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裴总的人才培养之道
“乔老湿,幸会幸会!”
两個人亲切握手,互道久仰。
严格来說,黄思博作为主设计师只设计了《海上堡垒》這一款游戏,乔梁沒给《海上堡垒》做過视频,所以两個人沒有太多的交集。
但毕竟都跟腾达很熟悉,所以见面之后也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
到会议室稍微寒暄了两句之后,两人很快进入正题。
乔梁直接开门见山:“实不相瞒,我最近發佈的视频解读了一下《使命与抉择》,沒想到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我在视频裡說,這款游戏是用了‘重工业化模式’制作出来的,跟之前的游戏有非常明显的区别,但很多观众都不赞同。”
“您觉得呢?”
问出這個問題,乔梁還是挺紧张的。
他很怕黄思博直接来一句“根本沒這回事”,那岂不是沒法收场了嗎?
自己努力学习了這么久的游戏设计理论,又潜心研究了《使命与抉择》,要是一通分析猛如虎,结果分析得一点都不对,那就太尴尬了。
黄思博喝了口茶水:“视频我看了,对裡面的一些內容,我還是比较赞同的。”
“不過……”
“‘裡程碑’這個說法不敢当,虽然這款游戏在一开始立项的时候确实有要洗刷国产游戏耻辱的想法在裡面,但它到底能不能成为裡程碑,還要很多年后才能盖棺定论。”
“至于‘重工业模式’,我也沒办法给出一個非常确切的答案。因为对于這個概念,其实目前游戏业内并沒有一個定论,属于怎么說都有道理的概念。”
听到這裡,乔梁稍稍有些失望。
显然,黄思博也是跟裴总一样的性格,非常的谦虚,不会盲目地往自己身上揽功。
虽然谦虚是美德,但這很可能意味着乔梁今天要一无所获地回去了。
“不過……”
黄思博话锋一转:“虽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問題,但我可以给你讲几個在這款游戏和电影立项、开发過程中发生的小故事,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乔梁眼前一亮:“您說!”
黄思博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腾达游戏部门的负责人更换是非常频繁的。”
“我是《海上堡垒》的设计师,而到了《游戏制作人》的时候,主设计师就换成了吕明亮,再之后则是李雅达、胡显斌、闵静超等等,能在腾达游戏部门连续负责两款游戏的设计师,可以說是凤毛麟角。”
“现在,我在负责飞黄工作室,吕明亮在负责逆风物流,甚至之前在游戏部门的陈康拓等人,也分到了惊悸旅舍……每個曾经做出名堂的设计师,全都能够独当一面,有了自己的事业。”
“你知道,這意味着什么嗎?”
乔梁摇了摇头,一头雾水。
黄思博继续說道:“每次在开发一款新游戏的时候,裴总发放任务的方式都是不同的。”
“有时候,他只会给出一個非常宽泛的大致范围,比如给出几條看似毫不相关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要求,让主设计师自己去发散思维进行设计;而有的时候,他却会事无巨细地提出各种设计细节,让设计师去认真执行。”
“這是为什么?你知道嗎?”
乔梁還是摇了摇头,更加困惑了。
黄思博又說道:“這次,在开发《使命与抉择》的时候,裴总给出的难题可以說是难度空前。于是,我召集了朱小策导演還有吕明亮、李雅达、胡显斌、闵静超、包旭、林晚、叶之舟、王晓宾等腾达游戏部门出来的骨干成员,大家群策群力,总算最终敲定了《使命与抉择》的设计细节。”
“把這些內容全都联系起来,你想到了什么?”
乔梁眉头紧皱,大脑快速运转。
他隐约感觉到這其中似乎隐藏着非常关键的內容,却又觉得有些模糊,难以抓住。
突然,他眼前一亮。
“我明白了!”
“這其实是裴总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培养属于腾达集团的人才!”
“腾达游戏部门是最能锻炼人的部门,所以裴总每做一個新的游戏项目,就提拔一個有潜力的新人做主设计师。”
“而在项目成功之后,裴总就把已经培养好的员工换到其他部门去独当一面,再继续培养新人!”
