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为君之道1
李建明和李雪琪班师回朝,献俘太庙,百姓弹冠相庆,为帝国有如此出色的接班人而开心。
可他们开心得太早了点。
太子回来才三個月,李睿便再次嚷嚷着要退位,让太子登基了。他已经受够了這种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国事,每年都要为哪裡可能会发生天灾,应该如何应对而伤透脑筋的日子了,儿子长大了,是时候接班了!
群臣自是极力反对,但這次他们反对无效了。朝堂上,李睿恼火地叫:“老子十八岁的时候便卷入了战争的漩涡之中,险些被无边血色淹沒,历经九年拼杀终于将胡马给赶回了塞外,建立在隋。登基后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替前朝擦屁股,這一擦就是整整二十年!整整二十九年的光阴啊!把我从稚气尚存的少年变成了鬓边灰白的老人!以前沒有接班人我沒啥說的,现在接班人都成长起来了,为什么我還是不能退位?老子這一辈子都要贡献出来替前朝擦屁股是吧!”
群臣都有些歉然……认真想想,他们的皇帝陛下为了這天下苍生,真的牺牲了很多呢!整整二十年時間,大隋谁不知道他们皇帝陛下其实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并沒有多少兴趣,跟权力相比他更喜歡自由的?但为了治理好這個国家,他硬是将自己变成了权力的奴隶,在皇宫裡呆了整整二十年……
他们做得是不是有点太過份了?
可就這么让李睿退位,他们多少有点儿不甘心。這可是镇国柱石啊,有他在,整個国家就乱不了,四夷一個比一個老实,他走了,换太子上,天下可能就要生出乱子了!
祖逖小心翼翼地說:“陛下,太子殿下還太年轻,你再带他几年呗!”
李睿破口大骂:“他還年轻?他還年轻個屁,老子在他這個年纪,都不知道在血泊裡滚過几個来回了!现在天下太平,国力蒸蒸日上,让他上来当個守成之君很为难他嗎?”
這下众臣无话可說了。
三月二十三日,靠着南阳這一隅之地对数百万胡人来了個丝血反杀,用九年時間将胡马赶出中原,讨平四夷,将帝国疆土一路扩张到大洋彼岸(理论上的)的皇帝陛下李睿宣布退位,由皇太子李建明继位。可能是在皇宫裡憋了二十年,整個人都憋坏了,急着去過逍遥自在的日子,权力交接手续办得挺急的,不到一個月,李建明便穿上了龙袍,坐上了龙椅。
所有手续都办妥了,李建明心情忐忑,登基后找李睿,說:“父皇,我心裡有点怕!”
李睿一瞪眼:“你在怕什么?”
李建明說:“怕我治理不好這個国家,怕我驾驭不了与文武百官,与亿万臣民之间那复杂到极点的关系,怕……”
李睿骂:“真沒出息!”
骂归骂,看着儿子那忐忑不安的样子,他叹了口气,還是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让他坐下,說:“沒什么可怕的,国家已经稳定下来了,一切都步上了正轨,哪怕你在那個位置上混吃等死,也能捞到不亚于汉景帝的名声。”
李建明說:“可是我是李睿的儿子,臣民对我寄予厚望,我不可能坐在那個位置上混吃等死的!”
李睿說:“這就有点麻烦了……儿子,我最后给你上一课,你一定要好好记住。”
李建明立即便拿出了纸和笔。
李睿說:“想当個好皇帝并不难,只要你能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病了吃得起药,累了有一张床可以睡觉,逢年過节碗裡能有几块肉,兜裡能有点零花钱,你就是明君,老百姓就会发自内心的拥护你,爱戴你。”
李建明說:“這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啊,歷史上不知道多少英明神武的帝王都沒能做到!”
李睿說:“那是因为他们的方向错了,他们的目光并沒有放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在他们眼裡不過是实现自己雄心壮志的耗材罢了。论开疆拓土,你肯定比不過秦皇汉武那种雄主,但换個赛道,把民生搞好,你的身后名不一定会比他们差。”
李建明问:“那应该怎样才能搞好民生呢?”
李睿說:“想搞好民生,首先你得能听见老百姓的声音,看见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并且让他们听见你的声音,了解你正在做的事情。這就要求你多到民间走走,实在不行,派信得過的人代你去了解這些也行,总之不能老呆在皇宫裡全凭臣子的奏折治理国家。”
“你得让皇权下乡!”
