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 作者:未知 “陛下,臣李自成叩见陛下!” 在這一片寂静之中,李自成跪在崇祯面前又說了一句。 還是寂静。 诡异的寂静。 所有人都难以置信地看着承天门上的這一幕,看着這個折腾大明十几年的头号反贼,刚刚攻破京师,俘虏了大明皇帝的胜利者,他居然跪在了自己的俘虏面前,跪在了已经事实上沦为阶下囚的崇祯面前…… 還是杨庆反应最快。 他立刻推了一把崇祯低声說:“封王,王西北,节制淮河以北,承制封拜。” 崇祯迅速清醒過来。 他和依旧保持笑容地李自成对视了一眼,紧接着深吸一口气說道:“传旨昭告天下,迁都南京,另加封李自成为秦王,位在诸侯王之上,置秦国百官,赐天子仪仗,以陕西及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地为秦王封国,并以秦王为北京留守抵御建奴,节制淮河以北各地,承制封拜,北京文武官员,淮河以北军民皆归其统辖。” 就在他說话间,杨庆以最快速度从牛金星手中接過一份空白圣旨铺在王承恩面前,老王接過笔墨以最快速度拟旨,紧接着掏出怀裡的玉玺盖章,崇祯接過墨迹未干的圣旨转手捧到李自成头顶,李自成立刻高举双手接過。 “臣领旨!” 他說道。 然后他站起转身笑咪咪地看着城下…… 城下瞬间一片吐血之声。 其实李自成的選擇不难理解,他最初的目标就是這個,哪怕是在兵临城下之后都坐在城门外看风景了,他仍旧派被俘投降的太监杜勋进城和崇祯谈判,谈判的內容尽管正统歷史书都回避沒有记载,但一些明末文人的私人著作中仍旧有记载。就是他要求割西北为王,甚至提出可以帮崇祯平定天下,解决其他那些造反者来作为交换,虽然那时候他還沒打进北京,但现在就算打进北京了他处境也并沒有获得实质性改变,他不但沒有得到什么,相反還背上了一個额外的负担。 他得代替崇祯面对清军。 那么对他来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赶紧和明朝停战,他不可能在明清南北夹击下生存,他要么和明合作要么和清合作,但和清他沒有合作的基础,因为多尔衮想要扩张就只能抢他的地盘,以前沒拿下北京他们可以做盟友,但拿下北京后他们就只能做敌人。 而明朝却沒有能力再向北扩张。 明朝在他面前能做的只有自保而已,而他也不可能在北方還有多尔衮威胁下继续向南扩张,既然這样他当然要和明朝合作。 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然后他需要崇祯承认他对北方的统治权,明确双方之间关系,只有明确了关系才能确保和平,哪怕只是暂时的和平,而明确关系的最好办法当然是称臣,說到底一個横行天下十几年,从一個流寇席卷半個国家,甚至拿下帝国都城的家伙不可能是個莽夫,更不可能是個不懂政治的傻子,他比這個国家绝大多数人都要聪明得多,否则他早变死人堆裡一员了。 而這对崇祯同样有好处。 一则崇祯可以在他保护下以正式迁都的招牌南下。 虽然崇祯要放弃淮河以北,但這片土地原本就烂了,饥荒鼠疫战争早把淮河以北变成一片毫无价值的土地,說赤地千裡也不为過,无论山陕河南全都說道旱蝗的重灾区,后者還被黄河淹了,至于山东历来贫瘠,河北刚刚遭遇瘟疫的沉重打击,对崇祯来說這些地方全都是压得他透不過气的负担。 他這些年为了维持這片土地的统治估计也筋疲力尽。 而抛弃之后他却可以回到富饶的南方,再也不用为那些饥荒瘟疫,還有无处不在的造反者焦头烂额了,他可以到江南富庶的土地上,彻底甩开這些烂事舒舒服服得享受几天好日子。如果直接割让,他還担心一個面子問題,毕竟他這個人還是很看重面子的,但李自成称臣就不用担心面子了,這是崇祯封的,這不是李自成抢的,尤其還是這种大庭广众下的称臣。 虽然本质一样,但這個說出去好听多了。 其次還有一点。 明朝不用再面对满清了。 李自成会夹在中间,分隔這個可以說大明最主要敌人,多尔衮再南下那就不用崇祯操心了,完全可以交给李自成,剩下无非就是给他点支援什么的,北宋的错误是绝对不能再犯了,大明皇帝给自己的北京留守提供些钱粮,這個還是可以的,反正江南就不缺钱粮,而只要他始终挡在北方,那崇祯在江南就可以始终高枕无忧作壁上观。 