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26章 页纸千金

作者:未知
PS:今天会有三更,這是第一章,求月票支持。 进去坐下来之后,王观也随之打量四周的环境,只见這裡是一個书店,布置自然是以干净整洁为主,充满了浓浓的书香气息。 王观仔细留意,发现店铺的书籍不少,而且有外国英书籍,自然也有书籍,另外书籍之却也有古今书籍之分。乍看之下,王观也沒有想到,在万裡之遥的国外,居然還能够看到一些古籍的存在。 在王观心裡啧啧称奇之际,却听周老笑着說道:“徐兄,你总是這样,又不卖這些东西,却偏偏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這分明是在存心勾人犯罪嘛。” “是你自己心生贪念,难道還怨别人不成?”徐老笑眯眯道,手脚十分利索,三两下就泡好茶,给每人斟上一杯。 “家有黄金,却非要摆在闹市之招摇,怎么不叫人觊觎?”周老振振有词道,顺手举杯抿了口清茶,赞叹两声:“雨前碧螺春,难得你保留到现在。” “什么闹市。” 与此同时,徐老轻叹道:“我這個店铺,经营的大多数是传统化书籍,光顾的人本来就比较少,加上位置偏僻,堪称门可罗雀了。东西摆放在這裡,无非是自娱自乐罢了。” 众人明白徐老的感叹,毕竟随着科技的进步发达,各种娱乐活动日新月异,看书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不是大家不喜歡閱讀,实际上愿意看书的人也有不少,只不過他们不再到传统的实体书店翻阅了,而是通過电脑、手机等方式浏览。 时代在进步,閱讀的方式也在变化,自然给人现代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看书的错觉。 不管怎么說,实体书店维持艰难這是事实,而且還是全球性的难题。也难怪在络学兴起的时候,就遭受到传统化人士的打压。显然是早看出新兴产业对自己的威胁。 尽管在许多传统化人的眼,书籍可以称得上是千百年来传承华传统化的最重要载体。在沒有电脑、沒有录音笔和摄像机的时代,大家都這样過来了,自然沒有必要舍弃,也不能够抛弃。 但是在追求食的络时代,大家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连去实体书店买新書的兴趣都沒有。更何况静下心来慢慢地翻阅。虽然他们也认同,翻阅纸质书籍比较有感觉。不過电脑手机閱讀却更加方便快捷。 连现代的书籍,年轻人也不快乐意碰触了,更别說研究一本晦涩难懂的古书了。 這是题外话了,這個时候,听了徐老不是诉苦的诉苦,周老自然宽慰起来:“能够自娱自乐就好,毕竟研究古籍的乐趣,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沒错。” 徐老深以为然。顺手抽了一本古籍過来,一边触摸泛黄的封皮,一边感慨万端:“一页页发黄的纸张,一個個横平竖直的方块字,传递地是化的精华和歷史的根脉。记得几十年以前,我第一次接触古籍,好像是一本画谱。” “具体是宣和画谱。還是芥子园画谱,我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当时的心情,我却一直沒有忘记。拿到画谱之后,我爱不释手,晚上点着煤油灯也看,睡觉时脑子裡尽是那些栩栩如生。精致流畅的线條……” 說话之间,徐老笑道:“或许就是那一次接触,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得了古籍情结,每到一地,就要去那儿的古旧书店逛逛,看看有沒有古代画谱。看完画谱后。翻了翻别的书也觉得不错,就正式开始了古籍收藏之路。” “想当年,古籍尽管不多,却也不少。每個旧书店都有一些,特别是乡村人家,都是一摞一摞搁在大木箱之。几乎每次下乡走访,就是一趟收获的行程,背包塞不下了,這才满载而归。可是才十几年功夫,情况就大变样了。” 這個时候,徐老一脸无奈:“别說旧书店沒有古籍踪影了,就算偶然有些民国年间的老书,价格却一本比一本贵。” “徐兄,不要尽想捡漏。” 适时,周老笑道:“从古至今,能够留下来的藏品,很多都是从地下出土,但是书籍是個例外。正是古人因爱而留、因善而藏、因藏而读,才使得這些时代的载体和物证流传至今,成为化瑰宝。以前由于特殊原因,大家对书籍不重视,這情有可原。” “不過,在解决温饱問題之后,大家自然重新拾起传统化。而且,由于不易保存,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古书数量有限,精品更是难求。百年无废纸,价格自然节节攀升。” 听到這话,众人十分赞同。 