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爲君之道1
李建明和李雪琪班師回朝,獻俘太廟,百姓彈冠相慶,爲帝國有如此出色的接班人而開心。
可他們開心得太早了點。
太子回來才三個月,李睿便再次嚷嚷着要退位,讓太子登基了。他已經受夠了這種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國事,每年都要爲哪裏可能會發生天災,應該如何應對而傷透腦筋的日子了,兒子長大了,是時候接班了!
羣臣自是極力反對,但這次他們反對無效了。朝堂上,李睿惱火地叫:“老子十八歲的時候便捲入了戰爭的漩渦之中,險些被無邊血色淹沒,歷經九年拼殺終於將胡馬給趕回了塞外,建立在隋。登基後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替前朝擦屁股,這一擦就是整整二十年!整整二十九年的光陰啊!把我從稚氣尚存的少年變成了鬢邊灰白的老人!以前沒有接班人我沒啥說的,現在接班人都成長起來了,爲什麼我還是不能退位?老子這一輩子都要貢獻出來替前朝擦屁股是吧!”
羣臣都有些歉然……認真想想,他們的皇帝陛下爲了這天下蒼生,真的犧牲了很多呢!整整二十年時間,大隋誰不知道他們皇帝陛下其實對至高無上的權力並沒有多少興趣,跟權力相比他更喜歡自由的?但爲了治理好這個國家,他硬是將自己變成了權力的奴隸,在皇宮裏呆了整整二十年……
他們做得是不是有點太過份了?
可就這麼讓李睿退位,他們多少有點兒不甘心。這可是鎮國柱石啊,有他在,整個國家就亂不了,四夷一個比一個老實,他走了,換太子上,天下可能就要生出亂子了!
祖逖小心翼翼地說:“陛下,太子殿下還太年輕,你再帶他幾年唄!”
李睿破口大罵:“他還年輕?他還年輕個屁,老子在他這個年紀,都不知道在血泊裏滾過幾個來回了!現在天下太平,國力蒸蒸日上,讓他上來當個守成之君很爲難他嗎?”
這下衆臣無話可說了。
三月二十三日,靠着南陽這一隅之地對數百萬胡人來了個絲血反殺,用九年時間將胡馬趕出中原,討平四夷,將帝國疆土一路擴張到大洋彼岸(理論上的)的皇帝陛下李睿宣佈退位,由皇太子李建明繼位。可能是在皇宮裏憋了二十年,整個人都憋壞了,急着去過逍遙自在的日子,權力交接手續辦得挺急的,不到一個月,李建明便穿上了龍袍,坐上了龍椅。
所有手續都辦妥了,李建明心情忐忑,登基後找李睿,說:“父皇,我心裏有點怕!”
李睿一瞪眼:“你在怕什麼?”
李建明說:“怕我治理不好這個國家,怕我駕馭不了與文武百官,與億萬臣民之間那複雜到極點的關係,怕……”
李睿罵:“真沒出息!”
罵歸罵,看着兒子那忐忑不安的樣子,他嘆了口氣,還是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讓他坐下,說:“沒什麼可怕的,國家已經穩定下來了,一切都步上了正軌,哪怕你在那個位置上混喫等死,也能撈到不亞於漢景帝的名聲。”
李建明說:“可是我是李睿的兒子,臣民對我寄予厚望,我不可能坐在那個位置上混喫等死的!”
李睿說:“這就有點麻煩了……兒子,我最後給你上一課,你一定要好好記住。”
李建明立即便拿出了紙和筆。
李睿說:“想當個好皇帝並不難,只要你能讓老百姓有飯喫,有衣服穿,病了喫得起藥,累了有一張牀可以睡覺,逢年過節碗裏能有幾塊肉,兜裏能有點零花錢,你就是明君,老百姓就會發自內心的擁護你,愛戴你。”
李建明說:“這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極難啊,歷史上不知道多少英明神武的帝王都沒能做到!”
李睿說:“那是因爲他們的方向錯了,他們的目光並沒有放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在他們眼裏不過是實現自己雄心壯志的耗材罷了。論開疆拓土,你肯定比不過秦皇漢武那種雄主,但換個賽道,把民生搞好,你的身後名不一定會比他們差。”
李建明問:“那應該怎樣才能搞好民生呢?”
李睿說:“想搞好民生,首先你得能聽見老百姓的聲音,看見他們所遭受的苦難,並且讓他們聽見你的聲音,瞭解你正在做的事情。這就要求你多到民間走走,實在不行,派信得過的人代你去了解這些也行,總之不能老呆在皇宮裏全憑臣子的奏摺治理國家。”
“你得讓皇權下鄉!”
