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服藥

作者:章越道
初秋的汴京城剛下過一場冷雨,檐角的銅鈴在風裏叮噹。司馬光倚着青瓷枕半臥病榻,

  司馬光自那日見過章越後,遇疾又大病了一場。

  病了十來日,方得以下牀。

  司馬光顫巍巍地披衣起身,望着窗外飄落的銀杏葉,恍惚間竟分不清那飄葉與自己的鬚髮孰更枯槁。

  正如他所言,好似一片孤伶伶的黃葉飄零在秋風。

  這場病來得又急又兇,此番病癒之後,司馬光深感自己食慾減退的厲害,精力也大不如前,

  此番進京他早已交待了後事,正如他所言資治通鑑一書已寫完,以讀書人立言之志而言,此生心願已了。

  將自己託付給了醫生,將家事已託付給了司馬康,以後他司馬光一了,國事只能託付給呂公著。

  立言已了,如今就到了立德,立功了。

  司馬光眼中的立德,立功就是廢除新法,使被新黨撥亂的天下,重新乾坤歸位。

  窗外又飄進幾片銀杏,司馬光忽隱約聽到門戶傳來太學生的鼓譟,依稀聽得“免役永存“的呼喊。司馬光心道,這些太學生固然一腔熱血,卻不識得國家根本所在。

  可現在呂公著已是一點一點地倒向了章越,章直叔侄二人,在免役法之事上,非常堅定,他堅決反對司馬光對此法進行廢除。

  這令司馬光非常的擔心。

  呂公著之前態度還有些保留,什麼時候變得如此堅決呢?

  是從章越進京起?

  從章越上疏反對廢除新法起?

  還是太后令二大王出外起?

  不錯,是從太后令二大王出外起。

  這是一個風向啊!

  日後趙宋這個天下定是要太子來坐的。

  章越甫一進京就震懾住了高太后,逼得雍王不得不出外。

  司馬光病弱的身子,扶住門框。他臉上泛起一絲苦笑,章越,呂公著等人越是反對他廢除免役法,在這件事上表現的越激烈,反而越證明這件事他做對了!

  “父親!“司馬康捧着藥盞跪在階前,青瓷碗裏浮着幾片殘菊。

  “傳筆墨!“他猝然轉身,在司馬康驚惶的注視下,他顫抖着寫下“乞盡廢免役保甲第三疏“,筆鋒過處力透紙背。

  寫完這一疏後,司馬光有些精疲力竭,司馬康勸道:“父親歇一歇吧。”

  司馬光擺了擺手道:“歇不得,我病的這些日子,太府少卿宋彭年上疏禁軍設三衙管軍臣僚,水部員外郎王諤上疏論保馬法及在太學增設《春秋》學博士。”

  “被蔡確,章惇二人以非言本職,驚擾聖聽爲由,各罰銅三十斤。”

  司馬康道:“陛下病重,言保馬法和增設春秋確實不當。”

  衆所周知這是一個風向,王安石討厭《春秋》,認爲這是爛斷朝報,所以太學裏一直不講春秋。

  宋彭年,王諤上疏都頗爲敲打新法的邊角,試探風向意思,但都被蔡確,章惇二人給阻攔了。

  司馬光道:“宋彭年不識事體,老生常談,但王諤卻是迫切中要害。若不得言,則無所用於聖世,上負皇太后陛下下問之意,下負吾一片忠心。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賢。”

  “我還要再上疏,不僅要廣開言路,還要讓太后求諫言。無論是‘一道德’,還是‘明明德’都要拋在一邊。”

  司馬光病癒復出便上二疏,一是堅決要罷免免役法,二繼續廣開言路,而且下詔求諫。

  辦完這二事,司馬光再度覺得筋疲力竭,司馬康服侍湯藥在旁。

  司馬光勉強睜開眼睛道:“我已不能提筆,你替去信家裏,告訴他們我任宰相已是月餘,但此非我意料之中。對於前路,我也是有懼無喜,要他們勿以我任相位而驕,不可依仗我的聲勢,打擾地方,更不可凌虐小民。”

  叮囑完司馬康這些,司馬光目光望向帳頂:“上下責望不輕,我當如何應副得及?”

