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的文化宣傳及其精神傳統
關鍵詞:長征精神文化宣傳紅色文化
一、長征文化宣傳內容及形式
我國紅軍在長征路上遇到衆多艱難險阻,因紅軍的文化宣傳在長征路上的散播,使得紅軍得到了廣泛的羣衆支持,紅軍長征文化的宣傳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標語及口號
標語和口號是紅軍對內激發軍隊士氣,對外彰顯正義之師的舉措,而寫標語和喊口號也成爲了紅軍在長征路上的一大特色,許許多多深入人心的標語和口號都會對長征經過的地區產生一定影響。
2、宣傳畫冊
紅軍文化宣傳還時常利用畫冊,畫冊能用生動形象的畫面來表現紅軍的政治信仰,這些宣傳畫冊一般都將紅軍的政治目標大力宣揚,促使各區百姓增加了對紅軍,對無產階級的瞭解,增加了當地民衆對紅軍隊伍的好感。
3、歌曲、詩詞等文化作品
在紅軍漫漫的長征道路上,涌現了許多慷慨激昂的歌曲和詩詞作品,據不完全統計在行軍途中及之後創作的長征題材的詩詞歌曲有3萬多首。此外毛澤東、聶榮臻等多位中共領導人還寫了大量的長征詩詞,將長征精神濃縮至筆尖之中。
4、紅色報刊及羣衆大會
著名的《前進》、《紅星》、《紅色戰場》等佔地報刊都是紅軍在長征路上的內部宣傳文件,主要發揮傳達中共中央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作用。此外中共還召開羣衆大會,紅軍所到之處都會邀請當地羣衆參加會議,宣傳紅軍思想及政策,紅軍爲民除害、挽救民族、爭取人民當家做主的高尚政治理念得到了羣衆的大力支持和讚揚。
二、長征文化宣傳的意義
長征文化宣傳爲長征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而且爲中共領導的武裝革命奠定了良好的羣衆基礎,長征文化也在革命之路上形成了獨特的價值。
1、長征文化宣傳激發了紅軍戰鬥士氣
紅軍長征是一次艱苦卓絕的鬥爭,在紅軍的長征之路上,出現過多次重大危機,之所以紅軍全體將士能夠始終保持團結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得益於良好地文化宣傳所提供的精神力量,任何時候,精神力量都是支撐團體和個人的強大動力,長征時,由於左傾錯誤,紅軍上下士氣低落,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損失,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共領導力挽狂瀾,通過黨內機關報《紅色中華》、《紅星》等大力鼓舞軍隊士氣,加強紅軍文化宣傳,振奮了紅軍隊伍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和決心,可以說紅軍長征的多次轉危爲安都離不開長征文化宣傳[1]。
2、長征文化宣傳爲中共革命爭取了羣衆基礎
中共是代表着無產階級利益,人民羣衆對於中共領導的武裝革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爭取羣衆對中國革命的理解和支持是中共在長征文化宣傳中的重中之重。長征路上,中共建立多個革命根據地,加強了羣衆宣傳工作,使革命的火種紮根於廣大羣衆之中,紅軍的革命性質和政治任務在各個革命根據地都紮下了深厚的羣衆基礎。
3、長征文化對敵宣傳,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
紅軍在長征路上遭遇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紅軍最初革命力量較爲薄弱,紅軍文化宣傳是“沒有硝煙的戰爭”。通過對敵俘虜展開文化攻勢,使許多國民黨軍隊改變革命觀念,加入中共一方,從而中共避免了更多的流血犧牲,取得了多次戰役的勝利,促進了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
三、長征精神傳統對當今中國的意義及啓示
紅軍長征文化宣傳是中國紅色文化的優秀代表,其蘊含着長征精神並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在今天,弘揚長征精神,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已經成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寶貴的精神財富。
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進行正確的文化宣傳工作
我國處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以來,國力不斷增強,廣大羣衆對於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要求越來越高,目前面臨着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等衆多,因此,新時期下的文化宣傳工作要堅持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嚴格要求文化工作者站穩政治立場,把握政治方向,旗幟鮮明地堅持黨性原則。爲我國新時期黨政宣傳發揮重要作用。
2、文化宣傳要符合實際、貼近羣衆
長征中的文化宣傳無不印證着文化宣傳必須重視羣衆、貼近羣衆,只有紮根於羣衆之中的宣傳才能夠真正地達到宣傳的目的。過去中國革命離不開羣衆、如今中國發展也離不開羣衆。如何在羣衆中有效地開展文化宣傳,是關係到能否獲得羣衆支持的關鍵問題。堅持弘揚傳統的長征精神能夠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使我國的文化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3、弘揚長征精神是取得新一輪“長征”的保障
從紅軍長征到中國逐步崛起,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始終是黨和人民的強大精神動力,在新時期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黨和人民新一輪的“長征”。堅定中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長征精神傳統,繼承前赴後繼、勇往直前、衆志成城、團結互助、忠誠愛國的偉大民族精神,能使黨和人民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迸發出強大的力量。
結論
總之,在革命時期長征精神就是黨和人民堅定革命信念的重要精神食糧,如今長征精神又是激勵一代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長征永遠在路上”。因此,在任何時期都要以長征文化宣傳的正確理念和方式爲工作依據,促進當代中國文化宣傳工作的進步,並且套大力弘揚紅軍長征精神,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高鳳林.長征歷史低位和作用新探[J].新文化報,2014(07)
[2]粟榮.紅軍長征的文化宣傳及其精神傳統[J].紅色文化,2016(12)
作者簡介
顧明(1959-),男,漢族,江蘇省高郵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高郵市文化產業中心辦公室主任,助理政工師,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