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王允說李刺董
自刘征兵临长安后,董卓便关闭了各处城门,一時間城中大乱,人心惶惶。有人忧心忡忡,也有人心中暗喜,更多的是黎民百姓的慌乱。
刘征赦免投降,悬赏董卓人头的消息也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兵士、将领、百姓還是文武百官,无一不晓。董卓听了刘征的悬赏令,气的牙根直痒痒。這個杂碎小儿!竟敢如此嚣张!
平复下来的董卓也颇有些紧张,刘征這是要让所有人与自己为敌啊。为保安全,董卓于是就呆在长安皇宫,由李肃值守宫禁,自己则与皇帝呆在一起,以防不测。
李儒又进言董卓道:“相国眼下還有一事须即刻去做!”
“何事?”董卓问道,如今董卓很依赖李儒了。
“這逆贼刘征的夫人皇甫宁,正是皇甫嵩的孙女,皇甫坚寿的掌上明珠!为防裡应外合,相国应该即刻下令抓捕皇甫一族!以来是为防不测,二来也可做要挟之资!”
“這……其他人可以抓,只是這皇甫坚寿素来与咱家交好,并不与咱家有過不快,也并不曾忤逆過咱家啊!如此,是不是……”
“相国!现在是非常之时!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灭,還谈什么交情!相国切莫妇人之仁啊!”李儒急切道。
“那好吧!此事就交由你去办!”董卓不好再說什么。
李儒接令,立即带领一队甲士直奔皇甫家宅,尽捕皇甫嵩、皇甫坚寿、皇甫郦等十数口。此外還抓了诸多公卿大臣,以防万一。
王允由于此前献媚于董卓,得以幸免。由于士孙瑞死也沒有說出与王允的谋划,故而,董卓還是把王允当自己人看待。
然而李肃,此刻心裡却有些七上八下,翻覆不定。一個原因是董卓突如其来的厚赏,另一個原因也是眼前的局势。
董卓是不是還一如既往的把自己当作心腹?如果是,這不知来由的厚赏,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不是,那自己再這样跟着董卓能得到什么好处?眼下长安危机,守兵不過万余人,关东远水不解近渴,万一真被刘征攻进了长安,自己必然要跟着董卓陪葬啊。
李肃内心的矛盾,其实都被王允看在眼裡。王允知道了士孙瑞临死供出的背后主谋是李肃,虽然董卓不相信,但李肃還能与董卓亲密无间嗎?
王允這些年来毕竟是看透了凉州兵将的心思。除了董家亲族,其它人无非是靠着董卓這棵大树好乘凉。這些凉州出身的,为的不過是功名利禄,這普天之下又有几人不是呢?人啊,总是无利不起早。
王允眼见转息之间,刘征便兵临城下,当即也觉得自己该在城内做些什么了!于是,入夜,王允偷偷来到李肃营房。李肃见王允半夜三更莫名其妙来到自己這裡,颇有些不解。
王允虽然只是董卓威权下一介文官,但毕竟官居三公,李肃也不敢怠慢,拱手对王允說道:
“王司徒深夜到访,不知所为何事?难道司徒大人不知道城中已经宵禁了?”王允挥了挥衣袖,拱手道:
“李将军辛苦!王允自然知道已经宵禁,不過事情紧急,却也顾不得许多,還望李将军见谅!”
李肃听到王允說事情紧急,当即心裡犯疑,有什么事很紧急?刘征并未攻城。于是问道:“司徒大人所說紧急之事指的是?”
王允看了看周围,对李肃說道:“請将军借一步說话!”
李肃不知所以,但既然王允這么說了,于是便带着王允来到一处僻静所在,說道:“請司徒大人說吧!”
“李将军可知大祸临头了?王允此行便是要为你指一條生路。”
李肃笑了笑說道:“王司徒耸人听闻!我有什么大祸?”虽然嘴上這么說,但实际上李肃的心底隐约明白王允說的大祸是什么?
“王某就直言了!這长安不日将被攻破,到时候董卓势必要身死族灭,李将军你又会有哪番下场?”王允正色道。
“王司徒!你這是叛逆!相国知道了,你可活不了!”
“王允死不足惜!我已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可将军你!难道就不想想自己的将来嗎?董卓擅权乱政,倒行逆施!民心向背,将军岂不知乎?自董卓擅权以来,民怨沸腾,刺董反董者不可胜数!虽然眼下董卓镇压了异己,可他挡得住天下悠悠众口嗎?自古青史有定论,李将军难道愿意被后世指着脊梁骨唾骂嗎?”
王允上前义正严词的說道:
“如今,关东有朱儁将军起兵,关中有昌亭侯刘征尽出汉家精锐!吕布被牵制在陈仓,长安守军皆以那董璜,与将军你共相调遣。那董璜无能之辈,不足挂齿。而此刻的将军你,实则能够翻手云雨!”
王允的话一字一句都重重的敲砸在李肃的心裡,一時間李肃内心已经是波涛翻涌。王允进一步說道:
“董卓之暴,天下共知!李将军昔日所为皆是身不由己,王允心中明了,可天下人知道嗎?上有所命,下臣行之,自是理所当然。然而助纣为虐,终将不免恶语加身。倘能迷途知返,顺天应命,亦不失为豪杰之士!匡扶社稷,诛暴平乱,自古重臣贤将所任,如此功勋,唾手可得,将军岂无动于衷乎?”
王允知道李肃已经动心了,唯一担心的不過是自己不光彩的過去。所以王允以三公身份对李肃說的這番话,正是要排解李肃心中的疑虑顾忌,王允毕竟老谋,放今天也算是半拉心理学家了。
“這……此事非同小可!容我再想想。”李肃犹豫道。
“安危之际,间不容发,时不我与!李将军切勿再有疑虑!我王允已是三公,人臣至极,尚且不惜生死,将军一介郎将,何须多虑!”
王允的话终于打动了李肃,毕竟有三公司徒這样的人陪着,自己還有什么不敢赌?
无论从任何一個方面来将,李肃都不应该再有其它選擇,于公于私,对李肃的好处都远远大于对他的坏处,王允早就看透了這一切,這也是他敢冒风险来說服李肃的原因。
李肃终于做了决定,既然董卓因为士孙瑞的一句话就对自己有了防备,难保有一天自己不会失去董卓的信任,那时可沒有现在這样的机会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