当然,這等于把北方士绅卖了! 毕竟這等于崇祯把宰割他们的刀柄递给了李自成。 之前李自成无论怎么折腾他们,那都得算土匪暴行,但现在李自成把他们夹出脑浆子也只能說是刑法严峻,他是北京留守,他有权节制北方军民,至于山西陕西那是他的封国,他当然有权对自己的臣民生杀予夺。 可怜北方士绅這一下子全被崇祯卖了。 但崇祯为何要管他们? 這些混蛋本来就已经出卖了他。 “把他们统统拿下,本王最恨那些乱臣贼子了,把這些敢于当众辱骂圣驾的东西统统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看着承天门前呆若木鸡的衮衮诸公们,李自成高举圣旨狞笑着說道。 四周早就等待的顺军士兵蜂拥而上,這时候那些大臣们也全都清醒了過来,原本還在和崇祯骂战的他们立刻又变成忠臣了,一個個扑倒在地向着大明皇帝哀求。然而崇祯却丝毫不再理会他们,只是站在承天门上冷笑着看着他们的表演,看着他们被那些如狼似虎的顺军士兵按住捆起来,在他们的挣扎哭喊中拖走,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大牢和夹棍,刘宗敏已经在摩拳擦掌,就等着从這些家伙身上榨出油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王承恩看着這一幕幽幽地說道。 “秦王,陛下何时启程?” 杨庆迫不及待地问李自成。 崇祯和王承恩同样将目光转向了李自成。 “陛下,臣請留太子及二王于北方以安民心,另外,北京一带缺粮,江南漕运不可断,臣的要求不高,每年一百万石,若无這一百万石粮食,臣很难保证守住北京,臣若不得已就只能退回山西了。” 李自成說道。 粮食是李自成面临的最大問題。 這同样也是他必须和崇祯讲和甚至象征性归顺的主要原因,他要想控制北方,那就必须保证粮食供应,养不活老百姓扯什么都白搭,之前他依靠在各地打土豪,短期內的确可以保证军需,甚至让那些吃不上饭的老百姓跟着获利,但時間长了他同样也必须面对北方粮食减产造成的饥荒。无论河北還是关中河南,此时的粮食产量因为小冰河期影响,实际上都已经无法养活那些百姓,崇祯无法解决的問題他也一样无法解决,所以他接手后照样還是会饥荒,毕竟這种大范围的天灾不是人力能够挽回。 那么南方漕运无比重要。 一百万石不是一個太离谱的数字。 正常时候每年江南漕运可是几百万石。 這算是他收取的保护费,毕竟江南士绅现在靠他来作为抵挡满清的屏障,而且江南士绅也害怕他继续南下。 如果不给他…… 那他就走人呗! 退回关中固守,甚至于改换门庭向多尔衮称臣,他又不是說对大明有什么特殊感情,需要的时候他也不在乎向多尔衮称臣,然后让多尔衮的大军南下兵临淮河兵临长江看那时候谁最倒霉。虽然這话他沒說但大家也都明白,毕竟河北這地方对他来說赶不上关中亲切,实在不行他還可以继续向南去汉中四川,他有地方退,他苦日子過惯了也不在乎生活條件。 但江南风花雪月锦衣玉食的大老爷们可就得面对异族铁骑了。 “准!” 崇祯咬着牙說道。 “多谢陛下!” 李自成笑着說。 有抄那些大臣家收回的金银,再有江南给他的粮食,甚至他還可以用那些金银从江南采购粮食,而有粮食在手他就能够真正稳定北方,至少他可以阻挡住多尔衮的南下,然后他再恢复各地的生产,一個真正属于他的基地就算建立起来了。 至于以后他能够发展起来以后…… 那无非就是南下真正一统江山,实在不行也至少可以割据一方。 总之他现在主要对手就是多尔衮,只要能够挡住多尔衮,他的大业基本上成功一半了。 “那陛下欲何时启程?” 他问道。 “越快越好,最好今天就走!” 杨庆毫不犹豫地說道。 崇祯用疑惑目光看了他一眼,不過紧接着還是点了点头。 “那臣就去安排了!” 李自成說道。 就在同时他看了牛金星一眼,后者立刻把一摞空白圣旨拿来,王承恩很懂规矩地开始给吴三桂等人写圣旨并盖章。 “這一天過得,真就跟做梦一样。” 老王边写圣旨边颇有些唏嘘地說道。 說话间他抬起头…… “杨庆啊,呃,杨庆哪儿去了?” 他愕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