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減少大規模作戰!
此時的他不由得爲自己未來任用漢人,提拔趙延壽的行爲而感到慶幸,幸虧自己繼承了先皇一貫以來的博大胸襟,對趙延壽這個臣子始終不曾虧待。
如今看來他的用處真的很大啊!
契丹不是沒有其他有才幹的漢人將領或者大臣,但要麼是他們不願意出力,要麼就是自己也不敢過多的相信,大多還是需要觀察一番。
真正能夠和他們大契丹綁定經很深的,與中原聯繫較少的人,數量其實也不多,更不用說,他們甚至可能還不如趙延壽。
耶律圖魯笑道:“大汗,人們都說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可我觀致石重貴,對於內政之事也是極不精通,與大漢比,相差甚遠。”
在他看來,耶律德光不可能放任石重貴繼續發展,南下之事絕對不會中途停止,那他們要做的就是尋找石重貴的弱點,在接下來的鬥爭當中,爲大遼建功立業,爲自己賺取更多功勳!
耶律德光會意,石重貴這一番任用人才的舉動必然會導致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同時後晉還有不斷髮生的天災,地方勢力存在的隱患,這些都可以成爲自己的入手點!
【八月,耶律德光再次親自統兵,開始南下,隨後,他給趙延壽詐降加一道保險。】
【九月,瀛州刺史劉延祚向後晉樂壽監寫了封信,同樣是一封投誠信,說自己心繫中原,一直在等待時機,如今城內契丹軍隊不足千人,請求後晉發兵與自己裏應外合。】
【除此之外,劉延祚還在信中說了契丹此時的境況:今年秋天雨水氾濫,各處的河流水位都上漲甚至溢出,特別是瓦橋關北面,諸多牲畜被緊急轉移,帳篷被連夜撤走。】
【耶律德光憂心忡忡,連夜快馬加鞭返回遼國境內,如今若是瓦橋關以南發生變故,隔着路途和上漲的河流不說,遼國大多地方人心惶惶,不管他想要反擊還是防守,都來不及了。】
【這一封信,言辭懇切,又帶着大量的有利信息,原本就已經相信趙延壽,打算出兵的後晉再度將劉延祚與趙延壽的情況相比對一番,更是喜出望外。】
【倘若出兵,瀛州將歸於後晉,這樣的誘惑太大了,大到樂壽監軍王巒屢屢上書陳述此時形勢大好,攻取瀛州必將拿下!
利潤大到石重貴和一衆大臣稍稍試探便立刻選擇了相信,將瀛州和莫州也納入了行動計劃之中。】
——
宋朝,開寶年間。
趙德芳做出總結:“但是,事實證明,天上不會掉餡餅,任何突如其來的‘好消息’,都應該對其抱有懷疑的態度。
世間衆人千千萬,好事可卻不多,爲什麼偏偏會落到你頭上?
況且這不是你一個人撿到幾塊金子或銀子的事情,這個是有利於全國的事情,是能夠直接改變當時後晉局勢的事情,就這麼從天上掉下來了嗎?
即使那些人說的內容、寫的信都是真的,但萬一他們在關鍵的地方隱瞞一下,修飾一下說辭,那後晉將徹底陷入無可挽回的境地!
“都知道天上不會倒掉餡餅,可餡餅出現在眼前的時候,大多人還是難以抑制心的貪慾,信任可以,但也要有自己的判斷,不能全信。”
趙匡胤道:“就如遼國的這次詐降,他們提供的信息很多都是真的,確實更容易讓人相信,但最關鍵的事情是他沒有對於消息可能有部分是假的做了任何準備。”
遼國提供了一些信息,能讓後晉的將領官員都相信是真的,那麼這些信息大部分就都是真的。
但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些信息當中萬一有一點假的,那自己就會滿盤皆輸,因此絕對不能夠就此賭上全部身家!
特別是後晉一方在遼國境內的情報網還不夠及其深入,自身又沒有對遼國產生絕對優勢的時候。
情報啊情報,真的是再怎麼重視都不爲過。
【石重貴被大病衝昏了頭腦,開始爲了這一目標準備起來。】
【首先是各路兵馬將領的任命,其中,杜重威依舊擔任北面行營都指揮使,而擔任北面行營兵馬都監的是李守貞。】
【同時,石重貴還發出敕榜:先取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蕩平塞北。】
【就這樣,後晉大軍懷着無窮的希望和對美好未來殷切的期盼上路了,從降臨到氏族,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彷彿他們已經拿下了遼國。】
【十月二十五,杜重威和李守貞在廣晉(河北大名縣)會兵,共同北上。】
【而在此過程中,杜重威則幹了一件離譜的事情,他向石重貴要求增兵,“深入敵境,必資衆力”。】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石重貴也真的贊同了他的要求,將大部分禁軍都派了出去。】
【十一月,杜重威帶兵到達了瀛州城下,此時,耶律德光早已率軍南下包圍了鎮州,同樣他又在初九的時候派騎兵探知了後晉軍隊即將抵達的動向。】
【明晰後晉軍隊的動向後,耶律德光已經控制不住的喜悅了起來,一切都在朝着他想要的方向走去。】
——
唐朝,貞觀年間。
李世民雖然也想到了石重貴在大勝過後可能會心態失衡、對現狀判斷失當,但沒有想到石重貴居然能失智到這種程度。
先取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蕩平塞北?
就算將它作爲一種激勵將士的口號,也未免有些誇張了,不是他打擊後晉的信心,看不起中原,實在是這步子邁得也太大了些。
按照神蹟所說,後晉的情況可是內憂外患,種種矛盾都還沒有解決,別說想要收復幽燕蕩平塞北了,就是前面想要奪取瀛州莫州,都是一個極其艱難的任務。
要知道,後晉想要北上,最大的困難其實還是後晉自身——天災不斷,四處饑荒,又有官員搜刮百姓。
這樣的國力,怎麼可能能夠支撐得起後晉大規模作戰,還是北上遠離本土的戰爭!
就算得了一時之利,可後今在自身國力虛榮的情況下,哪來的兵力去守住新的地盤?
當年漢武帝出征匈奴,出了多少政策,殺了多少貪官,從各個地方搜刮錢財糧草,同時還要注意,不能將百姓壓榨的過於苛刻。
而即便那樣,等到晚期,漢朝的經濟情況也已經不容樂觀,如果不是形勢所迫,漢武帝怎麼可能會開始轉向休養生息,主動減少大規模作戰!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