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新气象 作者:黄梁生 正文 正文 本章出自 热门、、、、、 三国演义的故事虽然早就有,但是這次由皇室主导刊印,杨承祖担任主笔,宝文堂书局发行的版本裡,对于前作的故事进行了大幅度修改。[]xQ!vG3总结起来,就是尊刘贬曹,强调了天子姓刘,是以天下就该是姓刘的坐,曹操身为宰相,却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罪该万死這個观点。 明朝士人借古讽今,借着写东西骂街的事做的多了,对于這种写法,一下就能看出端倪,這上面写的虽然是曹操欺压献帝,实际上是暗骂杨廷和。有些人在分析着,是不是大明皇帝与首辅的矛盾,即将白热化了? 张家案子的发展,正如杨承祖所预料的一样,朝臣们這次虽然表现的态度很坚决,但是到具体的层面,远不如前几次惹眼。张家兄弟的名声实在太差,想为他们說话洗地,也很难找到洗地的理由。严嵩在国子监做祭酒,读书的监生,大多是家裡穷,自己也有点一根筋,考试不怎么出色的书呆子。 這样的人最容易热血上头,被人三言两语,就能忽悠的去赴汤蹈火。严嵩是祭酒,只不過小小的煽动了几下,又装作不小心流出了几份证据,就成功点燃了這些学子的正义之火。一大群国子监生跑到街上摆破靴阵,向衙门呼吁,又联名上了万言书,要求朝廷一定要对犯法的皇亲国戚按照国法处置,不可法外徇私,纵容包庇。 這种呼吁,随后也在言官体系中,引发了连锁效应,科道言官规模庞大,即便是杨廷和那些大佬,也不是全都约束的住。总有一些人是散兵游勇,靠着血勇生拼硬杀的,见到這次的事,也当做一個机会的冲上去,连续上本請斩二张,以正纲纪。 在這种风潮下,就连杨廷和,也沒办法真的把两人都保下,最终在秋审时,嘉靖下了圣旨,张鹤龄下狱待查,张延龄大辟除爵,家产抄沒入官。[玄界之门] 曾经被封存的张室家产,這次终于被名正言顺的收入内库之中,张家兄弟为人贪婪,聚敛的古董、珍玩、财货等等,足以超過百万。這次大半都入了内帑,少半入了查抄总指挥杨承祖的私囊。至于张室名下的田地,则归入皇庄,由杨记经营。 今年算是天照应,经历了前几年的天灾**之后,今年的收成格外喜人,各地都有丰收的消息传来。以往,丰收对于农人来說,未必是什么好消息。因为粮食的大量增产,导致粮价下跌,反倒是会导致收入下降,甚至丰年卖儿卖女也是常有。 今年有杨记设点的地方,粮食收购价是恒定的,不因丰收就落价,农人算是得了实惠。不但是杨记自己地面上的农人愿意卖粮,就连周边地区的农人,也开始偷偷运粮,来杨记销售。以往查私都是私盐,這种大规模粮食私售,也算是开了先河。 京师大兴县境内杨记的米铺之外,一支庞大的队伍,拥着几十辆大车,裡面装的,满满都是粮食。能够贩私的,大多是手上有一定武力的人,這支队伍是由几十户农人凑起来的,二十几條汉子提着棍棒锄头,内中也有几個后生学過武艺,還有的在镖局裡混過事,身形粗壮,目光裡也带着几分悍勇之意。 大车拉到杨记的铺子裡,检查、過秤,随后登记交割。几個带头的,以为要像官府交税一样,送上一些孝敬,或是有淋尖踢斛,可是杨记的掌柜却笑着拒绝了他们准备好的孝敬 “我們這裡不搞那些东西,谁要是真搞這個,你们只管来告,保证一告一個准。到时候砸了世袭罔替的铁饭碗,倒霉的還是自己。你们這粮食,是从哪运来的?” “王庄,王老爷那裡。我們是他的佃户,按說粮食往年也卖给他。