  ……

  司馬光二疏如同滾油潑入了冷水中一般。

  當初司馬光來京時,數千百姓遮道“公無歸洛,留相天子,活百姓!”將司馬光的聲望推上了天。

  暮色中的都堂燭火搖曳,司馬光的第二道奏疏正靜靜攤在紫檀案上。蔡確指尖摩挲着青瓷盞沿,茶湯已涼了三回。

  太后已是下旨切責二人必須對司馬光二疏做出迴應。

  王珪去後,中樞大變局。

  呂公著,章直;蘇頌都立場趨於有限支持廢除變法,司馬光堅決反對變法,李清臣,張璪,韓縝都在觀望。

  蔡確,章惇日漸狼狽。

  “持正,新法如種樹,縱有枯枝敗葉,但絕不可連根拔起。太后沒有處理政事之經驗,只是信着司馬光一人。而司馬光更是顢頇,多充任過佐貳官和幕職官,幾時真正治理過地方。當年官家龍體康健時,他回朝自是無事,但如今咱們不可讓司馬光這般胡來,左右局勢。”

  蔡確看了章惇一眼心道,章惇說話完全不看場合,自己也缺乏地方執政的經驗,還不是官至宰相了。

  不過蔡確沒有表露道:“司馬光名望高,又是道德清流,你又有什麼辦法?”

  章惇看着司馬光奏疏上‘免役乃蠹政之首’,繼續道:“章度之倒是聰明,躲在府中不出,倒顯得你我成了戀棧權位之徒。”

  比起罷相後在京賦閒,無所事事的章越,蔡確章惇他們二人可謂坐如針氈。

  蔡確道:“此事怪他何用。三省之中,中書權重,呂晦叔爲右相確實不便。”

  “我看必須三省合奏,以剝中書之相權。”

  元豐改制後設立三省,中書掌握取旨權,權重一時。章越罷相後固然將堂除等權利上繳,但中書依舊權重。

  蔡確從右相升左相後,深感大權旁落,所以決定出手剝奪中書的單獨取旨之權,改由三省公議一同取旨。

  三省一起取旨,那麼還不是左相蔡確說得算。

  章惇點點頭。

  “那麼其餘事?”

  章惇道:“容易,保甲法歸於樞密院主管,我便先拿一個章程來,略微修改之則可。至於免役法便不去理會他。先應付了太后。”

  “好辦法。”蔡確言道,既來事則御事,章惇處事,他是信得過的。

  “至於求諫,我們也可依司馬光的意思。不過在求諫詔書之前,我們要下列六事。”

  “何爲六事?”

  章惇道:“其一,陰有所懷,必罰無赦。”

  “其二,犯其非分,必罰無赦。”

  “其三,扇搖事機,必罰無赦。”

  “其四,迎合己行之令,必罰無赦。”

  “其五,觀望朝廷之意,必罰無赦。”

  “其六,炫惑流俗之情,必罰無赦。”

  蔡確聞言撫掌大笑道:“好個章子厚!”

  章惇聞言不笑,旋即蔡確也斂去笑容道:“我們這般阻攔,在他們看來不過是陽奉陰違,不過更添太后,司馬光恨意罷了。”

  章惇怎不知道蔡確的意思,這些都是耍手段,玩小聰明。

  太后司馬光一看,你執行得和玩一樣,肯定大怒。

  但是真要蔡確,章惇執行廢除新法的決定,他們也是萬萬不可。

  章惇道:“那便罷去便是。我等不負陛下與荊公的心血,以後太子會知道我等的苦心的。”

  蔡確點點頭道:“子厚,你要留此有爲之身。”

  章惇臉色一變,問道:“左揆,何出此言?”

