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少年初見(下) 作者:未知 崔恪來時見衆人圍着一個身量嬌小的小丫頭。 小丫頭梳着雙髻,穿着粉裙,本是可愛玲瓏的扮相,因她臉龐黝黑,顯得有幾分俗氣。 人小,脾氣看似不小,一手叉腰,一手將繡鞋高舉,神情倔強,氣勢洶洶。 崔恪無意瞄到甄珠裙裾下的雙腳,瑩白柔嫩,五趾粉潤,他不着聲色地移開眼,吩咐婢女給她找雙鞋子穿上。 十一二歲,雖是小女郎,可離及笄也就兩叄年,女子的裸足當屬隱祕部位,哪能隨便露出給人看。 婢女躬着身子,將一雙新鞋放在甄珠跟前幾步遠的地方,崔恪在甄珠對面站定,沉妙容在旁哭哭啼啼,指着甄珠告狀,“就是她,拿鞋把我臉都砸腫了!” 甄珠看着崔恪,有些走神,她第一次見到這麼好看的少年公子。 一身書卷之氣,清冷乾淨,彷彿一捧雪尖上置着的琉璃美玉,他合該住在這麼華貴雅緻的府邸。 原來男娃和男娃是不一樣的,甄珠的心跳得飛快,臉頰微紅,不禁羞赧。 她當然知道自個是什麼樣的姿態,出現在這個哥哥面前。突然羨慕旁的貴女精緻的衣發,纖白的指尖。 只是,他是沉妙容搬來的救兵,甄珠泄氣的同時又暗自給自己打氣,昂着脖子迎上崔恪審視的目光。 崔恪見甄珠的眼睛滴溜滴溜地亂轉,一會兒掃過周遭衆人,一會兒盯着他上看下看。 崔恪露出一個還算善意的微笑:“甄小娘子,地上有沙礫,你先穿上鞋吧。” 甄珠絲毫不動,並不打算領他的情。 崔恪斂去笑意,正色道:“今日來者是客,妙容出言不遜,行止無狀,我代她向你道歉。甄小娘子你與人動手也有不對,需與妙容道歉。冤家宜解不宜結,你看怎麼樣?” 沉妙容與甄珠一般年歲,正是心性嬌蠻,崔恪是指望不上她跟甄珠低頭了,所以纔有替她道歉一說。 甄珠覺得十分委屈。她興致沖沖地參宴,被人嘲笑鄙視,反擊了還得向欺負自己的人道歉,這是什麼鬼道理?沉妙容挑釁在前,本來就該跟她道歉,這人輕描淡寫地揭過,一句“我代她向你道歉”就了了? 果然表哥表妹一家親,同等貨色! 甄珠自然不同意,反而更生氣了,手中的繡鞋猛地一擲,狠狠砸向崔恪。 人面獸心,沉妙容的表哥! 周圍人倒吸一口涼氣,崔恪沒想到甄珠居然這麼大膽,臉面尊嚴毫不顧忌,說動手就動手。 正是出其不意,崔恪被她砸了個準頭,繡花鞋底兒蓋在一張俊臉上,形容頗爲狼狽。 崔恪人生頭一遭領教,什麼叫做女子的蠻橫潑皮。 婢女趕忙打水端盤,給崔恪淨手擦臉,懂事的僕人已經去前廳喊甄淵來管教這個無法無天、在主人家裏橫行霸道的閨女。 甄淵驚得冷汗直冒,看到甄珠衣發散亂、赤足在地的模樣,上前在她腦袋拍了一巴掌,吼道:“跟世子道歉!” 甄淵巴掌聲響,落在甄珠頭上不大疼的,可當着衆人的面捱打,甄珠還是覺得萬分丟人。 眼裏涌出淚花,甄珠倔強地拒絕:“我不!” 含淚的一雙眼望向崔恪,少年的神色無波無喜。 甄淵拱手向崔恪致歉,“小女年紀還小,性格頑劣,誤傷世子,請世子多多包涵,回去我一定嚴加管教!”態度謙卑,拿年歲說事,希望崔恪別太計較。 沉妙容憤憤插嘴:“哪是誤傷,她明明就是故意的!” 甄淵臉上現出尷尬之色,又行一禮:“也對不住沉家娘子了。” 崔恪擺擺手,不鹹不淡地掃過甄珠一眼,接口道:“是該認真管教。”他不屑跟這種聽不懂道理的女子計較,有失身段和風度。 甄珠怒視崔恪,她明晃晃地看到他眼底流露出的鄙夷不屑,視她如草芥蟲蟻,彷彿不值一提。 礙於人前,甄珠強自忍下這口惡氣,心中盤算着,一定叫這個不知好歹的勞什世子,嚐嚐她“雁門一霸”的厲害。 甄淵要帶甄珠回家,甄珠腆着臉皮、找着藉口不肯回去,非要在安國公府多做逗留。甄淵拗不過,打算吃了晚宴再回。 甄珠四處尋着機會報復,終於在月上柳梢時逮着時機。 今日喜事,崔恪在宴席難免多喝了幾杯,他酒量不好,頭暈腦脹,摒退下人,獨個走在湖邊吹風醒酒。 甄珠在夜色中偷偷尾隨,趁崔恪面朝湖面收步停留時,陡地從他身後竄出,手腳並用、連推帶踹將他轟下水。 這湖是崔家人工挖掘,做種植荷花所用,水深十尺,但崔恪不會鳧水,在水裏撲騰掙扎,直呼“救命……” 甄珠驚恐,這比她身板高大健壯的少年居然不會鳧水,她是想報仇不假,沒想要人性命。 甄珠猶豫要不要下水救人,忽見幾個僕人飛跑而來,躍進湖中,將崔恪撈了上來。 甄珠想跑,卻被四周圍上的兵衛攔住,世子遇襲,附近一帶,只她一人在這兒鬼祟。 崔恪上岸後便暈了,僕人將他擡回房中,長公主焦急地候在兒子牀邊,甄淵帶着甄珠,叫女兒跪在崔恪門前。 好在人無礙,月過中天時,長公主命嬤嬤將甄淵父女趕出安國公府。 氣焰囂張,大有再不來往的意思。 甄珠以爲崔恪真好了,誰知第二日,乃至接下來的半個月,崔家陸續傳出世子落水病重、藥石無醫的消息。 怎麼會這麼弱,淹一次就要死了?縱使甄珠不懂人情世故,也知如果崔恪死了,她肯定得以命償命。 長公主亦放出類似的口風。 甄珠晚上做了幾回噩夢,夢到她被溺死在崔家的湖中,爲崔恪殉葬。 醒來小女郎抱着母親哇哇直哭,崔恪好不了,她去給他配陰婚,只求不要連累父母親。 何氏去了幾趟廟中燒香拜佛,好在吉人自有天相,崔恪在病了個把月後,終於幽幽轉醒。 甄家的賠禮,崔家一概不收,從此算是結下兒女怨仇。 甄淵爲了約束甄珠,此後四年將女兒圈在府中,修養身性,學禮明儀。 及笄那年,甄珠難得出來一回,好死不死又撞上崔恪,再次結下一截仇恨的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