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降僧(一) 作者:黄梁生 歷史军事 第三十六章降僧一 宗真也算看出来,今天這局面,自己绝难讨得便宜,如果還想要收回田地,搞不好就连自己都折进去了。现在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把人捞出来是正经,至于這田地,這边立了字据契约只能算第一步,在衙门那必须還有個確認,才能算正式完成手续。自己只好在衙门那裡想想办法,看看如何从那边把事情压下了。 成福寺的文僧虽然多达百人,但是一口气被衙门抓起来四五個也是大事,若是连人都要不出来,他宗真在寺裡就沒必要混下去了。哪知杨承祖冷笑道:“要人?這個恐怕有点麻烦,回头去衙门口,找县尊要人吧。不過能不能要出来,那可就两說了。” “杨百宰,您這是什么意思?我的几個师弟纵然言语冒犯,但并无大恶,僧门之内,自有戒律院维持清规,把他们扭送官府是何道理?难道他们身犯了什么王法么?” 杨承祖道:“算你說对了,你的几個师弟,包括你在内,全都身犯了王法。你要是执迷不悟,今天我就再多锁一個和尚,也沒什么要紧。我来问你,你们是不是說過,铁姑娘与苗氏夫人身有慧根,要把她们带到五竹庵出家为尼的话?” 這事上宗真沒什么抵赖的地步,再者他也不认为有必要抵赖,点头道:“不错,贫僧是說過這话。她们两人本就与佛门有缘,只是這滚滚红尘迷了她们的双眼,使她们不辨是非,不明好恶,正该带到庵堂裡昼夜诵经,早日得悟正道,才能得脱轮回之苦,這是一大善举,怎么成了過恶,更不曾干犯律條啊。” 杨承祖哼了一声“不犯律條?拿根灯草說的轻巧,洪武爷爷当年曾下明诏:民家女子年未及四十者,不许为尼姑女冠。這两人,哪個年满四十了?還是你们這些和尚是把两人的年岁加到一起算的?你還敢說你们沒违反大明律例,敢情洪武爷爷的话,你们可以当耳旁风的么?” 這便是昨天陶仲文听了這段事情以后,帮着杨承祖参详的主意,他是吏员出身,于這些规條上最是精通不過,這一点比起杨承祖可要强出许多。 眼下的大明朝,大明律是写出来让人看的,不是让人遵守的,真要是事事按大明律,那人就沒法活了。尤其在明朝的司法体系中,又讲一個春秋决狱,就是用春秋大义,乃至孔孟、朱熹等圣人的言论代替法條,作为断案标准。 比如杀人偿命,可如果有人說,這個人言语间辱及先父,我作为人子不能忍受這种屈辱,故此将他杀死。這個在大明朝,如果主审官有心开脱,就可能用孝来对抗法,最终免去這人的死罪。 這也是文官们的一种默契,因为能解释這种经义的只有文人,他们把持住這個权力,就等于间接拿住了司法,于实践中让自己的权柄无限扩大,所谓破家知县灭门太守,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裁断权。所以某些作品裡,穿越众主人公拿着一本大明律在公堂上雄辩滔滔,最终帮人打赢官司的事,实际上很难发生。只要知县一拍惊堂,压根不认可大明律,你又有什么办法? 也正因为這种风气在,对于大明律都沒多少人去认真研读,更何况洪武爷的话?可問題在于,大明朝的特点是,洪武爷的话,是完全可以当法律用的,這一点可以看明大诰。 由于时代的特殊性,那些话到了正德十四年未必适用,大家在实际的司法中,也不去理那些话,可是沒一個人会主动提出来,把那些话剔除。也就是說那些過时的法條,会一直当做法條存在,只是看你用不用它。 像杨承祖别看是锦衣卫,可是连大明律都记不全,這种规定他也搞不清楚。但陶仲文不愧是老吏出身,现在一心求仙,进入道门之中,当年的老行当也沒落下,马上就找到了這條漏洞。宗真是文化僧不假,平日辩论经文也算個能手,每每在寺内举办的僧侣辩论会中夺魁,可是這條洪武宝训他也不知道,结果一下被问了個哑口无言。 你胆子再大,也不能說洪武宝训不是律法,所以不需要遵守。事实上,皇帝的话,远远比成文法的效力更高。他只得拼命辩解道:“百宰息怒,实在是這個事我等并不知晓,所谓不知者不为罪……” “這话你就又错了。”杨承祖可沒打算就這么轻松把他放過去,“当年白莲魔教于山东倡乱,事败之后妖人大多伏法。然有少数漏網之鱼,就藏身在十方丛林之内,继续做着谋大逆的勾当。永乐爷爷曾下令,遍搜北直、山东二省尼姑,以求匪迹。可见這尼姑庵裡,也不是什么清净所在,五竹庵能收得铁姑娘,就能收得其他女人。依本官看来,這五竹庵問題不小,替五竹庵寻访门人的成福寺,問題也很大,說不定裡面就有什么勾结白莲逆党的奸细藏身。本官自当奏請上官,仔细勘问,免得走脱了几個妖人,贻害大明朝廷。” 他說的是永乐年追捕白莲佛母唐赛儿旧事,传說唐赛儿当年起兵失败后,就藏身于尼姑之中。于是大明朝遍搜北直、山东两省尼姑,前后拿获者過万,又将其中大部分婚配出去,但依旧沒能捕获唐赛儿踪迹。 白莲教一直是大明的重点防范对象,沾上白莲的边,不死也要脱层皮。杨承祖有意把這事往白莲教上牵连,用后世的话所,就是无限上缸,宗真顿时吓的面如土色,两腿都有些打颤。 他与五竹庵可是老关系了,自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那地方可委实禁不起一查啊。虽說跟白莲教沒什么关系,可若是查下去,怕是真要砍下几十颗人头来,才能了结。這三十亩佛田现在已经变的无足轻重,五竹庵才是必须要盖住的盖子。 饶是他向来多智,此时却已经乱了方寸,只求把五竹庵盖住,其他的事都好說。竟是不顾有别人在眼前,撩起僧袍下跪道:“杨大老爷高抬贵手,饶我等出家人一命吧。這三十亩田地贫僧做主,绝对不会再有什么争端,若是還有人来罗唣,百宰尽管将我拿去,枷号砍头,任凭发落。五竹庵内,不過是一群可怜的女尼而已,贫僧已性命做保,绝对沒有什么白莲逆贼,還望百宰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