  蔡確搖頭道:“無他。”

  “我這些年身居高位,辦了不少事,得罪了不少人,剝麻乃遲早之事。”

  宰相拜任稱宣麻,宰相獲罪除任稱剝麻。當然不會立即一貶到底,而是有一個逐漸的過程。

  一般先任爲宮觀官,奪其實權,再由臺諫官上書彈劾,天子同意後,詔令降官,逐漸貶斥,

  蔡確仰頭道:“想想熙寧之時,新舊兩黨雖有攻訐,但除了少數人並未受黨爭之波及,韓魏公,歐陽永忠等雖反對新法,但王荊公在他們身後都給予禮遇,甚至司馬光當年在洛陽被人言替商人攬稅,荊公亦出言爲其辯解。”

  “到了元豐年間,相州案,太學虞蕃案,烏臺詩案,還有陳世儒案,都是由我蔡確一手促成,恐怕……”

  章惇道:“持正,莫要多慮。再說你是宰相,宰相有宰相之體面。”

  蔡確笑了笑道:“我年少時有一相士給我與幾道一起相面。”

  “相士與我說,我有朝一日會像丁謂一般官至宰相,但也會如丁謂那般被貶嶺南。只是丁謂能從嶺南反返,我卻要死在嶺南了。”

  “常言道春、循、梅、新,與死相鄰;高、竇、雷、化,說着也怕。嶺南此路已是有七十年沒有人走了,或是我的終老之地。”

  蔡確言罷,漸漸寂然。

  章惇喝了一盞茶,怒聲道:“只要此例一開,以後除了以牙還牙,以怨報怨,不做他途之想!”

  “持正,命由自造,方士之言何必理會!”

  蔡確道:“我年少時也不信。”

  章惇道:“左揆,勿多慮。官家吉人天相,自有疾痊之時!”

  蔡確心道,不錯,只要官家疾愈,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

  章惇走後,蔡確回到暗室,面前站着一個身材矮小之人。

  蔡確沉聲問道:“官家壽數真不可挽回了?”

  對方低聲道:“以左太醫估摸最多十幾日了。”

  蔡確聞言閉上眼睛片刻,然後睜眼道:“御醫治病講究循序漸進,整日用那些培元固本之藥如何有用?一個個就怕擔着干係,萬一出了差池身家性命不保。”

  “這太醫院的藥方,素不頂用,都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朝廷喜用墨守陳規之臣,連醫也是這般。”

  蔡確越說越氣,想起新舊黨爭不也是如此嗎?

  舊黨動則指責新黨,哪裏哪裏不好,但要他們開出的藥方,都是四平八穩的,根本解決不了國家的疾病。

  只能看着朝廷一日不如一日。

  但新黨不顧性命,擔着干係所開出的方子,他們卻認爲是虎狼藥。

  下面人附和着說話道:“不是沒有國醫,只是不敢醫。”

  蔡確心道,這話何嘗不是諷刺。

  蔡確道:“你就按着我的吩咐,讓左太醫他們開些振作之藥。”

  蔡確心道,這時候也唯有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對方道:“官家的藥膳都是太醫聯合開方子後,在御藥院的監視下完成。左太醫一個人也無從主張啊,之前錢太醫被劾罷官後,太醫就是這般了。”

  蔡確也是無奈,因錢乙是章越舉薦上來,還出任太學中醫學的博士。不過去年章越辭相位後不久,錢乙因細事被彈劾丟官,這其中也有蔡確的責任。

  黨爭都捲入了醫官之中。

  蔡確沒有反省下去,而是道:“我會讓御史彈劾那些太醫不作爲,你說你的辦法。”

  對方咬咬牙道:“我認識一個西域方僧,不如以進獻金丹的名義。太后也喫這一套。”

  蔡確道:“什麼辦法都可以試一試。民間的神醫也可問來。之前仁宗皇帝病重時,韓琦等也不是選民醫入宮看視嗎?”

