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章 配享太廟
晚上的時候,雲逍被鼾聲驚醒。
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一眼看到林梳兒趴在牀頭睡着了。
她的嘴角流着口水,牀上溼了一大灘,鼾聲如雷。
雲逍看着這個沒心沒肺的丫頭,扶額苦笑。
接着又想到曾經被她,用腳丫子暖臉的經歷,又是搖頭一笑。
這丫頭,一門心思想給自己暖腳。
可她哪裏知道,自己早就把她當成家人了啊。
雲逍睡意全無,下牀把林梳兒抱到牀上。然後披上衣服來到書房。
剛剛坐定,乙邦纔來到書房。
看他神情間帶着悲慼,雲逍嘆了一聲。
“康宇公走了?”
“剛纔王家來人報信,稷安伯走了。”乙邦才答道,“王家的人說,稷安伯是笑着走的。”
雲逍點點頭,沉默了片刻,提筆寫了一封信,讓乙邦才安排人送往南京。
第二天,身在南京皇宮的崇禎,就收到了王象晉薨逝的消息。
崇禎讓隨駕大臣以及南京禮部,擬定王象晉的諡號、追封事宜。
三日後,御駕啓程,按照既定的行程,巡行揚州、蘇州等地。
御舟快到京口驛。
崇禎目睹兩岸繁華的城鎮,不由得一陣恍惚。
這幾天,他接見了大量官員。
也曾到南京城內微服私訪。
甚至還親自領略了秦淮河的風光……
只看看,絕對沒有找歌姬,更沒有夜宿花樓。
所見所聞,顛覆了他對江南的所有印象。
他當然知道,江南鉅變是怎麼來的。
“叔父還在西山島?”
崇禎向王承恩問道。
好幾天沒見叔父了,感覺心裏頭空蕩蕩的。
“稷安伯走了,國師心中頗爲傷感,因此打算在島上多住幾天。”
王承恩答道:“另外,徐正明又在西山島搗弄出稀罕東西,國師也要看看。”“徐正明?就是那個造飛車的工匠?”崇禎頓時來了興趣,“他又造出什麼稀罕東西?”
“國師稱之爲飛艇!”
“飛艇?跟熱氣球有何分別?”
“這個奴婢就不知道了,不過新造的飛艇,肯定是比熱氣球要厲害的多!”
崇禎看向天空,不由得心馳神往。
男人至死是少年,他這大明天子,也想到天去走走。
崇禎又問:“稷安伯的後事是怎麼安排的?”
王承恩答道:“王家的人準備將靈柩送回山東老家安葬,只是朝廷遲遲沒有定論……”
按照慣例,朝中重臣離世,朝廷要根據其生前事蹟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那就是諡號。諡號,不僅是對官員生前事蹟的總結,也是對其政治生涯、爲官成就和道德品質的認可。
因此朝廷對於大臣的諡號評定,有着極其嚴格的程序。
王象晉是工部右侍郎,又是朝廷冊封的稷安伯,並且有‘盛世神稻’之大功,不僅要旌表,還要予以追封。
可好幾天過去了,大臣們還沒拿出一個結論。
倒不是他們有意爲難,而是實在不好給王象晉定諡號。
太低,在皇帝那裏肯定過不了關。國師也不答應。
國師專門趕到西山島,去送王象晉最後一程,可見對他的重視程度。
太高了,又有違禮制和慣例。
王象晉主要的功勞,就是雜交水稻。別說是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年代。
哪怕是在所謂人人平等的後世,也有個擺不脫的鐵律:所從事的工作,離泥土越近,就越低賤。
從古至今,文臣武將身後獲得殊榮的,有幾個是跟泥土打交道的?
因此給王象晉擬定的諡號,成了一件極爲頭疼的事情。
崇禎想到雲逍給他寫的信,心中已經有了決定。
這時,一名司禮監太監抱着厚厚的一沓奏摺來到甲板上。
崇禎的腦袋一陣隱隱作痛。
世人都知道皇帝有三宮六院,可哪裏知道皇帝的辛苦?
別的不說,光是批閱奏摺就是天下第一等苦差。
哪怕是崇禎現在是離京在外,每天也要處置數十份奏摺、電報,批閱的字數高達數千字。
崇禎接連看了幾本奏摺,眉頭漸漸緊皺起來。
這幾道奏疏,都是彈劾揚州知府史可法的。
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史可法在揚州實行暴政,把他描述成張湯、來俊臣之類的酷吏。
“朕記得,史可法是國師舉薦的?”
崇禎向王承恩問道,由於有其他人在邊上,因此他改稱雲逍爲國師。
“正是,這幾年在揚州頗有政績,也就是手段嚴苛了一些。”
王承恩當然明白,皇帝馬上就要巡行揚州了,下面有人給史可法上眼藥。
史可法是國師第二次下江南時,向朝廷舉薦的官員,自然不能讓人給扳倒了。
“朕這次到揚州,倒要仔細瞧瞧,這個史可法是怎麼實行暴政的!”
崇禎笑着將奏摺放到一旁。
這時次輔李標帶着幾名大臣前來覲見。
崇禎問道:“稷安伯的諡號擬好了?”
禮部尚書孔貞運取出一份題本文書,“對稷安伯的諡號已有定議,請陛下御覽。”
崇禎擺擺手,“直接念出來吧。”
孔貞運道:“經臣等商議,稷安伯諡文忠,贈太子少保。”
崇禎點點頭。
大明朝大臣的諡號,分爲美諡、平諡和惡諡三類。
較爲普通的諡號有文簡、文義、文達、莊靖、文憲等。稍高一級的,就是忠獻、文定、文懿、忠肅等。
再往上是文襄、文忠、文靖等,這些諡號往往都是賜予功勳卓著的大臣。
在所有諡號中,最爲崇高的那一個,無疑是‘文正’。
這可是文臣最夢寐以求的諡號。
不僅僅是一個頭銜,更代表着一種極高的評價和認可,是在文化、道德、學問等多方面都達到頂峯的象徵。
縱觀整個大明朝,能夠獲得‘文正’諡號的大臣,可謂是鳳毛麟角。
王象晉諡‘文忠’,已經算是破格了。
王承恩看了一眼幾個大臣。
算你們識相,揣摩透了萬歲爺和國師的心思。不然非喫掛落不可。
崇禎沉吟了片刻,然後開口道:“諡號就定爲‘文忠’,追贈追贈上柱國,賜祭九壇……”
李標等人神色變了變。
皇帝這是把王象晉,擡到跟張居正一樣的高度了啊!
大臣身故後,皇帝會派遣使者前往舉行祭禮,這一儀式稱爲賜祭。
賜祭不僅是皇帝對大臣的一種榮譽,也是對其生前貢獻的認可。
賜祭的壇數反映了大臣的級別,壇數越高,級別越高,最高可達九壇。
張居正病世後,萬曆皇帝下旨輟朝,賜祭九壇,追贈他爲上柱國,諡號“文忠”。
頓了頓,崇禎接着沉聲說道:“另,入太廟奉祀,配享太廟!”李標等大臣全都驚呆了,就連王承恩也愣在當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