“所以腾达游戏部门的人员流动才会如此的频繁,才会有‘游戏部门出来的個個都能独当一面’的說法!”
“至于裴总在布置任务时的发放任务的方式不同,這是因为裴总要因材施教。”
“有些人擅长设计,那么裴总就通過几條看似毫不相关的要求对他们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才华;对于一些想象力不太丰富、但执行力比较强的人,裴总就给出一些非常详细的规则,让他们在认真执行的過程中好好看、好好学。”
“而之后的安排,也证明了裴总其实是一個因材施教的领路人。”
“比如,黄哥你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综合能力也很强的设计师,所以裴总派你负责飞黄工作室,把控整個腾达集团的文娱产业;”
“吕明亮是個执行力比较强的设计师,裴总让他去掌管逆风物流;”
“至于李雅达和包旭,他们的能力其实并不算特别突出,但经验丰富、做事踏实,所以让他们作为老员工留在腾达游戏部门,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這样一来,整個腾达集团有潜力的员工们都在快速地成长之中,各個部门由他们把控,在确保裴总对各個部门掌控力的同时,也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最关键的是,当這些人充分锻炼之后,重新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爆发出非常惊人的潜力!”
“就拿《使命与抉择》来說,如果沒有飞黄工作室之前的积累,沒有《美好明天》的成功,是不可能在电影和游戏两個领域都做出名堂的!”
“我之前就有些纳闷,《使命与抉择》看起来有点不太像是裴总风格的游戏,因为裴总亲自设计的游戏,比如《游戏制作人》、《回头是岸》、《奋斗》等等,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個人色彩,有一种突破天际的想象力。”
“而《使命与抉择》缺少了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却多了一种四平八稳的感觉。”
“原来,這款游戏是你们所有人在裴总指点下群策群力的结果!”
“也就是說……我用‘重工业化模式’来形容《使命与抉择》,其实并不算特别严谨。”
“严格来說,腾达的‘重工业化模式’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裴总有意地通過对骨干员工的培养、指点,发挥他们的特长,让腾达集团提前进入到了這种‘重工业化模式’中!”
“看来我吹的方向沒错,只是沒吹到点子上啊!”
黄思博喝了口茶水,笑而不语。
他心裡也是這么认为的。
只要做過腾达游戏部门的负责人,都会明白裴总的指点对一款游戏的成功会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
如果沒有裴总,黄思博和吕明亮等人說不定還在某個不入流的游戏公司做执行策划打杂工呢,怎么可能取得现在的這些成绩?
很多时候,人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平台。
就像有人在網上提问,为什么汉代的那些名将、谋士、开国元勋,大部分都跟刘邦是同乡?为什么那样的一個小城能同时出现這么多天才?
事实上是因为,他们這批人在打天下的過程中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有了這個平台和资源,他们的天分才能得到发挥。
腾达集团也是如此。
各部门的负责人每個都聪明绝顶、可以做到业内顶尖么?不一定。
如果沒有腾达集团的平台、沒有裴总的指点,他们也不可能取得现在的成就。
所以,《使命与抉择》虽然大部分內容是黄思博他们开会敲定下来的,但幕后最大的功臣显然還是裴总。
因为裴总提供了這個平台,确定了腾达集团的基调,培养了這些人,给他们树立了一個绝佳的榜样,所以才会有《使命与抉择》這款游戏诞生!
但是他不能明說,因为裴总說了,要实事求是。
他所想的這些事情,多多少少都有点脑补的成分在裡面,虽然多半就是事实,但也不能直說。
所以,黄思博就非常实事求是地把制作《使命与抉择》时发生的這些小插曲给讲了一遍,懂得都懂,不懂也不能多解释。
反正以乔老湿的理解力,应该是沒問題的。
乔梁果然也沒让他失望,一点就透,瞬间就领会了他的意图!
乔梁非常高兴地說道:“明白了!非常感谢!现在我可以断言,腾达集团不仅仅是在率先尝试‘重工业化模式’,而且還是裴总有意为之、刻意引导的,而且收到了绝佳的效果!”
“我這就回去跟那些人对线!如此详实的案例,绝对能让他们哑口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