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道佛争,道宣有意說四禅
莫闲从谈话中得知,识含宗是一种玄学化的佛宗,认为三界如长夜之宅,而心识是大梦之主,如参透這一点,则万物皆空。
莫闲自修行以来,对各种修行不自觉的感兴趣,谈话之中,有意的向這個方向靠,而道宣也知道他的意思。
不過,莫闲不知道的是,佛教与道教不同,除了神通,而基本修法却是普传。
這一点,不得不說佛教做的比道教强,因为道讲清静无为,一般修道者,对于人的态度是顺其自然,而佛教则不同,每一個宗派都在拼命传教,恨不得天下人都信佛。
所以,莫闲的請教,反而正中道宣的下怀。
他說:“佛法之中,以坐禅为基础,分为世间禅和出世间禅,世间禅又包括四禅、四无色定,這两者就是世人所說的四禅八定、四无量心观,十六特胜观、通明禅、神通禅等,出世间禅包括九想、八念、十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九次第定、狮子迅奋三昧、超越三昧等,還有其他禅法。”
莫闲咂舌,說:“如此多的禅法,有什么标准?”
莫闲此言,也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豫无春說:“四禅八定经常听人谈起,說佛门的四禅八定别具特色,還說什么,佛门以空为宗,而我道门以无为本。”
“施主的话不错,我佛门是以空为宗,你们道门,不說也罢。”道宣說。
“和尚,你這话什么意思?”柳长生不高兴了。
“你们道门由辟支佛老子所创,老子尚能以无为本,后辈们都坠入虚幻之中,以气为本。”小和尚道真說到。
按佛门說法,在世尊释迦牟尼降世前,东方有五百圣者出世,在无佛时代,他们悟到了佛法,虽不称为佛法,他们就被称为辟支佛,老子就是其一。
“胡說,佛门是由我道祖老子西渡流沙,化胡为佛,不過是只修本性不修命,所谓涅槃不過是阴灵坚固而已,怎如我道门,性命双.修,神形俱妙。”皇甫冉怒道。
“你怎知我佛门空中金莲生,你们怎么知道空的妙有。”道真也怒了,声音也高了起来。
此时,韦清和道宣同时训斥,韦清說到:“道佛两门,往往受好事者所挑拨,你们居然相信那种无稽之谈,挑起之间纷争,還不闭口。”
道宣說:“道真,闭口,两教悠久,真相不为你我所知,怎可信口雌黄,辱及道祖。”
两方人脸上都有不服,莫闲见到這付模样,心中摇头,他根本不关心两教之间的互黑,他很简单,既然修行,不论佛還是道,只要能给他力量就行。
莫闲笑到:“只谈修行,不提我們不知道的道听途說,对了,道友,你们修行的禅法,到了什么程度?”
“我的修行到了二禅天的顶端,道真他到了初禅天的高阶,我們佛门以世界都是虚幻的,精神的,将世界分为欲界,色界和无色界,称为三界,欲界是指我們所处的世界,我們处于最底层,在欲界,人欲望横生,不得清净。”道宣显然把莫闲视为可以教化者进行传道。
偏偏莫闲并沒有這种心思,他只想了解佛与道之间有什么不同,同时,能否借鉴到他的修行之中。
“很有意思的說法。”莫闲微笑到。
“不是很有意思,而是真实不虚的真理,這是禅修境界,在欲界,先从安般入手,也就是数息,一段時間后,息也不要数,改为随息,当数息、随息已毕,心不驰荡,凝神寂虑之时,当入欲界定。”
“入了欲界定后,又会如何?”卫森见莫闲不受两方的影响,继续在跟道宣在闲聊,他看得出,道宣好像在诱惑莫闲,眉头微皱,心中一动,插嘴道。
众人走在沃阳堡的途中,卫森怕莫闲受了和尚的迷惑,决定与和尚打成一伙,必要时点醒莫闲。
道宣微笑着看了他一眼,眼中莫名的笑意一闪,接着說:“欲界定时,必有持身法起,身体自然正直,坐不疲倦,如内部有物支持身体,自然安稳,欲界定难得易失,失之迅速,故又称为电光定,境界渐渐深入,若身心泯然虚豁,忘却欲界定之身体,坐中不觉手足床椅,犹如虚空,进入未到地定。”
莫闲明白了,這种定不依赖一物,完全虚空,从安般(数息)入手,逐渐過渡到欲界定,然后进入未到地定。
莫闲陷入沉思,過了一会问到:“未到地定后,到了初禅?”