可是今年因为收的粮多,他收粮食的价格比往年要低了三成,我們又欠了他的印子,要是按這個价格卖,死活是還不上,就得卖田了。卖给你们杨记,我們倒是能還清饥荒,這也是唯一的出路。他家裡的家人放出话来,粮食只能卖给王老爷,否则就。我們庄户人,也是斗不起他,可是为了活下去,只有拼一拼了。您看我們這么多人,就是准备拼命的。” 那掌柜笑了笑,吩咐着帐房先生,送来购粮款,杨记的付款方式比较多,包括布匹、绸缎、铜钱、碎银以及盐。這些东西在眼下都要算硬通货,大家都喜歡收。一個最壮实的后生,要了几块红布,后来才知道,他是准备娶老婆,给老婆做衣服,掌柜笑着,又送了他一些碎绸 “小伙子,看你身体很壮,有兴趣当兵的话,跟我說一声。我們东家替万岁招兵,就是要你這样身强力壮人老实的,每月九钱银子……” 他一边說着新军的福利,一边又开了一张单据递给那带头的“這是凭据,证明你是把粮食卖给我們杨记了,你们那什么鸟王老爷要是敢找麻烦,就把這個给他看。他要是還敢沒完沒了,找官府或是找我們,都能为你们出头。咱们杨记是金字招牌,有皇后娘娘和太后入股,知道這是什么意思么?我們的东家,是皇后,是太后,区区一個土财主,要是敢跟我們叫板,一句话,就锁他到衙门裡吃牢饭去!你们有什么亲戚朋友,就跟他们說一声,有粮食只管往杨记送,保证能拿到钱,也保证沒人敢报复。” 這些农人千恩万谢的离开,为首的人把钱袋护在胸前,生怕被人抢了,掌柜笑道:“老哥,在杨记拿到货款的,保你平安到家。有人敢打你的主意,就是打我們杨记的脸,真要是有了什么闪失,杨记包赔。” 听了這话,這些农人彻底放了心,几個会武的后生,则对当兵的事很有兴趣,问個不停。送走了他们,掌柜来到一边,在米行柜台后面,一個相貌英俊的年轻公子与一個背弹弓挎宝剑的美妇人笑吟吟的看着這一切,见掌柜過来,那公子拍拍掌柜的肩膀 “行,做的不错,有前途。我看好你,赵夫人也看好你,只要你保持住,明年保证你能升迁,让你到绸缎庄去做掌柜。” 那掌柜喜笑颜开,不停的作揖“谢东家,谢赵夫人,小的一定用心,保证把差事做好。” 杨承祖拉着幺娘的手离开米行,幺娘笑道:“夫君,要是粮食都這么好收,开中法的阻力就沒有了。九边的军食,咱们一家就能顶下来。” “是啊,這還是多亏岳父和漕帮的人帮衬,今年南粮北运格外顺畅,漂沒的也少,算是给我涨了脸。還有這些地面的老大,也是卖你们漕帮面子,帮着我维持秩序,這些人情我都记着,晚上重重有赏。” 幺娘知道自己的身体原因很难受孕,反倒是通房捧弓现在有了身子,一個妾室不能生养,多半是沒好下场的。赵九爷已经做好了杨承祖退货的思想准备,沒想到恩宠不减反增,還陪着她出来散心,随着家裡女人的增多,這种独处,已经算是莫大恩宠。 被相公拉着手,她心裡异样甜蜜,也顾不上是在大街,将头靠在杨承祖肩上“夫君只要能多带我出来几回,我就知足了。我是個生不出孩子的废人,你在我身上用多少力气,也是沒用的。” “那又怎么样呢?如仙不是跟你一样,你看我嫌弃過么?我娶你又不是为了生孩子,我的儿子已经够多了,等捧弓生了孩子,就让他认你做娘,也不会让你寂寞的。我带你出来,就是让你散心,不许不开心了。苏州的税粮到了,我們接船去,這些年来,苏州還是第一次上缴了七成税赋,好事啊,我們可不能错過了。”手机用户請访问//m.ia 提供全文免費閱讀,您可以直接搜索进入小說目錄 /11_1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