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上升通道

作者:八千公里加急
胤禛遲疑了一下,還是道:“現在這種情況,不也是挺好的,各有職司,各盡其能。”

  “而且咱們無論是大學士也好,六部尚書也好,不過是分類滿漢兩位主官而已。”

  “在級別上他們也算是平級,沒什麼不好吧。”

  稍微有點不忿,略帶嘲諷,胤禵道:“四哥,有個最基本的問題,你恐怕忽略了。”

  “滿人的人口總數是多少,而漢人的人口總數又是多少?”

  …………

  胤禛也有點編不下去了。

  有點羞惱的說道:“十四弟,這事兒你追着我問也沒用,現在還是皇阿瑪當家做主。”

  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我可是比你自己還要了解你以後的走向。

  先把話茬留下,省得將來翻臉不認,胤禵想到。

  “皇阿瑪當家做主怎麼了,作爲皇子,咱們同樣也有爲朝廷出力的職責。”

  “任用滿臣的時候,需要瘸子裏面選將軍。”

  “任用漢臣的時候,需要在將軍裏面選瘸子。”

  “這就是所謂的滿漢一體?”

  胤禵這是明顯又開始唱高調了,反正沒什麼太出格的話。

  內容都是康熙講過的,所以根本也不擔心別人來抓小辮子。

  對於上升通道這個問題,古往今來就沒有公平過。

  最開始的時候,官僚階層幾乎被壟斷。

  其選拔制度,是和皇帝世襲一樣的繼承製度,只有官二代能當官。

  在唐宋時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就是考試。

  通過相對公平的全國一張卷子考試,來給相對底層的民衆開了一道門縫。

  總體而言,這個制度的執行還是比較嚴格和公正的。

  即便是宋高宗時權傾朝野的秦檜,想給給自己的侄子和孫子,通過不正當手段,謀取狀元之位,也是沒能夠實現的。

  有一利就有一弊,自古亦然。

  科舉考試雖然能夠解決一部分人的上升通道問題,但也只能解決這些了。

  每個人也好,每個物品或者制度也好,只能解決其能解決的問題。

  對於這個範圍之外的事務,基本也是無能爲力。

  通過科舉考試就能當官,以及朝廷對於這部分通過考試人的優待,也進一步擴大了特權階層。

  對於底層民衆的剝削和壓迫,日益加劇。

  而科舉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闢如八股文。

  這玩意兒的起點,是北宋時期的王安石,當時提出的觀點是廢詩賦取經義。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以後考試的時候,大家就不要把詩詞之類的東西往上寫了。

  考試的內容會被限制在儒家經典,這個比較有限的範圍內。

  按照這個邏輯來理解的話,其實相當於王安石給科舉考試製定了一份考綱。

  當然這份考試大綱還只是一個初級階段的範圍內容,沒有今天的詳細。

  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

  畢竟考試的時候,大家都是詩詞來一首的話。

  到底是考學生,還是考閱卷老師,這個就有點說不清楚了。

  沒有一定的標準,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閱卷老師的自由裁判權會很大。至於到最後,能不能取中,就得多燒香拜佛,多許許願了。

  最好的結果,就是祈求老天保佑,考生的答卷和閱卷老師的審美比較一致吧。

  隨機性,太他特麼的大了。

  當然這只是個開端,意義是重大的,但是實質作用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

  因爲,大家放棄詩歌之後,開始改寫散文了,內容上還是特麼的很自由奔放。

  直到南宋時期,纔開始形成八股文的雛形。

  有定格律,首有破題,破題之下有接題……

  簡單來講,就開始從抒情散文,逐步轉變爲議論文。

  元朝的話,就跳過吧。

  明朝洪武三年的時候,朱元璋頒佈聖旨,規定了改朝換代之後,科舉取士的方案,需要沿襲宋朝經義制度。

  這項科舉考試的執行方案,就是這麼傳承下來的。

  最終的完善,實際上是發生在成華年間。

  制定了非常嚴格的考試內容,以及格式選擇。

  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到這裏,基本上也就達到了巔峯時刻,清承明制,也沒什麼太多的改進。

  在幾百年的歷史中,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

  剛開始王安石提出對科舉考試的改良建議,其主要目的肯定不是爲了限制思想的發展。

  而應當是,改變自由散漫的答題和閱卷方式,增強科舉制度的公平性。

  只是再後來的演進過程中,由於士大夫階層的意志發生了變化。

  想要通過對於科舉考試的干預權,來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

  通過對科舉考試形式的改變,掌握了人才的選拔標準,進而影響考試的結果。

  把自己想要選中的人,統統劃定在能夠中舉的範圍之內。

  這種方法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不用對某一個體進行單獨操作,只需要定標準就可以了。

  看似非常公平,實則就是暗箱操作。

  當然,這玩意兒並不只發生在古代社會。

  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某些大城市的落戶標準,或者公開選拔人才的制度。

  其中有一條必選項或者優先項的條件,就是所謂海外留學背景。

  這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看看這條標準的字面意思就知道,這是一個針對特定對象的優先條款。

  據說是有個五百名還是一千名的排名大名單。

  不過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在這些名單上的海外院校並不一定就比國內的院校更強。

  排除了選拔更優秀人才這一條,就可以很容易分析出來。

  海外背景這一條,實際上是在篩選出身以及家庭條件。

  對於處於大多數地位的中產以下人羣而言,爭取更多的實際上是國內排名靠前的院校學科。

  比如面向二十一世紀重點建設的一百所左右的高校,或者後來的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

  其實,就皇帝本身而言,是不願意見到一個比較團結穩固的士大夫集團的。

  皇權和士大夫階層的相互鬥爭,基本上就沒有停止過。

  而上升通道,作爲雙方最重要的抓手,基本一直處於鬥爭的核心地位。

  胤禵想要改變朝堂的格局,最重要的兩項內容就是,康熙的支持,以及對於底層民衆上升通道的影響力。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