李建明若有所思:“那應該怎樣做才能讓皇權下鄉?”
李睿說:“不知道,但我知道出現哪些徵兆的時候意味着皇權與百姓之間的聯繫被隔絕了。”
李建明飛快的記着。
“當老百姓都在努力神化你的時候,你得當心了;當你施政的出發點明明是好的,老百姓卻對你切齒唾罵的時候,你得小心了;當明明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天災、戰亂,一個地方的納稅人口卻一年比一年少的時候,你得小心了;當你規定的賦稅明明很低,老百姓卻不堪重負只能逃亡的時候,你得小心了……”李睿一口氣說了很多,最後總結,“出現這些情況就意味着皇權跟百姓的聯繫已經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給隔絕了,這個時候你出臺再多的善政也沒用,落到老百姓身上的永遠是盤剝和壓榨!”
李建明問:“那應該如何避免出現這種情況?”
李睿說:“握好手中的刀,當有人試圖將皇權孤立開來的時候,不要有任何遲疑,揮刀,將那隻手剁下來!至於如何握緊手中的刀,這個我沒法教你,你得自己去摸索。”
李建明點頭,這個確實沒法教。他又問:“那我應該如何識別忠奸?”
李睿說:“用不着去識別,這個世界上忠於奸從來就不是絕對的,而且也不得要,重要的是他們在說什麼,在做什麼。如果一個奸臣在做着利國利民的事情,那不管別人怎麼罵,他都不可能是奸臣;如果一個忠臣乾的卻是損害國家利益、禍害百姓的事情,那不管他嘴上說得有多漂亮,都不可能是個忠臣。兒子,站在帝皇的角度要辨識忠奸很困難,但是站到國家的角度,誰忠誰奸基本上一目瞭然。”
李建明一揖到地:“父皇教誨,發人深省,兒臣定當銘記於心!”
李睿說:“你要是真的能記住這些,就不會弄出太大的亂子,我也就放心了。兒子,國家國家,多考慮國,少考慮家,只有這樣國運才能長久。挑選接班人的時候不要拘泥於什麼立長不立賢,一個廢物皇帝是治理不好國家的,如果拘泥於舊禮推一個廢物上臺,你就是國家的罪人!”
李建明說:“可是立賢不立長的話,子嗣之間勢必明爭暗鬥,甚至可能會演變成叛亂,這如何是好?”
李睿說:“你得優生優育啊!少生幾個,減小爭鬥的規模,同時注意限制他們手中的權力,尤其不能讓他們碰到兵權。只要沒有兵權,他們再怎麼鬥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你資質其實算是中庸的,可是在姐姐的壓力下拼命的學,還不是學到了不少真本領?想要挑選出最好的接班人,就得讓他們鬥!如果連自己的兄弟姐妹都鬥不過,你能指望他們鬥得過如狼似虎的敵國嗎?”
李建明緊皺着眉頭。他承認李睿說得很有道理,他的資質真算不得出衆,但是李雪琪給他的壓力實在太大了,逼得他自虐一般拼命地學,跟大儒學習諸子百家經典,跟父皇學習雜學,跟一衆宿將學習刀槍劍棒,騎馬射箭……不爲別的,只爲稍稍縮小跟那個太過出色的姐姐之間的差距。如果沒有李雪琪給予他的那種近乎窒息的壓力,作爲一生下來就成了帝國儲君,根本就用不着跟兄弟們爭鬥的他,大概率會變成一個廢物吧。所以說,想學到真本領,還是得靠內卷啊!
“可這樣一來,自相殘殺在所難免!”他說。
李睿說:“你給他們劃出底線啊!讓他們知道有一條底線是不能過的,一旦過了,就得死!哪怕他們都鬥紅了眼,不把你劃出來的底線當回事了……”
他搖搖頭,神情有些冷酷:“在前朝沉淪、胡馬一度打到江淮之際,我們炎黃後裔付出了數百萬人死亡的慘痛代價,纔將他們趕回了塞外,建立了大隋。爲了建立這個國家,死了好幾百萬人,爲了讓它長治久安,死幾個皇子皇孫又算得了什麼?”
李建明給驚得拿不住筆了,連聲音都在顫抖:“可這樣一來,天家哪還有親情在?一定要這樣嗎?”
李睿說:“親情對於帝王之家來說是非常奢侈的,兒子,站在這個角度,你比絕大多數帝王都要幸運了,你不能指望所有子孫都跟你一樣幸運。”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