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起興衰落

作者:八千公里加急
礙於人與人之間交往距離的分寸把握,許多非常有價值的提點,並不能夠一言道明。

  這大概就是所謂,領導的話,在很多時候會有點摸不到頭腦的原因。

  畢竟這玩意兒和菜市場買菜還是有點區別的,五,十五,開了……

  額,串場子了……

  買菜討價還價的過程,纔是最簡單明瞭的交流。

  老闆開價四塊二毛五一斤,這個多出來的零頭部分,一般是比較容易砍掉的。

  至於你砍的是五分還是二毛五分,這就得看功力了。

  雙方直奔成交價,達成一致之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但是,你和領導談話的時候,許多小事兒,看似很不起眼。

  卻比較多能夠得到的一個答案,可能就是我知道了。

  然後,那就可能有點發蒙了。

  知道了是一種什麼樣的表態,支持還是不支持,能辦還是不能辦,倒是說句痛快話呀。

  在沒有最後落實之前,任何人都很難打出一張包票,保證一定能成。

  這些其實是一種很奇怪的文化心理現象導致的,不是個人的主觀意願。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只能看到和自己平級的決策過程。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有機會旁聽,或者列席上一級的決策過程。

  所以很多時候,你覺得天大的事情,在領導的眼裏未必如此,反而一些你所謂的小事兒,可能會更加引起領導們的重視。

  這種認知上的差異,以及判斷標準上的不同,就是最大的原因。

  按照集體領導的原則,大家各管一塊,一把手攏總。

  看似什麼都是老大說了算,直接就能拍板。

  但是實際的情況,往往都是相互制約的過程。

  老大確實可以拿主意,但是執行的話,不還是需要身邊的小兄弟們去辦。

  因此,該打的招呼必須打,該考慮到的風險,必須規避。

  沒有一個人可以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包圓,也沒有一個人真的能實現真正的一言堂。

  人永遠都不是機器,知道了這個答案實際上已經算是肯定的答覆。

  …………

  扯得有點遠了……

  明初朱元璋就靠着國子監的學生,以修學分加上實習表現,這兩層的綜合考覈。

  解決了大半個朝廷的官員短缺問題。

  而且這些學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後,相較於科舉進士們,表現更加優異。

  由於讀的書都是一樣的,所以導致這種差別的最大原因,就是監生歷事制度。

  當官這種事情,從來都是一個知識密集型的技術工種。

  在古代由於技術問題,以及投入產出比的考慮,講究皇權不下縣。

  按照字面意思來解釋,就是皇帝任命的官員,最低就到縣一級。

  在縣級以下,施行半官方半自治的管理模式,這個有機會再談。

  一個縣衙的編制,是十分有限的。

  這其中能稱得上是百分之百根正苗紅出身的,基本只能是縣令一人。

  教諭和縣丞雖然也有可能是科甲正途出身,但不保證完全是。

  能帶團隊的人,無論在什麼時代,都是稀缺人才,畢竟三人以上就可以稱爲團伙了。

  領導幾個手下,還可以靠着所謂的交情和江湖義氣。但是,人數一上百,就開始有點形形色色。

  單靠縣令一人,就要統管全縣方方面面的事務,還不能被下屬坑。

  這樣的要求之高,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難以想象的。

  一個剛從考場出道的萌新,直接走進職場,上來就是這麼複雜的工種,不出問題就怪了。

  所有的措施和制度,都只能是階段性的。

  沒有一勞永逸的管理模式,也沒有統治千年不滅的王朝。

  國子監憑藉其優秀的制度和培養方式,輸送了大量的人才,成爲朝廷的中堅力量。

  也處於同樣的原因,被朝廷中各種利益羣體給盯上了。

  畢竟,相較於科舉考試的所謂正途出身,國子監的多年一貫制教育出身也不差。

  甚至在某些階段,後者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結果相同的情況下,更容易實現的方式自然會被更多人追求,這是難以避免的趨勢。

  在古代,科舉考試的淘汰率高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在其存在一千二百年的歷史區間,能夠取得六首的人,屈指可數。

  這種情況下,國子監的入學資格,自然就成了香餑餑。

  隨之而來,就誕生了國子監的第四種生源,例監。

  簡單來說,就是花錢買學位。

  朝廷通過賣入學資格的方式,來解決緊張的財政問題。

  不過這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

  形式來講,是入學資格問題,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賣官鬻爵。

  只不過,官員私下這麼做自然是違法的,但是換成朝廷同意,就可以光明正大了。

  資本這種東西,如果能夠通入到產業之中,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自然是很正面。

  但是,只要脫離了這個範圍,一般都沒有好的結果。

  更何況,例監這種東西,實質上是資本流入官場。

  這是一種既得利益集團的相互勾結,以達到對於階層跨越和上升通道阻礙的目的。

  清朝的國子監,就更加廢柴了。

  無論是生源還是教育制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問題。

  這是一種通病,有點像是量子力學的概念。

  就是通過技術手段對樣本進行觀察研究的時候,所藉助的這種技術手段會對樣本產生影響。

  所以,按照條件控制的基本準則而言,研究的同時,條件就已經發生了改變。

  制度問題也是這樣,制定之初目的直接,手段有效。

  但是執行一段時間之後,往往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其中的原因,不在於當初制定的時候,而在於通過這段時間,環境和條件發生了變化。

  就好比某些一線城市和部門單位,對於海外留學背景的特殊待遇。

  最開始的目的,並非爲了體現不平等,篩選家庭條件,雖然現在實質上有這個問題。

  這是爲了解決之前長期存在的優秀人才的流失問題,而提供的競爭性條件。

  再次之前,國內大量排名靠前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後來甚至蔓延到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會選擇出國接受繼續教育。

  當然,這無可厚非,大家都有追求的權利。

  但是,畢業之後不回國,大量滯留海外,爲國外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做貢獻,就不是一種好現象了。

  長期以往,造成優秀人才的流失,損失是非常巨大的。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