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学而知之 作者:六月蝉鸣 本章節来自于 山谷青翠,藤蔓攀岩,谷内幽凉清爽,外界烈阳虽毒,可在植物攀爬的山谷中,也只得稍稍减了烈芒。 在常人眼中等若神仙人物的這一行人,就在山谷中暂留修整。 相处了两日,凌胜倒是把這群人的斤两基本掂量清楚了。 這群出自云玄门的内门弟子,全是御气境界的人物,各有手段。 然而,同等修为境界之下,道行深厚也自不同,斗法手段同样各有特色。 有些人天资绝顶,有些人资质愚钝,有些人踏足当前境界数十年,有些人不過是初入此境…… 按凌胜自家为例,他体内剑丹之上如今只开了一個窍穴,便是初入御气境界。如若开出了九個窍穴,御气境界便是大圆满,足以触及云罡之境。 以凌胜的推算,苏白的真气法力,便相当于凌胜自身剑丹九大窍穴全开时的道行。而林韵這個看似柔弱的女子,其修为大约相当于凌胜开出七八個窍穴。 這两人均属天资聪颖的奇才,年岁不大,然而已逼近云罡境界。若真要比较,厚积薄发,自压境界,却仍然修至御气大成的苏白自是尤为出色。 而白发老翁沒有那等天资,可却修行数十年,他的真气,则相当于凌胜日后洞开五個窍穴的道行。這却是老翁日积月累,修行数十年的苦功成果。 看似威严的黑衣中年人,道行与白发老翁也相差不多,但比白发老翁年轻好几十岁的中年人,显然天资更高几分。 至于赵令,大约相当于三個窍穴的道行。 凌胜对于所谓道行的推算,只是在同等境界中,以法力浑厚而定,但真正斗法,则又不同。 比如凌胜自身仅洞开一個窍穴,三個呼吸才能发出一道剑气,但若让他全力施为,凭借剑气凌厉,那個道行远胜于他的赵令,却是必死无疑。就连白发老翁,中年男子,也未必就能在凌胜手裡占得便宜。 倒是林韵道行最高,本领不小,兴许能够克制凌胜。 至于其余几人,包括那個少女,全是初入御气境界,但是凌胜心裡明白,這几人在御气境界当中驻足好些年了,只是进境甚微,甚至原地踏步。 然而,《篇》则不同,此功法锋芒毕露,只要真气充足,心志坚韧,便能在白金剑丹之上洞开窍穴,毫无瓶颈,修行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御气境界的修行人万中无一,行走于世俗中,相逢千万人,也未必就能够遇上一個,怎地我就這般巧合,遇上了一群?” 凌胜心底颇为无奈,实际上,他本意是独自修行,做個清苦隐士。但遇上了這么一個大好机缘,却也不愿错過。 這两日来,林韵把自身所知逐一告知。 当然,凌胜主要询问修行之上的常识,修炼道路的一些阻碍,以及与人斗法的诸般事例。至于其他的炼丹炼器,什么天才地宝,无上灵药,其他宗门的功法人物,凌胜则稍显委婉地往修行方面转移。久而久之,林韵也知晓他根本对其余知识毫无兴趣,因此一心为他讲述修行方面。 两日来,几乎大多数時間,便是林韵在为他讲解修行心得,常识事例,以及斗法的诸般要点。 纵然林韵出身大派,却也在两日之内,被求知心切的凌胜问得有些头大。 不远处,林韵盈盈立在树下,衣摆飘动,似乎将乘风而去,甚为清雅。 “這個凌胜,断然不会是寻常人物,他所询问的全是修行一道,斗法之說,至于其他则一概不加以理会,显然是一個痴于修行的人物。以他在修行上的见识,怕也是一位御气修为的高人,但对于這些普遍的常识也未能清楚,倒是像是一位独自修行摸索的散人修道者,這一点却又让人疑惑不解。” 林韵微微皱眉,颇惹人怜,心道:“两日来,我已把我所知的修行之事及见解心得全数告知,甚至赠他典籍,想来也足够他消化一阵子时日了。” “林师姐。” 就在林韵心底无奈之时,凌胜又走了過来,面露喜色,說道:“师姐所赠的典籍,我已然全数观遍,不知這类典籍是否還有一些?” “這?”林韵苦笑道:“师弟切莫急功近利,尽管观看一番,但也该融会苦思才是,待得完全领悟透彻,再来问我,如何?” “师姐有所不知,這两日来,我除修行之外,日夜观看,加上师姐一些提点,已然领悟通彻,正想請师姐继续为我讲解修行关隘,斗法常识。”凌胜說道。 “你……你竟已领悟透彻?”林韵面露讶色。 凌胜自知這两日来,人家早已看穿了他的修为,因此也不隐瞒,說道:“這些典籍也不晦涩,自然看得分明,其中诸般斗法方式,修行难关,让人深深沉醉其中,但是,也算不得太過高深。” “确实算不得高深。”林韵苦笑一声,心道:“這些典籍,便是连云罡境界也都囊括在内,旁人观看两日也未必能够看完,更莫說领悟其中奥妙。” 若是平常人,就算要把這些典籍翻阅一遍,少說也须得十天半月,至于领悟,纵然一生钻研也未必能有多少领悟。然而凌胜毕竟是修道中人,耳清目明,心思通灵,但凡林韵所說,凌胜皆已牢记在心,而观看典籍,业已過目不忘。 但是,翻阅一遍却并非领悟。 道家典籍也曾流入世俗间,一些大学问家翻阅典籍不知多少次数,千百遍也难以形容,就是让他们默写出来也是随手拈来,但這些大学问家,仍然对道家典籍难以理解。 可凌胜只听過一遍,看過一些典籍,居然就能把两日来的听闻全数领悟。 骇人听闻! 纵然是修道人,未免也太让人心惊了一些。 兴许,是凌胜悟性不错,也或许,是凌胜求知心切…… 无论其中缘故,但事实摆在眼前:凌胜已然领悟了足以让人钻研一生的诸般知识及典籍。 (泊星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