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再一次被自己震惊了! 作者:未知 宁为那篇论文的反饋结果显示在亨德尔的电脑屏幕上。 五位审稿人,三位给出了通過的反饋。 另外两位则给出了几條修改建议,包括增加一些文献引用和适当修改论文格式,其中一位還建议给出作者给出更细致的论证過程。 巧合的是,主编特意找的两位美国数学家都在直接通過的三名审稿人中。 亨德尔考虑了五分钟然后拿起了电话。 這個电话他是打给了帝国理工的一位朋友。 “喂,肯恩教授,最近怎么样?” “别提了,這该死的天气总是让人烦恼,我正在计算已经有多少天沒有见過太阳了。” “哈,如果我們首相愿意去跟上帝做一笔交易,将身边智商低于50的幕僚献祭给伟大的主,换取一天阳光普照,那么伦敦可能因为旱情而崩溃!” “哈哈,亨德尔,你总是這么幽默,你是個真正的绅士。好吧,有什么事嗎?” “我是来告诉你一個决定,我决定在接下来某一期的《自然》第一版上一篇来自于华夏的数学论文。” “哦?数学论文?是關於史密斯那篇的?” “对,他的论文指出了三处史密斯论文的明显错误,包括卢卡尔、罗森尼在内的五位审稿人都沒给出明确的拒绝意见。” “是田嗎?” “這就是我打电话给你的原因了,我看了他的资料,他還是一個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在一所名为江城大学的学校读书。懂了嗎?” “天啊,亨德尔,你就是個天使。我只有一個問題,对這种论文我很有兴趣,为什么我不是审稿人?” “别抱怨,這次用的是双盲评审。换句话說,现在除了我還沒人知道论文作者的联系方式。” “你這個狡猾的混蛋!好吧,亨德尔,好久沒吃法国菜了。這個周末了,也许我会請你到Berners Tavern共进晚餐。” “我接受你的邀請。如果不赶紧多去吃几次,也许遭遇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那個国家会宣布改国名了。以后也就沒有法国餐厅。” “哈哈!我迫不及待想要看到那個年轻人的论文了!最好能附带邮箱,能有电话更好!” “如您所愿!” …… 挂上电话,亨德尔看着电脑,将审稿意见总结之后,输入系统,然后拿起鼠标點擊了minor revision上。 伴随着亨德尔這個动作一封邮件自动生成并寄往宁为填写的邮箱中,随后亨德尔想了想,又向作者发送了一封主编提醒邮件:“minor revision should be finished with two weeks ,otherwise the manuscript will be refused. If you have any problem, please don't hesitate to inform the editor-in-chief.” 一個年轻、理论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足够、遣词造句讲究的大学生,可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很稀缺的生物。 …… 周一一大早,宁为睁开双眼时,只觉得神清气爽。 昨晚他做了個梦。 梦到他买彩票,一不小心就中了二十倍的特等奖。 足足一個小目标的奖金,让他走路都能带着风。 梦中他直接穿越了江城到郾城距离上的束缚,站在老宁身前,把一张有五千万的银行卡砸在茶几上,那感觉别提多爽了。 可惜啊,沒等他仔细看当时老宁的表情,人醒了。 …… 拿起手机看了看時間,才早上六点。 寝室裡還有另外三個人還在熟睡之中,发出這无意识的鼾声。 昨天宁为休息的很早,都不知道罗翔跟徐瑞轩是什么时候回寝的。 宁为又闭了会眼睛,发现根本无数這才轻手轻脚的从床上爬了起来。 沒办法,寝室裡三個人,起床气一個比一個大,更是在所谓的室规裡将早上七点前起床列为必须批判的行为。总之,热爱学习自习到多晚,大家都沒意见,但早期扰人清梦,那是绝对不允许的。 蹑手蹑脚的洗漱,电脑都沒开,拿起四本书宁为便出了寝室。 照例,早起要给晚起的占座。 …… 大四上学期课已经明显比大三要少了,不過周一早上還有两节优化理论与方法,這是专业必修课。 虽然寝室裡有躺平的两個人,但必修课還是很少逃的。 用罗翔的话說,毕竟是掏了钱来上学的,江城大学的学费也不便宜,如果逃课多了,总觉得对不起爹娘交的米米。 這番理论从逻辑上完全无法反驳。 前提是在课堂上睡觉也算不浪费学费的话…… 教這门课的老师叫万良,是位挺年轻的副教授,据說今年才三十七岁。 之前宁为对這位教授了解的并不多,但今天他却对這门课很感兴趣。 沒啥别的原因,這是他身体出现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能力之后第一次正式上课,当然很好奇能在课堂上跟這些知识碰撞出何种火花。 早上八点五十,寝室裡四個人集体坐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 宁为坐在最边上,不管這三個人上课干嘛,都不会影响到他。 這一点寝室裡也是有默契的。 毕竟,想要期末過关顺利拿到学分,還真需要宁为的刻苦用功。 当老师开始上课,宁为迅速进入了状态。 优化理论与方法主要是讲解约束和无约束非线性最优化的一些常用且有效的算法,附带介绍了一些相关的理论。比如无约束优化中的常用线性搜索方法、共轭效集方法、二次规划問題算法、罚函数方法、等等這些东西。 简单来說這门课教的就是在给定约束之下如何寻求某些因素,以使某一指标达到最优。通過学习這门课程,掌握将問題建模成一种最优化模型来进行求解。 今天老师讲的就是共轭方向法。 很快宁为就发现他的大脑再次被讲台上老师讲述的內容激活了。 跟看书时還有些不同。 随着老师讲述內容的深入,板书越来越多,他的大脑也开始同步模拟出许多同类最优化模型的分支。 更喜人的是,他发现自己在大脑中竟然能完成从数学语言到计算机语言的转换。 就好像他的大脑可以自主编程,然后自主校验,并以此来這些老师讲述的优化算法的优劣。 這种感觉怎么說呢…… 宁为觉得自己好像能代入一台电脑,然后站在电脑的角度评价人类为它谱写的那些算法孰优孰劣…… 這算什么? 电脑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