  對方道:“官家病重以來,民間也頗有進獻仙丹或是名醫自薦,我看多不有用,倒有一個叫李光宏的遊醫,說自己是藥王孫思邈之徒,似可行。”

  蔡確道:“那你帶他去太后那邊說辭。好歹試一試。”

  ……

  皇太子輕撫藥盞邊緣,指尖微微發顫。比起前些日子來說,他已是輕鬆了許多了。

  望着榻上形銷骨立的天子,往日被雍王頻繁入殿,越帳窺探的屈辱仍如芒在背。

  現在以往一直出入福寧殿內的雍王,曹王出宮了。

  他指尖終於觸到錦衾暗紋,他忽覺眼眶酸澀。父皇渾濁的眸光落在他身上,竟似春陽化開堅冰,那久違的慈愛令他喉頭一哽。

  經過章越五日斡旋,這一次破開了這銅牆鐵壁。

  燭火忽然爆了個燈花,驚得他指尖一抖。餘光瞥見殿角宦官垂首的模樣,往日趾高氣昂的嘴臉此刻盡數化作恭順。

  雍王出宮,這些人的態度也變了。

  權力更迭竟比湯藥見效更快,他甚至發現官家的病情也是好轉許多。

  若章越不曾以雷霆手段逐雍王出京,此刻跪在榻前的怕是雍王和曹王了。他連掖被角的資格都要看雍王臉色。

  他窺見官家枯槁面容下隱現的欣慰。

  而病榻上的官家,雖說再也不復能夠動指寫下言語。

  官家眼色間透露出了寬心,父子間的親愛,這個神情是他侍奉湯藥半年中,從未有過的。

  皇太子心中暗暗欣喜,他當然隱約猜到是誰帶來的這一切。

  章越回京不過五日,雖未得天子召見,但已是辦妥了這一件大事。

  隨着藥匙碰撞的輕響,內侍一勺一勺地喂至官家嘴裏,至少這些事不用他辦,但貴在孝舉。

  辦完這些事後,太子退至一旁抄寫佛經,這是太后安排給他的章程。這半年日夜煎熬中,他早已習慣將焦慮嚼碎了嚥進肚裏,反而真正有些了一絲孩童不曾有的早熟。

  身在帝王家的孩童本就比他人聰慧得早。

  太子寫得很用心。

  不久高太后抵至,太子連忙行禮。但見高太后身旁跟着一名穿着百姓服侍,揹着藥箱之人。

  高太后威嚴的目光掃過太子,看到案頭上抄寫的密密麻麻佛經經卷時,神色露出些許嘉許。

  太子被內侍帶到一旁,帷幕被放下。

  太子隱約看到這名民間來之人被邀至官家病榻旁坐下,之後對方給官家診脈後,之後與高太后言語。

  太子雖不明醫理,但聽此人所言病源,治法都頗得太后欣賞。

  片刻後,此人離帳,太后應送此人之帳,對張茂則道:“現在官家之疾一日不如一日。讓宰臣們議一議好了。””

  太子看着病榻上的官家,不由目泛淚光。

  ……

  在詢問了御醫會同進診後,衆御醫們依舊拿出了模棱兩可,誰也聽不懂的答案。

  儘管宰執們多次質疑,但這些御醫們依舊擬了一帖寬緩之藥。蔡確等人看了只是改了兩處輔藥,對於天子每況愈下的病情根本無濟於事。

  殿外衆宰執們都熟讀天子脈案,都說不爲良相,必爲良醫。但宰執們除了擅長治國外,也都略通一些醫道。

  衆宰執們詢問這名名爲李光宏的遊醫。

  呂公著捻着白鬚率先發問:“李先生既通岐黃之術,當知朦朧進藥乃欺君大罪。你說你獻之藥,可有幾成把握,使官家之疾得緩?”

  對方道:“世上無萬全之藥,依官家今日之病症,縱扁鵲再世,亦不敢言萬全。”

  張璪道:“進藥一節,尤宜十分慎重。以如今看縱有仙藥也不可輕用。”

  李清臣搖頭道:“此大關係,不可輕投。”

  韓縝看衆人神色也道:“需嚴擇良醫制方,不可讓陛下請試藥餌。”

  蘇頌道:“不可以宗社社稷,妄爲嘗試。”

  司馬光直接詢問李光宏道:“常言道,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爾祖上可出過侍奉禁中的國手?”

