并造成人地矛盾,并且致力于少缴税甚至不缴税,而由于文官都是出身士绅,哪怕出身农民,也会很快成为新的士绅,所以所有皇帝都会面临朱元璋的困境——文官贪墨耍滑,他杀了一批又一批,但永远都杀不完,而且前赴后继无所畏惧。

  這也就意味着,在传统思路下,相权永远无法消失,除非朱元璋把大明的统治秩序彻底推翻重来,這可能嗎?要是真這么干了,大明马上就要烽烟四起,毕竟,這相当于得罪了全天下的地主,而朱元璋本身,其实就是最大的地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

  所以,推翻现有的统治秩序,就是推翻他自己。

  這也正是朱元璋的无奈之处,而這些道理,身为士绅的王景、董伦等殿阁大学士,同样也明白。

  但明白沒用,因为在现有的统治秩序下,這就是无解的难题,想要消灭相权,就要改变整体的统治秩序和经济基础,不然根本改不了。

  王景和董伦对视一样后,已经断定,圣孙询问的這個老师,肯定是高人,指不定就是哪朝的宰相在地府裡待着呢.房玄龄、姚崇、裴度、赵普、吕端、范仲淹、王安石,谁知道呢?

  但是,也仅限于此了。

  這毕竟是一個无解题,哪朝也沒解决。

  可随后,从阴阳炁海中传出的话语,却让董伦和王景瞬间色变!

  “老师說,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可以转化为主仆矛盾。”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