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对比实验
而是選擇了一转弯,来到了雷金玉搞轨道运输的实验现场。
也是沒有办法,這玩意儿太過重要,完全可以看成是下一步事业启动的火花塞。
不過好在地方也不算太远,沒有兄弟二人沒有骑马,溜达着就過来了。
還沒到跟前,就发现了大约两米多高的长布,直接挡住了视野。
周围還分布着不少的步军统领衙门的兵丁,随时守卫,防止周围几乎不存在的人往裡冲击。
多亏了這段時間在城内的晃悠,和大部分的守军也好,官府差役也好,都刷了個脸熟。
见两人步行過来,一個小队长一样的基层军官,赶忙上前請安。
胤禵倒也沒什么兴趣和他计较太多,叫起之后,就挥手让其退到一边。
随口吩咐道:“内务府的雷掌案在哪裡,带過去看看。”
军官示意手下打开一段围挡,引着众人往裡走去。
胤禵抬眼就看到地上分布着五六條不同形状和宽度的轨道,一直延伸了大约一公裡多。
看到有人进来,从试验场的一端,跑過来一群人,不用猜肯定就是雷金玉了。
胤禵也不着急,蹲下身来,仔细查看一條已经被反复碾压過的木轨。
表面的一些部分,已经被摩擦的有点光滑,但是形变的程度控制的還比较理想。
想来应该是选用质地很不错的硬木。
虽然這种木料的价格,一般都会比较高一些,但胤禵暂时已经顾不上了。
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缩短時間,尽快拿出一個可行性方案,用来抓设计和采购。
不大会儿,雷金玉就到了跟前,赶忙行礼。
胤禵叫起之后,问道:“你這边对比结果如何,有沒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案?”
“从江南和海外运输的木材、石材,以及铁料很快就会到达,你就需要真正开工建设了。”
雷金玉赶忙答道:“回十四爷的话,奴才已经对比了几种方案,轨道的形状大致可以确定了,就是裡面的第四條。”
說完做出請的姿势,示意胤禵往裡走,直接去看看。
胤禵带着众人一同往裡面走了一小段,就看到地上设计成“L”型的轨道。
虽然看起来简单结构是最简单的,但是也是最实用的。
对比眼前的几條轨道,即便是外行也能做出如此判断。
主要原因就是,经過了一定程度的使用和磨损之后,這個方案留下来的痕迹是最有规律的。
同时這种轨道的设计,对于时下应用的车轮也比较友好。
几乎不用做出太大的改变,就可以同时在轨道上和一般道路上通用。
对于优秀的工业设计而言,无论是外形也好,還是使用的痕迹也好。
都存在着一种形状、线條,以及规律上的美感。
换成局座的话来解释一下,颜值就是战斗力。
更何况,這個确实是最早大规模应用的轨道设计方案。
那时候铁轨的顶部是不受垂直方向重力的,只是为了固定车轮的左右移动。
直到后来由于材料的进步,才开始应用铸铁梁轨和有轮缘的车轮。
這一形态,就和现在应用的火车轨道,以及车轮比较相像了。
材料以及设计的改变,所带来不仅仅是运输能力和承载能力的提升。由于车轮形状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其受力结构也随之改变。
彻底结束了车辆既可以在普通道路上行走,又可以在轨道上行走的歷史。
這也标志着普通道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的正式分离。
对于一個带有实验性质的轨道设计,其实胤禵在最初阶段,并沒有太多太高的要求。
不是不想,而是知道基本实现不了。
着眼于当下,胤禵只有两個方向性的要求。
其一是能够增加单次的运输量,或者称之为单位承载量。
其二是耐操,皮实。這玩意儿毕竟是要搞大规模运输的,经常出問題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非得再加上一條的话,就是希望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能控制一下。
看完之后,胤禵道:“還有什么收获,都說来听听。”
雷金玉赶忙答道:“确实還有一些改进,应该可以提高使用的寿命,以及载重量。”
“不過需要十四爷您再移步,到前面屋子裡查看一下。”
胤禵开玩笑道:“行吧,既然到了你的地盘,那就全都听你的安排。”
說完就往前走。
雷金玉沒有吱声,虽然是個技术人员出身,但玩笑话這种东西多少還听得出一点。
带众人到了用于存放档案和材料的临时办公室前,雷金玉从一旁的桌子上,拿起了重新设计過的木铁复合模型。
采用的是木头夹着一定宽度铁片的设计,有点像是三明治夹心的构造。
胤禵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好处,用铁的部分来称重,同时用木质的部分来固定位置。
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铁的应用,又能保证效果比全铁轨打的折扣比较小。
当即,满脸赞赏道:“你這個设计确实有一手,比我之前想的覆盖上铁皮的方案,进步了不是一星半点。”
“对于這個创新改进,我很满意,先给你记一功。”
“再說說還有沒有什么問題吧,能解决的咱们一起尽快都解决了。”
雷金玉沉吟了一下,拿起旁边的实验手记,道:“现在确实還有几個比较重要的問題沒能够得到解决。”
“這其一就是轨道宽度的問題,奴才对于這個确实沒有什么头绪。”
“其二就是车轮的問題,现在的车轴不能承载太多的重量,否则就会转不动,或者干脆车轮和车轴直接断掉。”
這其实是個非常重要也非常棘手的問題,胤禵只记得有一种房间流传的說法。
即便是最先进的高速铁路,所采用的轨道宽度,也是当年两匹马并排时,屁股的总宽度决定的。
虽然有点扯淡,但多少還是有点依据的。
這裡牵涉到一個比较有意思的概念,叫做路径依赖。
现在我国以及欧洲大部分国家,另外還包括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在内所使用的铁轨宽度标准,实际上都是一致的,称之为标准轨。
而這种标准轨的宽度選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因为造轨道车辆的人,最开始都是造马车出身,這一点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這样追溯一下的话,铁道的轨宽就变成了马车的宽度。
而英国马车的宽度選擇,是由罗马战车留在地上车辙的宽度决定的。
因为只有在這個宽度上,才能够使得车轮和车辙完美契合,否则的话在行驶過程中,就会左突右撞,不仅影响使用寿命,還会涉及人身安全。
至于罗马战车为什么留下這個宽度的车辙,缘由就很明显了。
那就是,使用两匹马来拉动战车的過程中,和其宽度保持一致的车轮间距是最合适。
只要马能通過,车身就能通過,保持一致是最大的极限。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