  “不曾。”

  蔡確聽了不由目光一厲,衆宰執都忙着撇清干係。

  下首章惇已是出面道:“太醫院那些平安脈方子灌了半年,倒把陛下灌成一日不如一日。下面的官員都上疏以爲太醫院都是尸位素餐之人了。”

  章惇鷹隼般的目光掠過殿側瑟瑟發抖的御醫們。

  蔡確愀然道:“所謂醫不三世,一世是《鍼灸》,二世是《神農本草經》,三世是《素問》、《脈經》,豈有祖孫三代的都是醫生,纔可救人的道理。”

  “《素問》有云,甚者從之。如今已是破釜沉舟之時。這麼多御醫用了這麼多藥,也只如石沉大海,倒不如另選良士。”

  一旁的章直道:“以往有個錢乙也是善用藥的,如今也不知哪去了。”

  章直當然憤慨,錢乙是章越所薦,這些年給官家治病治得好好的,結果被蔡確罷去,導致官家如今無人可醫。

  蔡確被章直這一譏諷,臉上卻恍若無事道:“陛下久病,藥石罔效,諸醫束手,避之唯恐不及。此人既敢進藥,先找人試藥。”

  李光宏面對衆輔臣,不驚不懼正色稱是。

  不久就有御藥所的人就帶對方下去了,當場配藥,這李光宏自食一藥,又找兩個普通患病的內侍試藥後都沒有妨礙。

  御醫看了方子也模棱兩可地道了一句,似皆補養之藥。

  衆宰執們與御醫們又合計半天。

  御醫們道:“此藥如刀劈朽木,好時能續三日清明,歹時.”

  章惇截斷:“總強過坐視君父膏肓!”

  蔡確心道,官家就算留下些言語,也好過司馬光將局勢傾覆。

  蔡確拍板以‘陛下勢將不起,飲之或可生也,不飲則坐而待斃耳’當即命呈官家。

  ……

  殿內龍涎香混着藥氣浮沉,數盞錯金銀宮燈將御醫們額間冷汗照得分明。

  他將湯藥奉至官家面前,先親嘗其藥。

  皇子侍疾自有制度。

  過去許國的國君病重,他的世子許止一直在旁侍疾,親自喂藥。然而,國君吃了他的藥後竟然死了。

  孔子批道,許世子止弒其君買。

  爲什麼孔子批註,許世子弒其君呢?後世儒家解釋爲,因爲許世子的孝道還不完善。

  禮紀有云,君有疾飲藥,臣先嚐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嚐之。

  所以皇子侍奉湯藥,必須先親嘗藥。

  這也是撇清利害干係的辦法。

  內侍將藥餵給官家。以往官家都不喜飲藥,但這一次卻反常地全部飲下,甚是順滑。

  榻上傳來氣若游絲的喘息,他瞥見父皇渾濁眼底泛起的水光。

  太子看後甚喜,這藥飲下後,官家病稍安。

  這令外頭宰執們都是雀躍不已。

  高太后立即賞賜了李光宏,給了他一個縣尉的官職。讓他有了一個身份繼續醫治天子,同時命他再拿出些本事來。

  李光宏當即又往藥中加入一味。

  次日入夜。

  官家忽然睜開眼睛,面色泛紅,居然強行起身,太子見了大驚。

  而內侍連忙命人稟告太后,值宿的宰臣。

  “陛下……”

  宿直的宰臣乃呂公著,韓縝,章惇三人,他們同時趕到福寧殿中。

  卻見官家在榻上半枕,太醫正在診脈,高太后在旁鳳目微紅。

  衆人心道,這難道是垂死病中驚坐起?

  衆宰執們入內問安,卻見官家手指太子道:“六哥……”

  殿內所有人驚了,官家又能說話了。這簡直不可思議。

  PS:四天沒有八千,只有六千,又得欠着了。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