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数学的风靡
而且姬獳也是并不禁止這些书籍的传播,让那些卿士的庶子随意的去抄录。
平时他们并不是多么有德行好学的人,但是如今对于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全部都更加奋发努力了起来。
這些书籍在晋国的国都掀起了一阵风潮。
因为接触過這些书籍的人,如果仔细去思考的话,就会发现這些似乎還真的符合万物的规律。
尤其是姬獳拿出来的《黄帝·数术篇》,传看的人是最多的,也是最多人,希望看见的。
现如今数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非常被现在的贵族所重视,不然的话就不会编进“六艺”之中了。
因为其他人不管那些日月地、還有人体的知识是否是真实的,這些也有可能是能够欺骗他们的。
不過数学可是骗不了人的,他们能够清晰的认识到這一点。
九九八十一,九八七十二。
如今已经流传的“九九歌”也证实了数学不会欺骗现在的知识分子。
数术篇却给他们带来了计算起来更加方便的方法,而且书中描述的很多問題和定律,也是他们以前沒有去学過的,而且就描述得非常详尽,因此很多人只要看了,基本上仔细研究一番就能够学会。
而且数术篇流传的实在是太广了,似乎這篇著作在国内最为流行,也是最为实用的。
国都内只要懂算术的那些贵族,都要去想方设法去抄写一份,然后過来自己仔细研究研究。
所以,姬獳算是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疯狂学数学的风潮?
不過這似乎也是必然的,如今方方面面都需要数学。
收税、计算消耗、還有做生意,晋国国内的各大家族還都通商,那数学不好肯定不行啊。
现在的人计算起来也沒有一個简单的方法,不仅是因为数字难写,更是因为计算只能在脑子裡,或者在地上画,竹简這种书写工具给你用来计算?可得了吧。
姬獳顺带着将纸也给推广了,他让人造了不少的纸,在国内贩卖。
在這些纸上,很多钻研数学的人才都找到了能够辅助计算的工具,但是当成了草稿纸来使用,因此在数术篇和纸的双重加持之下,他们将以前困扰了他们很久的那些数学問題都给解决了。
這些纸的价格還不太便宜,当然這是相对于普通人来說不太便宜,不過相较于這些卿士那就是算便宜的。
至少是比竹简的成本要低一些,而且书写起来也更加的方便,這种情况下不选纸,那或许就是纸被卖完了。
为什么先秦时期的文字记载那么的简便,行文简洁,删掉一切不必要的词?
就是因为在纸张沒有发明出来之前,竹简這种书写工具实在是太难搞了,一個特点就是非常重。
有一個词叫做学富五车,這五车的知识,也大多都是竹简。
一片竹简上面能够写多少字呢?
姬獳数了一些身边的竹简,发现一片竹简能够写十五到二十多字左右,如果再长一点的话,那就可以写更多的字。
一卷竹简最多写個五百字,而這重量嘛...最起码也得有一斤吧。
如此算一下,就算学富五车也不超会過十万字。
而十万字如果放在纸上,就算稍微浪费一点,字写的大一些,那最多也只能装在一個车子裡面。
這样的情况下,在竹简上书写,可不得能省则省嗎?
在纸這种易于书写的材料被发明并且普及了之后。
能够用的字也就多了,而且也能够把一些事情讲得更详实、更明白了。
纵观国内的史书的发展趋势,也就是這么回事儿了。
所以說纸這种书写材料出现了之后,对于竹简简直就像是降维打击。
现在纸的产量還不算太多,原本姬獳弄出来之后是给自己用的,但卖着卖着就沒有了。
正好他的造纸术也有了一些改进,现在晋国的工匠如果能够改进一些东西的技术,都是会有非常丰厚的奖励的,所以很多工匠在干完了自己手裡的活之后,大多数時間都去思考该如何改进自己所掌握的這些技术,因为那样就可以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呀。
他们身边已经有了很多对改进技术而变得全家不愁的工匠,不仅卖出自己制作的器物,公家不再抽取税务了,而且公家還反哺他们家中,给其送粮送钱送布匹。
可以說是一人开窍,全家都能吃饱。
记住晋乘永久地址 還有更加厉害的,改进了冶铁的技术,直接阶级跃升,摆脱了原本的工匠的,成为了“士”。
直接奖赏房子,奖赏奴隶。
如果還能发明出更多有用的技术的话,很有可能還会更进一步,成为中士上士。
這样优厚的待遇放在现在這些人身上,谁不心动呢?
