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石函藏剑,其鸣如龙(上) 作者:未知 (呃,被爆了,强烈拉票,上面许多熟人的***,垂涎三尺啊……) 县太爷送银子,這事情别說石宏他爹,就是整個昌海县的人,都沒人听說過。 难怪张秀才這样愁眉苦脸,石宏他爹看着银子也发起愁来。张秀才道:“這银子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收了,哪有子民拿县太爷的银子的道理。不收退回去,有必定驳了知县老爷的面子,人家心裡不高兴……” 石宏他爹本来就一筹莫展,被张秀才這么一說,更是犯愁了,蹲在椅子上,吧哒吧哒的抽着闷烟。 石宏痛快道:“這有什么,您们就收了,在山谷裡建一座铁匠铺,专门为大夏军队打造兵器,然后竖上一块碑,张叔您不是会写文章嗎,写上一篇歌功颂德的,就說這铁匠铺是陈知县捐赠的,大大的将他吹嘘一番,然后再给陈知县敲锣打鼓送块匾,不就行了。” 张秀才眼睛一亮:对呀,自己活了几十年,還不如女婿明白。嗯,自己果然有识人之明,当初先下手为强,先把這個好女婿抢到手了。 张秀才的心思又转起来,拉着石宏他爹到一边去:“亲家,咱们這喜事啥时候办?” “啊?”石宏他爹傻眼。 张秀才当然不是要把自己才八岁的女儿就這么送进石家,只是想探探口风。石宏他爹老实巴交的乡下人,哪是张秀才的对手,三言两语,张秀才就放心了:傅搏虎只是那么随口一提,并沒有真的跟石家提亲。 张秀才心下笃定,這才心满意足哼着早些年从县裡某個不入流的青楼学来的*小调,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 接下来一段時間,石宏忙着将自己的炼刀技艺传授给乡邻,他本人则打造了数十柄宝刀,尽数卷了出去。 得他传授的村民们,虽然技艺远远比不上石宏,但是却也能够打造出普通军刀水平的作品了。技艺提升需靠苦练。石宏也正是因为不眠不休的连续锤炼,才能有今日的技艺。 张秀才這個准丈人,却在忙着筹备“昌安铸院”的事情。 昌安两字,既有昌乐安定的吉祥寓意,又在“昌海县”和“陈之安”两個名字之中各取一字,一语双关,张秀才对這個名字颇为自得。 他亲自捉刀,做了一篇赋,不外乎对陈之安歌功颂德,這篇文章,别說用傅搏虎的标准来衡量了,就算是用石宏的标准来衡量,也只能算是马马虎虎。但是胜在简单易懂,村裡人一看就明白,陈之安倒也满意。 最近這一阵子,陈之安也過得相当顺心,傅搏虎這一柄悬在头上的铡刀拿掉了。石宏的宝刀可是奇货可居,陈之安不傻,仅仅上缴了一柄,立刻在兵部引起轩然大波,诸多将军你争我夺,最后落在了小震波将军文舒勇手中。 那些沒捞着宝刀的各自施展神通,打听到了宝刀来处,纷纷派人上门相求,昌海县附近的几個卫所的千总,也是想方设法,拐弯抹角的托了关系来求陈之安。他一個小小的知县,何曾受過這等礼遇?飘飘然之下,自然对下月村,对石宏倍加重视,三天两头往下月村跑,石宏有什么要求,不问对错一律答应。县衙裡的皂隶们开玩笑,老爷在下月村的時間,反倒比在姨太太的被窝裡還多。 下月村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不少兵器商人也云集下月村,想方设法的要从石宏手中购买一两件神兵利器。小山村的宁静就此被打破了。 這一天,村子裡来了两名商旅打扮的中年人,一男一女,气度非凡,一看就是做大买卖的人。 男的生的虎背熊腰,高大魁梧,臂膀厚实,显然有一身好功夫。 张秀才在村子和昌安铸院之间开了一架客栈,吃住兼营,還雇了张叔等人做向导,带着客人们在周围的山裡游玩,生意十分红火。 這两人一进店,便要了天字号的上房两间,随即闭门不出。 客栈的前院是酒楼,专门有一個雅间是张秀才留给越看越顺眼的女婿石宏的,在這裡跟那些大客商们谈生意的。 如今,石宏一柄宝刀已经要价到了白银千两——陈之安這個知县一年俸禄也不過纹银百两。石宏他爹专门将以前家裡的菜窖改了一下,变成了银窖。 不過石宏对這些身外之物并不在意,反倒是发现自己的炼刀技艺已经停滞不前,达到了一個顶点。无论在怎样练习,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這更让他憧憬着另外的那個世界:神刀化龙的境界。 事实上,大道神君留给石宏的玉牌,也正是用修真界的法门,来炼制普通的军刀。本身就比世俗界的打铁技艺高出几個等级。 但是石宏打铁的方法還是世俗界的,這個限制无论如何也不能突破,石宏打造的刀,也只能限制在宝刀的境地,无法达到神刀的水准。 石宏每夜吸摄月华,然后又在打铁的過程之中锤炼。這已经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因为实在受不住张秀才的聒噪,他才不会来跟别人谈什么生意。后来也就习惯了,每半個月来一次,渐渐的這半個月已经成了下月村一個著名的“刀市”,所有的大客商都等着這一個机会,石宏半個月只炼制一柄宝刀,机不可失。 张秀才读书不成,做生意倒是头脑灵活。依托着石宏的刀市,很快将下月村其他人的良刀也打开了市场。结果刀市成了一個综合的拍卖场,除了刀之外,难得一见的高品质铁矿石也成了拍卖品,石宏的宝刀,成了压轴大戏。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页继续閱讀,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