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接到任务
第二天,就是众人杨帆启航的日子。
为了抗清大业,郑成功也算是够意思了,拨给了陈永华三千精兵指挥。
自从郑芝龙降清之后,郑氏集团便出现了一定的分裂迹象,像郑家的老人,郑成功的族叔郑彩基本上现在已经脱离组织,不怎么听从郑成功的命令了。
郑成功還有一個族兄郑泰此时也跟郑成功面和心不和,直到后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急需要建设资金,這位郑泰宁肯把自己攒下的三十万两银子存到日本,也不肯拿出给给郑成功解燃眉之急。
而且,這位郑泰控制着一大部分郑家的海上贸易,十分有钱,在郑氏家族内部也有一定的地位。
在歷史上,郑成功死后,就是郑泰和一些人以郑经乱伦,得罪先王为由拥立郑袭护理国事,只可惜沒有成功。
当然,郑袭也不会因为這個歷史事件就完全信任郑泰,郑泰這么做也不是因为他对郑袭多么忠心,而是因为他和郑经不和,为了对抗郑经,只能選擇郑袭而已。
总而言之,此时的郑氏家族已经出现了分崩离析的现象,内斗的激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南明政权弱。
每次想到這裡,郑袭心裡就一阵叹息,如果這些人团结一点,别太计较個人的利益,南明還是有很多次机会收复江山的,最起码能划江而治,保住半壁江山,将来再图大事,也不至于神州陆沉,使华夏全境都沦落到异族之手。
只不過,惋惜归惋惜,此时的郑袭能做什么?他只是個十二三岁的娃娃,官职也不過是個百户,手下就七十多個人,就凭這個资本就想劝說各位大佬团结一致,共同抗清?
省省吧,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不能再内斗了,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都劝不动,自己一個十二三岁的百户凭什么?凭你是穿越者?小心人家把你当成妖怪扔到海裡去。
那现在该怎么办呢?郑袭此时想到的是朱元璋创业的故事,老朱当初投奔郭子兴之后,亳州城的各位大帅也是为了那点蝇头小利斗的不亦乐乎。
而那個时候的老朱,跟现在的郑袭一样,只是個人微言轻的小军官,管不了各位大帅的事。
所以,他就選擇不管,自己带了一批人到别的地方创业,远离這些低级趣味,目光短浅的人,到最后,成就大业的正是這位不起眼的小军官。
郑袭打的就是這個算盘,他了解原来的歷史,满清本来以为郑芝龙投降之后,东南沿海已经不足为虑,所以就让博洛将八旗军的主力带回了北京,导致福建一带的兵力空虚。所以,這段時間,鲁王政权打的是有声有色,差点光复了整個福建,這段時間也是十分容易立功的時間,郑袭就是要抓住這個难得的机会,争取再立下功劳,弄個什么千户当当,让手下的人再多一点,然后就找個借口退到海上,找一個不错的海岛发育,等自己的实力壮大了,将来不管干什么,才容易得心应手。
就在郑袭暗暗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之际,陈永华和张煌言联袂走了過来,看着這個十二三岁的小公子,笑道:“五公子,该用膳了,請過来一起吃吧。”
陈永华就是《鹿鼎记》裡的陈近南,能跟這两位歷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一起用膳,郑袭是倍感荣幸的,忙应了一声道:“多谢陈先生。”
席间,陈永华和张煌言一直在商量反攻福建的事情。
只听张煌言說道:“现在鲁王已经攻下了建宁府,福建的北部已经基本上光复了,咱们现在水陆大军不下万人,在下以为应该着力进攻莆田,一来可以控制港口,与国姓爷进行联络,二来可以打通闽中与闽北的联系,扩大光复区,不知陈先生意下如何?”
陈永华对這個方案十分赞赏,不由地点头称赞,道:“此计正合我意,那咱们就先拿下莆田再說。”
二人随即商议了联合指挥的問題,由于是两家出兵,谁也不好指挥谁,所以就设立了一個联合指挥,有事大家商量着来。
這种指挥模式确实容易造成意见不一,互相扯皮的事情,但是沒办法,這是两家合伙出兵,有了什么事情,自然是两家商量着来,任何一家都很难独断。
其实,這种模式也不一定会因为指挥失灵而失败,赤壁之战的时候孙权和刘备不就是這种模式嗎?最后不也打了個漂亮仗嗎?
郑袭虽然是郑成功的弟弟,但此时的官职只是個百户,在這种高级别的会议上自然是插不上话的,所以他也不打算說话,一边听两位大佬议论,一边想着自己能捞個什么任务,捞一個容易立功的任务。
不想,這时却听见张煌言說道:“郑公子乃是国姓爷的弟弟,不宜轻易犯险,我看還是留在你我身边做我們的卫队吧。”
郑袭一听這话,心裡老大不乐意,暗道:做一個卫队能捞到什么功劳,便连忙停下吃饭,道:“回张阁部,郑袭此次前来,愿意是想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岂能躲在后面当卫队?标下不才,愿意编入火器营,去前线杀敌。”
此言一出,還沒等张煌言說话,坐在他身边的他的义女秦语坤“噗嗤”一下笑出声来,道:“就你?手脚软绵绵的,连我一介女流都打不過,還想到前线杀敌立功?我看你還是老老实实地带在我义父身边的,你可是国姓爷的弟弟,命金贵着呢,万一要是有個什么闪失,我們沒法跟国姓爷交待。”
郑袭闻言,心裡不由地一阵不快,這個小妮子還真是记仇啊,到现在還跟自己過不去。
不過话說回来,好男不跟女斗,他要是跟這個小丫头一般见识,拌起嘴来,倒是显得他掉价。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