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十二章威风(二)

作者:黄梁生
您现在的位置:歷史军事第三十二章威风二 第三十二章威风二 小說名: 作者:黄梁生 他這一說,把几個族老吓的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动弹。杨承祖两世为人,对于群//体事件最是敏感,也知道這种事必须在苗头一起时就予以消灭,否则一旦闹大了,那就不可收拾。 好在正德朝前几年刚爆发了刘六刘七两兄弟的白衣军之乱,上下对于民变严防死守,一旦有了一点嫌疑,就以霹雳雷霆手段消灭。为了防范民变,在大明朝上下奉行两套措施。一方面是一旦发生民变,就要追究地方官的责任,搞不好就要摘印。另一方面,就是对民变予以严厉打击,不但对于民间结社组织严查死守,就是大批百姓聚集,都要予以驱逐,只要发生对抗,也允许地方官采取积极手段应对。 地方官摘印的事,那些老百姓如何知道?他们只知道民变是死罪,锦衣卫恰好就是侦办這等案子的。 他们既然知道铁中英因何而死,也就知道本县确实出了绑架知县的大案,那些匪人既然敢绑架县尊,說是谋反的强人,也完全說的過去。跟這样的人沾上边,那可不是好玩的。 再說漕帮在這乡下的名声,与少林高僧不分上下,都有大魏良将张文远之威。這些乡下后生哪敢和漕帮的那些狠人相提并论,一听对方居然是能从漕帮拿份钱,還能从漕帮调来打手的,這几個族老的声音就低了几分。這要是集合起后生来,万一真惹来灭村之祸,那就自掘坟墓了。 要說屠村之事,以往或许沒人信,可是自从白衣军变乱之后,被屠的村落也不是一個两個,现在谁也說不好朝廷会不会对民变下手。因此吃他一吓,這些人就不敢再张罗着喊人打架,“军爷开恩,军爷恩典。我們都是安善良民,哪敢聚众谋反?更不曾与那些杀官谋反的贼人有什么勾结,军爷一定要明查啊。” “沒勾结?恐怕不对吧。铁头儿是为了抓反贼而死,结果你们转手,就逼迫他的遗孀和孤女去做尼姑,還要夺他的田产,你们還敢說跟反贼沒勾结,谁信啊?要我說,就把你们带到锦衣卫衙门裡,仔细打问打问,我想有关系沒关系,到时候一问就知道了。” 一听他提打问二字,那几個族老的腿都软了。人家都說了,打问啊。那還用說么,就是打着问的意思。乡间传說锦衣卫各种手段,那可是惨绝人寰,堪称人间森罗,什么刷洗剃头,又是什么红绣鞋又是寒鸭凫水,只要将其中的三几样手段使出来,自己這把老骨头就别指望回来了。 那几個族老扑通扑通全都跪倒在地“军爷饶命,军爷饶命,那田地我不要了還不行么?我們真的跟反贼沒有什么关系,我們真的是冤枉的啊。這一切……一切全都是成福寺那几個大师傅的意思,我們小铁庄的田地基本都是僧产,磨房、油坊以及烧锅也都是僧产,那些大师傅的意思,我們又怎么好违抗?還請军爷体谅一二,法外开恩啊。” “成福寺的和尚么?那好,你们去把和尚找来,就說本官要找他们谈谈,他们要是敢不来,那几個被我捉住的和尚,只好打断了腿,送回成福寺去,看看他们老当家面上下的来下不来。让他们自己過来,我們两下慢慢谈。” 那几個族老听了這话如蒙恩赦,腰腿竟是前所未有的好用,一溜烟尘就逃到族长家裡,去請几位大师傅快来救人。 那十几個文化僧被打了個交天大散,逃回铁老头家中,此时正在那裡吃着狗肉,商量着等到那两個女人送到尼姑庵裡又该如何处置,边說边還朝着出来送菜的几個女眷的胸脯上瞟。就在此时,见几個族老面无人色的回来,說是族长被锦衣拿了,让几位大师傅去要人,否则怕是族长就回不来了。 這干和尚裡带头的法名宗真,乃是广照大师傅的真传弟子,在寺内身份甚高,佛法也最是精深。昨天设计伏击陶仲文的,就是他出的主意,不想被這干程咬金打的落花流水,如今居然连族长都被拿了。 他有心招呼上铁庄的后生,将那干锦衣收拾一顿,却听几個族老說,那些锦衣卫居然连漕帮都收拾了,好象還能搬来漕帮的打手。這就得考虑考虑,两下的武力对比,自己好象不怎么占优势啊。 少林寺的数万好棍棒子弟,与他对外宣称的八千僧兵一样,都是虚数当不得真。要真有几万僧兵,河南巡抚的觉都要睡不好了。其本寺之内倒是有千把好棍棒的武僧,各分寺下门,哪裡养的活那许多僧人。穷文富武,武僧的饭量大,一向是少林支出的大头,早就有和尚建议過裁撤武僧,节约开支。 比如前辈高僧,有少林智囊之称的洪悟大师就发表過著名文章,认为当下武林的主基调是和平与发展,争斗与撕杀的日子注定一去不返,所以僧兵的存在实在是浪费少林公帑,应该逐渐撤消。 成福寺虽然有千亩田产,可是既要上缴少林本寺,還要养活寺内百十名文化僧,二十几個武僧都有点嫌多。如果不是怕佃户闹佃,怕是武僧就一個也不剩了。 漕帮的那些苦力,如果是干硬架,也不過是动员百十来人的份,可問題是要說干硬架,他成福寺也未必能动员出几十個和尚啊。如果不计算本山力量,单靠成福寺自己,是万不能与之撕打的。 既然动武走不通,就得想别的办法。宗真道:“我与县裡的户房经承焦榕素来交好,在那知县面前,也是能說话的。宗本师弟,你拿我的名刺,到衙门裡走一趟,就說有锦衣卫百户杨承祖在小铁庄为非作歹,强占田产,滥捕僧人,霸占寡妇。要那知县速想办法,将這狗贼收拾了。哪怕制不了,也要把他调回县裡,约束行为。只要去了這個靠山,那個贱妇還不是任咱们拿捏?” 要說這宗真也不愧与衙门有交情,于大明官场了解甚深,锦衣卫是武臣,不管如何了得,对上文官就要先折一半威风。本地县令张嘉印是两榜出身,腰把子硬扎,收拾個锦衣百户還叫事么? 宗本道:“师兄,我听說這锦衣是县令救命恩人,您說這知县可会向着咱?” 宗真笑道:“师弟,你這就不懂了,這文官不是江湖人,可不讲什么知恩图报那套,相反,恩将仇报才是真的。這锦衣看见他的狼狈模样,包准是他天字第一号仇人,咱们给他這個机会收拾姓杨的,這县官高兴還来不及呢,怎么会不向着咱?自古来升米恩,斗米仇,可不要忘了。” <<看书啦文字,欢迎读者登錄www.kanshu.la閱讀全文最新章節。 聲明:小說《》所有的章節、图片、评论等,均由網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網络,属個人行为,与看书啦立场无关。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