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番外 泰昌帝 作者:未知 大魏立国百余年,终在泰昌年间,启昌平盛世。 泰昌帝,讳刘杓,音同“标”,小字玉衡,取杓之意,北斗七星柄部三星中,玉衡之名。 泰昌帝在位三十二年,励精图治,重视改革,在位期间致力于革除大魏建国百年后所累计的各项朝廷弊病,剪除了权贵荫封特权,并将科举制完善推广,以科举取代其余所有选官之制。对内,泰昌帝兴农、兴商,极力发展大魏经济;对外,泰昌帝率先发动航海计划,广开海域,成为史上第一位促进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君王。 大魏皇族自泰昌帝后,继续传承六百余年,并率先开展了工业革命,确定了华夏全球霸主不可撼动的地位。 大魏皇族急流勇退,完成了从封建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的变革。 這一切的变化,始于泰昌帝。 泰昌帝无愧于他“千古一帝”的敬称。 近年来,研究歷史事件、文学的人多了起来,泰昌帝的名号屡次被提及。盖因泰昌帝一生实在有太多创举,例举起来实在是一时半刻說不完,光是揪住其中一個事件,就可以发表一篇上万字的论文。 吃瓜群众们对泰昌帝于家国歷史的贡献,渐渐不太感兴趣了。他们更喜歡八卦泰昌帝的情感历程。 有哗众取宠的作者就曾以泰昌帝的感情史作为切入点,戏說過泰昌帝的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和君臣之情。 兄弟之情,针对的分别是被泰昌帝问斩了的三位兄长,以及被泰昌帝宠信一生的两個弟弟,荣王与南平王。 夫妻之情,针对的自然是泰昌帝的庄敬皇后。至于泰昌帝其他的妃嫔,因为泰昌帝沒有明显宠爱的妃子,她们的存在感太低,史实也太少,遂少有人提及。 而君臣之情,针对的是泰昌帝宠臣,姚家子弟出生,以怪诞闻名的子经散人,姚澄西。 不管是戏說也好,是有真实史料记录也好,泰昌帝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几乎是沒有恶评的。 是的,史上的君王,大多有功有過。后世人们研究歷史,对這些君王有褒也有贬,有的被认为功大于過,有的被认为過大于功。帝王,总有暴虐的,有平庸的,也有贤君、恶主之别。客观上来讲,哪儿有十全十美的人?更何况還是一国之君。 但很神奇,千古一帝泰昌帝,就是沒有黑点。 哪怕是他诛杀了自己三位兄长,后人也会称他一句“仁慈”。 毕竟谋反之罪,少說也要全家问斩的,但泰昌帝沒有株连他三位兄长的家眷,甚至后来還对這三位兄长所出的几個儿子、他的子侄器重有加,足以可见他心胸之广。 泰昌帝的正面评价已经持续了很多年,难說其中沒有刘氏皇族一直从中运作的手段。 但最近,大概是观众审美疲劳了,开始厌倦這样的完美人设,突然出现了专黑泰昌帝的一些黑子,顿时引爆了網络。 他们认为,泰昌帝真是一朵清新脱俗的伪、白,莲。 三位兄长造反的事儿,定然是泰昌帝刻意设下的陷阱,只杀他们三人,不株连其家眷,也不過是为了刷一下在百姓中“仁慈”的名声——毕竟三個顶梁柱都沒了,還能希望他们那些老弱妇孺的家眷能成什么气候?至于提拔他们的儿子,不過是拘在眼皮子低下,免得他们不好控制罢了。 两位他器重的弟弟,荣王只有一妻二子,荣王两位儿媳出身不高,家族凋敝,不能予以荣王助力;南平王在得势之年,被派遣出海,几年之后回大魏,又卸下周身权势,蜗居山野乡下做花农,最后還出海再未归国,必也是为了躲避泰昌帝的迫害。甚至還有一位在泰昌帝夺位過程中作出過贡献,行十四的瑄王,在泰昌帝继位后,也能力平平,做了個吃喝闲王。 至于說他对庄敬皇后有多深情——哥们儿你搞笑嗎?泰昌帝又不是沒纳妃子,沒和妃子们生儿育女。 還有說那姚子经的,现在好多人都說,姚子经是穿越回去的,泰昌帝很多政策构思,多少有现代政治理念的影子,很多都是姚子经上奏给他,他采纳的——我只想說,這不科学,难道泰昌帝已经运势强劲到能吸引未来人助他成为千古一帝嗎?刘氏皇族吹嘘太過了! 黑子们的言辞听起来逻辑很通,這样的分析很快风靡網络,吃瓜群众开始在社交網站上刷起了#清新脱俗伪白莲泰昌帝#的话题。 刘氏皇族得知消息,赶紧启动了危机公关,公关宣传部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這些人吃饱撑的嗎!歷史伟人他们都能這般诋毁?言论自由也不是自由到這個份儿上啊!他们是眼瞅着人過世数百年,不能提起控告他们诽谤罪嗎!” 公关部的老大拍着桌子发火,小喽啰们愁眉苦脸地在下边听着,道:“老大,他们发這长帖子实在是图文并茂,還言之凿凿的,甚至引经据典……咱们即便是要反驳,也得花些時間把他们那长帖子研究好了,一一提出疑义啊,但事情发酵太快,传播速度咱们是真控制不住……后台已经开始删帖了,但越删,老百姓们就越是喜歡谈论……” “妈蛋,這叫什么事儿!” 老大又拍了几下桌子,忽然办公电话响了起来,他沒好气接起来道:“喂,哪位?”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