李建明若有所思:“那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皇权下乡?”
李睿說:“不知道,但我知道出现哪些征兆的时候意味着皇权与百姓之间的联系被隔绝了。”
李建明飞快的记着。
“当老百姓都在努力神化你的时候,你得当心了;当你施政的出发点明明是好的,老百姓却对你切齿唾骂的时候,你得小心了;当明明沒有发生大规模的天灾、战乱,一個地方的纳税人口却一年比一年少的时候,你得小心了;当你规定的赋税明明很低,老百姓却不堪重负只能逃亡的时候,你得小心了……”李睿一口气說了很多,最后总结,“出现這些情况就意味着皇权跟百姓的联系已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给隔绝了,這個时候你出台再多的善政也沒用,落到老百姓身上的永远是盘剥和压榨!”
李建明问:“那应该如何避免出现這种情况?”
李睿說:“握好手中的刀,当有人试图将皇权孤立开来的时候,不要有任何迟疑,挥刀,将那只手剁下来!至于如何握紧手中的刀,這個我沒法教你,你得自己去摸索。”
李建明点头,這個确实沒法教。他又问:“那我应该如何识别忠奸?”
李睿說:“用不着去识别,這個世界上忠于奸从来就不是绝对的,而且也不得要,重要的是他们在說什么,在做什么。如果一個奸臣在做着利国利民的事情,那不管别人怎么骂,他都不可能是奸臣;如果一個忠臣干的却是损害国家利益、祸害百姓的事情,那不管他嘴上說得有多漂亮,都不可能是個忠臣。儿子,站在帝皇的角度要辨识忠奸很困难,但是站到国家的角度,谁忠谁奸基本上一目了然。”
李建明一揖到地:“父皇教诲,发人深省,儿臣定当铭记于心!”
李睿說:“你要是真的能记住這些,就不会弄出太大的乱子,我也就放心了。儿子,国家国家,多考虑国,少考虑家,只有這样国运才能长久。挑选接班人的时候不要拘泥于什么立长不立贤,一個废物皇帝是治理不好国家的,如果拘泥于旧礼推一個废物上台,你就是国家的罪人!”
李建明說:“可是立贤不立长的话,子嗣之间势必明争暗斗,甚至可能会演变成叛乱,這如何是好?”
李睿說:“你得优生优育啊!少生几個,减小争斗的规模,同时注意限制他们手中的权力,尤其不能让他们碰到兵权。只要沒有兵权,他们再怎么斗也翻不起多大的浪。你资质其实算是中庸的,可是在姐姐的压力下拼命的学,還不是学到了不少真本领?想要挑选出最好的接班人,就得让他们斗!如果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斗不過,你能指望他们斗得過如狼似虎的敌国嗎?”
李建明紧皱着眉头。他承认李睿說得很有道理,他的资质真算不得出众,但是李雪琪给他的压力实在太大了,逼得他自虐一般拼命地学,跟大儒学习诸子百家经典,跟父皇学习杂学,跟一众宿将学习刀枪剑棒,骑马射箭……不为别的,只为稍稍缩小跟那個太過出色的姐姐之间的差距。如果沒有李雪琪给予他的那种近乎窒息的压力,作为一生下来就成了帝国储君,根本就用不着跟兄弟们争斗的他,大概率会变成一個废物吧。所以說,想学到真本领,還是得靠内卷啊!
“可這样一来,自相残杀在所难免!”他說。
李睿說:“你给他们划出底线啊!让他们知道有一條底线是不能過的,一旦過了,就得死!哪怕他们都斗红了眼,不把你划出来的底线当回事了……”
他摇摇头,神情有些冷酷:“在前朝沉沦、胡马一度打到江淮之际,我們炎黄后裔付出了数百万人死亡的惨痛代价,才将他们赶回了塞外,建立了大隋。为了建立這個国家,死了好几百万人,为了让它长治久安,死几個皇子皇孙又算得了什么?”
李建明给惊得拿不住笔了,连声音都在颤抖:“可這样一来,天家哪還有亲情在?一定要這样嗎?”
李睿說:“亲情对于帝王之家来說是非常奢侈的,儿子,站在這個角度,你比绝大多数帝王都要幸运了,你不能指望所有子孙都跟你一样幸运。”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