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跑部錢進

作者:八千公里加急
雖然不是很明白爲什麼胤禵就突然提起國子監基礎設施建設的問題,但是對這一表達的內在含義,邵穆布還是能夠把握比較準確的。

  那就是,胤禵準備提議重新整修擴建一下現在的國子監。

  這也算是一份兒明晃晃的政績了,是一份兒實打實的人情。

  自古以來,每個單位的基建處,那都是非常重要的部門。

  既有裏子,能夠沾手許多油水。

  又有面子,能夠把單位的建築規劃,搞得高端大氣上檔次。

  於是,趕忙接話道:“回十四爺的話,這地方確實有點老舊了。”

  “而且奴才也已經多次聽到,監內學生以及教習們的議論。”

  “空間比較侷促,屋頂還時有漏水,嚴重影響教學進度。”

  能在朝堂上混出一席之地的,果然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打蛇隨棍上,那就更是基本技能了。

  三言兩語之間,簡直把現在的國子監描述成了一片危房,隨時有可能會倒塌一樣。

  見其上道,胤禵接話道:“那不如邵大人就抓緊時間上個本,請求撥付一筆銀子,專門用於修繕和擴建國子監。”

  “戶部這邊的話,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準備好好賣個人情,但胤禵也絕不會做個保姆,全程把這個項目跟下來。

  一方面,這裏面的工作,不太適合胤禵出面,容易產生誤會和聯想。

  很多事情往往都是這樣,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在職場中有一條絕對的禁忌,就是不要有三越。

  不要越位、不要越級、不要越權。

  因此這件事情,邵穆布來進行前期操作最合適。

  另一方面,胤禵還想再確認一下,邵穆布的辦事能力如何,以及朝內的關係如何。

  既然是準備有比較大的用途,自然需要好好考察一下,避免出問題。

  每一個朝廷項目的立項,從來都不是那麼容易。

  道理非常簡單,朝廷的預算基本都是相對固定的,厚此就得薄彼。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朝廷的徵求意見稿或者批文能夠順利到達戶部的話,胤禵自然非常樂意賣個人情,推動一下這件事情的儘快落實。

  雖然沒能直接撥付銀子到國子監,但是邵穆布已經非常知足了。

  憑藉長期在中央機構任職的經驗,邵穆布十分清楚胤禵這個承諾的分量。

  戶部這個地方,裏面能夠操作的貓膩太多了。

  即便是皇帝想要要銀子打仗,如果想的話,戶部都有辦法以資金不足推搪過去。

  況且邵穆布這邊只是上個奏疏,等到了論證階段,戶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發言權。

  道理很簡單,皇帝徵求意見的時候,最重要的一條肯定是要問戶部有沒有銀子。

  有銀子的話,咱們再繼續往下討論。

  如果沒有銀子,或者銀子不夠用的話,那就算了,直接留中擱置吧。

  畢竟這種情況下,就算是討論出個花兒,也沒什麼卵用。

  既然胤禵已經把話挑得這麼明朗,邵穆布趕忙承情,道:“那奴才就謝十四爺大恩了。”

  “也請十四爺放心,奴才明兒就上書,爭取早點通過。”

  見其答應的十分乾脆,沒有在進一步表示爲難,胤禵多少有點不是完全放心。

  停下腳步,疑問道:“你確定有把握,不用我再給你安排安排?”邵穆布當然知道,這也算是自己的一次表現機會。

  態度非常堅定,而又十分謙虛道:“奴才對於此事還比較有把握,如果事不可爲的話,也會及時向您和四爺稟告。”

  胤禵點點頭,道:“那行吧,你就先辦着試試看。”

  “今年的預算可是比去年緊張,上到京城各衙門,下到地方河工河道賑災都盯着呢。”

  “你要做好虎口奪食的心理準備。”

  在這一點上,胤禵倒是沒有誇大其詞。

  中央預算內的資金,從來都是比較緊張的,是各地方各部門爭搶的熱點。

  原因非常簡單,這也算是中央財政的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轉移支付。

  戶部作爲掌管朝廷財政的核心部門,不僅要從各地收銀子上來,還要負責統籌安排怎麼花。

  這裏面很顯然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收銀子和花銀子的不平衡問題。

  比如兩江的稅賦收入比較高,除去每年用在兩江地區的中央財政支出之後,還有剩餘。

  而陝甘地區的稅賦收入比較低,又處在邊疆開支也比較高,年年赤字。

  這時候中央朝廷,就可以把發達地區比如兩江、湖廣多出來的部分稅賦,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來補貼財政赤字的地區,比如陝甘。

  因此,在中央預算中,除去必須的項目支出之外,所有可以靈活使用的部分,自然而言就成了一塊大肥肉,每個地區和部門,都會想着來切一刀。

  對於中央部門而言,倒還比較方便,畢竟有決策權的人和機構,都集中在京城。

  但是,各地方督府衙門,河道以及漕運衙門,就有點喫虧了。

  畢竟遠近不同,和京城隔着千山萬水,自然不是很便利。

  各地方爲了彌補這個天然的地理位置缺陷,開始在京城設立常駐機構。

  專門用來經營和朝廷中央內閣六部,以及其他中央各部門之間的來往關係。

  三節兩壽、謀缺補差、冰敬炭敬之類的,也比較方便解決。

  這種現象從漢朝時期就開始發端,不過沿襲過程中,在不斷的發展和改換名目。

  在明清時期,稱之爲會館。

  這時候能提供的服務和功能,已經比較複雜和全面了。

  不過其核心並沒有變,就是經營官場。

  所謂同鄉之誼的維繫也好,還是進京舉子的科舉服務也好,都只是外在表現。

  發展到現代,由於上世紀末,稅制改革完成之後,中央財政收入佔政府財政總收入的比重,迅速增大。

  除去中央預算內的必要開支,產生了大量的盈餘資金。

  這部分資金留存下來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只有花出去才能產生經濟和社會價值。

  在發展初期,各地的經濟基礎,以及硬件設施都比較落後。

  難以提供產業革新以及外來投資,對於場地和配套建設的要求。

  而對於預算盈餘資金的分配上,各有關部門有着基本的決策權。

  因此爲了爭取地方上經濟建設和發展的資金和項目支持,就產生了跑部錢進的現象。

  這也算是技術條件不發達的產物,信息不對稱不完整,就難以形成最全面的規劃設計。

  當然,隨着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相關機制的不斷變革。

  這種現象已經得到了極大的遏制。

  全局一盤棋,才能夠最大程度的,把有限的資源合理用好。

  當然,在此基礎上,有一定的競爭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

  畢竟,一直保持競爭,才能保持活力。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