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大爷,我就跑個堂(4)
說起来,张书生夫妇是真疼女儿的,从张五娘生下来开始,夫妻俩就开始给一文钱、一文钱的给女儿攒嫁妆了,张书生在世时,是临近几個村子唯一一個教人识字的先生,每年收的束脩也不算少,可是夫妻俩很俭省,几乎都换成铜钱攒起来,给独生女置嫁妆。
张书生一直觉得自家人少弱势,恐怕女儿嫁到夫家要受气,所以嫁妆要厚厚的置备,让张五娘嫁人后底气足一些。
去年和孙家订亲后,张书生把积年攒下的铜钱都收起来,又变卖了家当,到镇上兑了二两银子,又打了一副细细的小银镯子,打算给女儿当压箱的嫁妆。可惜這份拼命置办的丰厚嫁妆,张五娘已经用不上了。
钱浅看到這份在村裡堪称巨款的嫁妆,顿时觉得心裡有底,到了京城至少不会流落街头,好歹有钱能租個房子住。
张氏本不想动女儿的嫁妆,這毕竟是自己和丈夫拼命为女儿攒下的未来保障,可是架不住钱浅执着的磨叨,终于答应到京城后用女儿嫁妆租房子。
两人合计了一阵子,决定先去裡正家裡說一声,好去官衙办路條。顶着一路闲话和咒骂,钱浅和张氏站在了裡正家门前,可惜并沒人請她们进门,裡正一脸嫌弃的站在门口跟她们說话。
听到两人要去京城投亲(這是钱浅跟张氏在家商量好的借口),裡正脸上露出讽刺的笑容,大概是觉得就算京城有亲戚也不会收留张氏母女。
张氏提出想要裡正带着去趟官衙办路條,他一脸冷漠的拒绝了:“张氏,你也莫折腾了,在家老实守着,有什么事乡裡乡亲還能照应一二,到了京城可不像你想得那么容易。”
话說得虽然漂亮,可是张氏心裡清楚,裡正是嫌她麻烦,不愿意为张家的事特意去衙门跑一趟,于是张氏赔了笑脸:“他大伯,您也知道,我們娘俩的景况着实艰难,去京裡投亲也是沒有办法了。”
“此外”张氏顿了顿:“我們走了,家裡的田地沒人照应,就劳烦您照应一二了,离家远,地裡多少收成与我們也沒用。”
這话就是把张家田地白给裡正家种的意思,果然,听了這话,裡正脸上露出一丝笑:“张氏你是個懂事的,既然如此,我就同你走一趟吧。”
张氏点头道:“劳烦您了。”
钱浅转過身去偷偷撇嘴,把田地给裡正家白种,這是钱浅和张氏在家就商量好的,张家沒人了,无人照管的田地迟早要被人占了去,還不如白送個人情,好让裡正痛快点帮忙办路條,搬迁在這個年代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户籍管理比现代社会可严多了。
果然,有了张家田地的好处,裡正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张氏去了镇裡,使了点钱加速把路條办了下来,仿佛怕张家母女反悔一样,恨不得她们赶紧搬走。
办好了路條,张氏就带着钱浅开始收拾包裹准备搬家,其实也沒什么好收拾的,不過是把家裡养的几只鸡拿到镇上卖了二十来個铜钱,再把两人的衣服收拾了一下,加起来也沒几件。
收拾到张书生以前的衣服,张氏有些为难,男人的衣物现在已经沒用了,然而有几件衣服還沒有穿破,待要送人又舍不得,正想拆掉改成别的样式,被钱浅阻止了。
张氏不明白钱浅的意思:“我知道這是你爹爹穿過的你有些舍不得,但是衣服白放着迟早也会霉坏,能用就改改,别浪费了。”
“不是的,娘亲”钱浅摇摇头:“我正想跟您商量呢,您一個女人家,带着我一個十几岁的女孩子,上路总是不安全,不如您把我扮成男孩子吧,一百多裡地的路程呢,走路也要三四天,除非咱们雇车。”
张氏稍稍想了一下就同意了,带着個未成年的男孩子赶路的确比带着十来岁的大姑娘要安全,张五娘只有十三岁,因为是农家女所以显得有些黑瘦,穿上男子衣物,的确有些像十岁左右的小男孩。
既然决定了将女儿打扮成男孩,张氏也不多啰嗦,连夜赶着将亡夫的衣物改小,還花了几天時間把家裡存的粮食卖掉。买了材料给女儿做了一双底子厚厚的新鞋,她自己就穿着丈夫留下来的旧鞋,稍有些大,赛了点碎布。
五日之后,天還沒亮,张氏就带着钱浅走上了进京的路。关上自家的破柴门,张氏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下来,她很清楚,這一走,已经沒可能再回到這個和丈夫共同经营的小家了。回头看看穿着青衣小帽,做男孩打扮的小女儿,张氏的眼神逐渐变得坚毅。
還有女儿在,她還有女儿……
钱浅看着她,觉得這個女人真不一般,但凡张五娘的個性有一分像她,也不至于轻易就上了吊。张五娘死后,张氏被村人私刑打死,恐怕也是因为丈夫女儿都故去,她生无可恋并不想反抗吧。
如果张五娘活着,张氏为了女儿,一定不会那么容易就妥协的。
钱浅手裡拎着装干粮的小包裹,一路跟着自家娘亲,迎着晨曦离开了张五娘生活了一辈子的小村子。沒有人送她们,窄窄一條路被母女俩走出几分悲壮的味道。
张氏怕女儿难過,一边走轻声安慰钱浅:“乖孩子,一切会好的,到了镇上,娘给你买几颗糖。”
“娘,不用了,以后使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不吃糖……”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