“不错,应该叫初禅天,不過,未到地定是一道关卡,可能出现定心過明或過暗,坠入旁门。”道宣說。
“何解?”
“定心過明时,可见青黄赤白黑等,日月星辰,或见宫殿,久之,可得神通,然而神通是有,但已坠入邪定,過暗则无知觉,陷入如熟睡的状况。”道宣說到。
莫闲皱起眉头,他所說的這种情况,好像是他修行黄庭大道所遇到的情况,难道黄庭大道是他所說的邪定?
又一细想,情况還是不同,那种情况出现得很迟,目前莫闲還沒有出现,再說,禅定中沒有听說出现胎息,即使出现,一定是在初禅以后,看来,两者着眼点不同。
自未到地定出现,便开始进入初禅天,由未到地定深入,思维便上升初禅天,莫闲明白了,道宣這么說,那色界和无色界只是禅定的境界,而佛教徒却认为是真实的,故此說世界是虚幻的。
由欲界六天进入初禅境界,却是进入色界二十二天,其中初禅十二天,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净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各天代表一种境界,粗分三個境界,即梵天、光天、净天合称初禅三天,每一天又分为四种小境界。
广天四层天为第二禅天,即广天(严饰天)、少广天(小严饰天)、无量广天(无量严饰天)、广果天(严饰果实天);无想天、无烦天、无恼天为第三禅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为第四禅天。
其后還有无色界四天,那是四无色定的范畴。
莫闲到此,比较详细地了解四禅八定的修习,如果他弃黄庭之道改修禅法,不是不可能,但两者之间,似乎根本不同,四禅八定完全不问气的锻炼,比如初禅三天中第一天,也就是梵身天、梵辅天、梵众天、大梵天。
此四天为修四禅定初禅得业清净的過程。
梵身天者,离欲恶不善念念得住于身;
梵辅天者,以离欲恶不善念念择法行之,所行恶行减少;
梵众天,于一切恶行皆择法令不行;
大梵天,不需择法恶行亦不起,始得业清净。
一句话,它们基本上是精神修炼過程,物质在减少,而精神在增加。
而《黄庭经》中,虽是存思为主,不過,莫闲现在還未进入這個层次,虽然他已到入静境的胎息层次,已能见到内明的开端,但他還未存思诸神。
莫闲在寻思佛与道两者究竟有何不同,他這一沉思,道宣露出微笑,而卫森却偷偷着急:“莫闲,你的修行以道家为本,莫忘了大道!”
一语点醒梦中人,莫忘了大道,世间万物,都是道的体现,這是莫闲在藏经阁中閱讀了无数道家典籍,并且和其他宗教比较,但出道是宇宙的根本。
“我明白了,佛以空为宗,道以无为本,有生于无,分为二阴阳二仪,进而生成四象八卦,故道家以炁为一切根本,炁聚则现形于世间,炁散则归于无形,生死者,炁之聚散,天下无非一炁而已,化为无,归于道。”莫闲哈哈大笑,他终于明白了,在他明白的一瞬间,他身内一动,莫闲不知道,他已悄然提升到内明的层次。
道宣一愣,他沒有想到,因为他的原因,莫闲不仅沒有转向佛,反而在道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多谢师兄。”莫闲笑着施了一礼。
卫森也是莫名其妙,莫闲究竟悟到了什么?
莫闲回過头来,向着道宣一礼:“多谢道友,你费心了,让我明白禅定和我修习之间的不同与联系。”
“施主能有所得,道宣也为施主感到高兴,世间无非佛法,《道德经》不是說過,强之名为道,名称不同而已,本质上是一样的。”道宣口中說的漂亮,心中也很好奇,究竟莫闲想明白了什么。
其实,莫闲想通了世界的本质为何,佛以世界为虚幻,而道是世界的根本,超有无而言道,正如道宣所說,道也是勉强命名,只是世界本源和规律,对莫闲来說,世界在他目前层次上,就是先天一炁所派生的,以后会怎么样,只要他不死,他的修行增长,也许他的观点還会改变。
這也就是道,随时而变,是运动的,惟有运动是不变的。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