在古籍收藏界,真的就是百年无废纸,時間超過百年,只要是流传下来的,都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不要觉得這本书的作者默默无闻就置之不理,因为在当时的歷史條件下,能够印刷成书的都是精品。即使不是大家,也一定有其流传至今的歷史价值和化价值。 毕竟尽管歷史是纵竖下来,但是大家在研究歷史的时候,却需要横向比较。旁征博引,通過许多献资料,才能够尽最大的可能把歷史真相還原出来。這种情况下,每一本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自然都具备研究的价值。 再說了,与现代机械化印书,一排下来几十万册不同。在古代想要出书,那是需要很高昂的成本,作者想要印书,不仅沒有稿费,甚至還要自己掏腰包。 就是這样,大家对于印刻的要求极高,精益求精,自然比较珍贵。尤其是孤本、珍本、善本,本本都是价值千金。 在古籍收藏,有這样一個說法,即善本時間早于乾隆。在古籍市场上,元代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明代的书是论页卖,清代的书是论册卖。对于现代的收藏家来說,乾隆以前的书都十分珍贵稀少了。 另外同一时期的古籍,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字。不同等级的划分,已经形成了一套十分完善的市场规律。捡漏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 其实在秩序混乱的情况下,最容易获得成功。比如說在互联经济兴起的时候,一些人积极投身其,很容易成就财富的神话。但是随着互联格局的奠定,后来人想要获得成功,那就需要巨额的投资了。 收藏市场也是這样,捡漏的黄金时代已经過去了,现在是资本的天下。普通人资金有限,只能折腾一些玩核桃之类的小玩意儿。拍卖场上那些动辄几百上千万,甚至過亿的收藏品,只有大富豪们才能够玩得起。 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周老等人才会這样感叹。 “对了。” 与此同时,周老笑道:“当年你硬先生从我手抢走的博古图,现在应该沒丢吧。” “什么抢你……” 徐老不乐意了:“明明是你想抢我的,幸好我手快,才沒被你抢走。” 在說话之间,徐老站了起来,在旁边的書架上翻找了下,然后小心翼翼捧着一本书册走了回来。這一瞬间,王观等人也颇感兴趣,连忙留心关注。 “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博古图……” 把书册放下之后,徐老有些高兴,也有些遗憾:“可惜不是宋代的宣和博古图。” 宣和,那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众所周知,赵佶是個非常风雅的皇帝,在后人看来他与南唐的李煜差不多,都是水平极高的艺术家,可惜却沒有做皇帝的天分,所以沦为亡国之君。 抛开赵佶在位期间的各种昏庸无道不提,但是在艺术方面,他倒是有不少贡献。比如說命大臣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修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 博古图著录当时皇室在宣和殿所藏的自商至唐的铜器八百多件,集了宋代所藏青铜器的精华。每件东西都摹绘图像,勾勒铭,并记录器物的尺寸、容量、重量等,或附有考证,這为后人研究青铜器提供了比较详尽的资料。 博古图修成之后,后世流传版本较多,南宁、元、明、清都有翻刻。 “博古图的翻刻版本之,最好的肯定是明代嘉靖年间蒋旸翻刻的版本,通行较广的则是清乾隆黄晟的亦政堂重修宝古堂本。” 此时,周老评点起来:“对比之下,万历年间的版本,确实次了一点,但是也不错了。” “至于宣和年间的真本。” 說话之间,周老也有几分向往:“那可是稀世珍宝,可遇而不可求。” “不仅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忒贵。”与此同时,旁边有個大专家笑道:“一页宋版,一两黄金,就算遇上了,也买不起啊。” “也对。” 众人纷纷点头,宋版古籍在市场上的价格最高,這是行业内公认的事实。毕竟印刷术在宋代时候,无论是纸墨,還是排版印刷的技术,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這种环境下,印刻出来的书籍,经過千年時間不毁而流传到现在,价格肯定要比黄金還要高。 “幸好,我們不必买……” 說话之间,有人拍了拍王观的肩膀,笑眯眯道:“說好了,东西到手之后,要借我們研究一段時間。” “忘不了……”王观叹气道:“也不敢忘啊!”(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