一般很多统治者都认为,不可以对民众进行過分的嘉奖,因为那样的话,民众就乐于去探索那些“奇技淫巧”而疏忽了他们的本职。
而周朝,似乎就是歧视奇技淫巧的始作俑者?
《书·泰誓》裡面就有记载,說武王伐纣的时候声讨商王,說其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不過姬獳重视是技术的进步!
就算是什么花裡胡哨的技巧,他不会去奖赏,但是也不会去惩罚就是了。
他甚至现在觉得让那些在安邑的工匠,去学习他所谓的从周王室带来的知识,应该是大有益处的一件事情。
其实也有许多工匠都是熟能生巧,并沒有经過系统化的教育,因此总结出来了一项技能,他也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只是按照和往常那样去做,如果能够引导他们学习,他们在劳动的過程中应该能够更进一步。
如果晋国的各种技术全面发展,那么相较于其他的诸侯国来說,就是降维打击了,而且還提前进入县制,能够更多的去调动国家的力量,那么未来是不可想象的。
姬獳推广那些知识之后,纸就变得如此热销了,于是也打算在安邑那边开一個造纸厂,到时候大量的去推广纸。
公室基本上所有的产业,全部都搬迁到了安邑那边去,而且保密制度极为严格。
基本上想要进這座城邑的人,都需要太子的手谕,因此对人口的流动是非常限制的。
本国人想要轻易进去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那就更不用說是其他国家的人了,他们想要去泄密,那還真是得绞尽脑汁呢。
甚至安邑這座城池被加固了好几次。
毕竟秦国国君上一次攻打上阳的例子還在眼前呢,如果不是姬獳谨慎一些,提前给上阳提供了守城的武器投石车,秦国三军都围在這裡,還真的有可能能够攻破上阳城。
秦国人厉害的时候打到過王官,也就是安邑北边不远的一座城市,秦国人以前能够打到那边,现在就未必不可以。
所以给這座城市加固防守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不然技术一旦泄露的话,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城墙的高度或许比不上如今绛都的城墙,但是城墙的厚度却非常感人。
而且還有重兵把守,這裡的士兵,基本上全套都配备了现在晋国最先进的武器——铁刀、铁枪。
甚至和狄人交易导致了皮革過多,每個人甚至能够穿上三层皮甲,這样就显得有些奢侈了。
除了重兵把守之外,還在城池的四门加固,并且還搞出了瓮城来,瓮城也就是城门外的一座城墙,将原本的城门给包围起来,這样一来就坚不可摧了。
這瓮城也是带有配套的防守建筑,比如說箭楼,门闸。
箭楼不用多說,是建筑在城墙之上的,可以提供弓箭手射箭的楼。
只要来攻打的敌人沒有精准的投石机,非常难打下来。
门闸和闸门是两种东西,门闸就是闸,闸门就是门。
闸门更不用說了,现在大多数的城门都是内外开合的,使用闸门的非常少见,基本上全部都是一些小城池才会去使用闸门。
而且這些闸门通常都非常的沉重,需要许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够将其拉起放下。
闸门的防御性能虽然很高,不過用起来却比较麻烦,沒有有转轴的城门使用起来方便。
一旦放下,除非从上面去拉,否则的话是非常难以打开的,就连撞车也非常难攻破,而且撞车也顶多能在门上面留個大窟窿,但要破坏闸门,那還得把旁边的门闸也一块毁了。
瓮城,绝对是现在防守的一大杀器。
想一想,如果敌人面对你固若金汤的城市,历经千辛万苦攻破了一道城门,然后又发现裡面還有一道城门,而且這個城门上也能快速的過来人支援,那攻进城门的人该有多绝望啊。
其实也是可以更缺德一些的,比如說弄個三四重门,敌人破开了一道城门之后,发现還有一道,破开了第二道门,发现后面還有一道,這是多么的摧毁人的心智。
因此安邑绝对是固若金汤,秦国人如果攻打過来,那么也只能望着這城门兴叹。
......
(//89_89100/)
1秒记住網:。
记住晋乘永久地址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