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參悟第七頁
既然兩人賭約是參悟第七頁,那他就完成賭約便是。
到時候,不管柳清霜有什麼目的,都進行不下去。
想到這兒,贏啓決定先將兩本典籍的相關內容整理出來,看看能否找到更多聯繫。
他提筆在紙上寫下兩邊的關鍵詞,細細比對。
然後他才發現,這兩段都在講述一個道理。
就是丹道的根本變化之理,要把握這種變化,需要同時明白兩個未知層面。
這讓贏啓想起了自己煉製無瑕丹的經歷。
當時他就是在不斷調整火候的過程中,逐漸領悟到了一些變化的規律。
“莫非這就是這兩本典籍想要表達的意思?”贏啓喃喃自語。
隨後他繼續推演,試圖從更深層次去理解然而無論他如何思索,總覺得還是差了點什麼。
就好像面前蒙着一層薄紗,隱約能看到背後的景象,卻始終看不真切。
“看來,我的丹道造詣還是不夠啊。”贏啓長嘆一聲。
即便擁有《玄丹真解》作爲參照,不到一定境界,依然無法真正參透其中奧妙。
……
自從發現第七頁與《玄丹真解》的關聯後,他便日夜鑽研。
每當他覺得自己理解了一分,又會發現新的疑點。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霧中摸索,偶爾能觸碰到真相的邊緣,卻又迅速消散。
“三五相生,二四爲基。”贏啓再次默唸這些文字。
若是將這些數字與丹道五行相對應,那麼這些數字的排列,是不是暗示着某種藥材的相生相剋之理?
經過不知多少次的反覆推演,漸漸地,他發現這些數字不僅僅是在講藥材之間的關係,更是一種完整的煉丹理論。
“原來如此!”贏啓眼中閃過一絲亮光,“這第七頁根本就不是在講單一的丹道理論,而是一種將多種理論融會貫通的方法!”
接下來的幾日,贏啓一直在研究如何將這種理論付諸實踐。
……
與此同時。
柳清霜正在太虛觀的一處院落中品茶。
她的臉上帶着淡淡的笑意,似乎對贏啓即將認輸這件事已經胸有成竹。
“這第七頁的內容,我足足研究了兩年,到現在都沒有完全參透。”柳清霜輕撫茶杯,自語道,“那人雖然在煉丹上有些天賦,但要在短時間內解開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可能的。”
她還記得當初師尊將這頁殘篇交給她時的情形。
那時師尊說,這是一個考驗,能否參透其中奧祕,將決定她能否更進一步。
兩年來,她查閱了無數典籍,拜訪了衆多天驕,卻始終無法完全理解這第七頁的真意。
所以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已經贏了。
“估計這幾天他也該來認輸了吧?”柳清霜嘴角微揚。
正當她這樣想着,院落外突然傳來腳步聲。
“柳道友。”贏啓的聲音從外面傳來。
柳清霜抿了一口茶,輕聲說道:“贏道友請進。”
贏啓推門而入,面帶微笑地走了進來。看到他這般從容的模樣,柳清霜不由得挑了挑眉。
“贏道友,這些天可參悟出些什麼?”柳清霜狀似隨意地問道。
贏啓點頭道:“確實有些收穫,不過這第七頁的內容着實深奧。”
聽到這話,柳清霜臉上露出瞭然的笑容:“贏道友不必強求。這第七頁本就是一個極難的問題,就算現在放棄也是明智之舉。”
她面帶笑意的說道:“既然贏道友輸了,那是否該履行道友之前的承諾了?”
“輸了?”贏啓搖了搖頭,“柳道友說笑了,雖然參悟過程確實有些困難,但我已經解開了第七頁的內容。”
柳清霜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詫異:“贏道友此言當真?莫不是在拿我尋開心?”
柳清霜明顯不相信贏啓的話,畢竟她可以說是最清楚《玄丹妙理》第七頁難度的人。
能真正解開的人,在她心裏也絕對不超過十個人!
而這十人中,其中有五個都是丹盟元老級人物。
所以她自然覺得,贏啓在耍她。
贏啓似乎早就料到柳清霜要說這話,所以依舊顯得不急不緩,“柳道友覺得,在下會和道友開這種無趣的玩笑嗎?”
柳清霜見贏啓身上認真,不似在說笑。這才意識到,贏啓可能在和她說真話。
“贏道友,話可以隨便說,但是不是真的,還請贏道友詳細說說。看看是否能說服我。”柳清霜反應過來,讓贏啓用結果來說服她。
“自然。”贏啓從懷中取出那本《玄丹妙理》,翻開第七頁,“那在下就和柳道友詳細說說吧。”
柳清霜淡然道:“願聞其詳。”
贏啓伸手指着第七頁的第一句“三五相生”開始解釋:“這第七頁講述的三五變化,實際是在說五行相生相剋之理。”
“三五代表木火,二四代表金水,每個數字都與某種藥性相對應。”
“而真正的關鍵在於,這些數字的本身就是一種完整的煉丹之論。”
“不僅告訴了我們藥材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如何在煉丹過程中把握各種變化。”
聽到這裏,柳清霜的表情已經漸漸凝重起來。
因爲贏啓說的東西,正是她這兩年來隱約摸索到的一些線索。
然而,贏啓卻只用了幾天時間,就超過了她兩年時間的研究。着實恐怖!
贏啓繼續道:“比如‘陰陽交錯,虛實相依’這句,就是在說明煉丹時火候的變化規律。”
“陰陽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要根據藥材的性質隨時調整。而虛實相依,則是說明了丹藥凝練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原理。”
“最關鍵的是最後一句‘上下相合,方得真機’。這句話是整個煉丹過程的核心,如何將學習的東西與實際完美結合。”
“上下相合,不僅僅是指藥材的融合,更是一種將多種丹道融會貫通的方法。”
聽着贏啓的講解,柳清霜的眼神越發明亮。
她驚訝地發現,贏啓不僅完全理解了這第七頁的內容,甚至比她研究兩年得到的結論還要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