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名將風範 (求訂閱)

作者:吳未的書
第380章名將風範(求訂閱)

  “報告軍座,應縣內殘敵已經肅清!”

  “好!”李默庵興奮不已:“立即向郭總司令、二戰區長官司令部、以及統帥部彙報戰況。”

  “前總指那邊?”

  李默庵眉頭緊皺,沉默着擺了擺手。

  楚雲飛對他這位黃埔一期的學長也沒有什麼所謂的恭敬。

  命令下達到十四集團軍總部之後。

  也不會直接向他下命令。

  這種感覺就很讓李默庵難受。

  就好像應該受到的照顧沒有被照顧到。

  他這個黃埔出身的嫡系將領和其他的將領之間似乎並無太大區別。

  並沒有被區別對待讓李默庵心中有些不滿。

  最爲重要的一點是。

  李默庵自持身份,一個黃埔一期的向黃埔五期的彙報個什麼?

  作戰參謀心領神會。

  當即轉身草擬電報。

  沒過幾分鐘。

  陳武(83師師長,同樣是黃埔一期學員,曾參加過東征、北伐,也是老資歷)邁步走了過來:“鈞座、炮三十團剛纔來了一通電話,他們接到命令要向朔縣方向運動。”

  李默庵毫不在意的擺了擺手:“想走就讓他們走吧。”

  陳武有些猶豫,甚至覺得有些可惜。

  他知道李默庵拉不下來這個臉。

  有重炮部隊幫助的情況下。

  他們少犧牲了三百名戰士。

  甚至還大大的增加了攻擊的速度。

  日軍方面很是擅長構築防禦工事。

  三個小時便足以構築出合格的野戰防禦工事,抵擋數倍兵力的圍攻。

  猛攻個三五天,還不如一炮省事。

  沒有重炮支援,單單憑藉他們的75毫米山炮。

  別說攻堅了,就是野戰,很有可能也會落入到下風之中。

  遲疑了片刻之後的陳武接着小聲道:“如果沒有重炮部隊的支援,我們接下來的進攻恐怕不會這麼輕鬆了。”

  李默庵的聲音瞬間冷了幾分:“沒有他們的重炮支援,我們一樣能打勝仗。”

  想要讓李默庵張嘴去請求楚雲飛,本身就是一件強人所難的事情。

  陳武心裏面自然也清楚,索性默不作聲的轉身離開。

  繁峙,十四集團軍總部。

  來自十四軍的戰報很快被送到了郭寄嶠的手上。

  “斃敵1500餘名,獲長短槍250枝、輕重機槍28挺,迫炮7門、載重汽車19輛,裝甲車4輛,小汽車7輛及其他軍用品無算,蔚爲大勝。”

  放下了手中這封來自前線的電報。

  此時的郭寄嶠心情非常的不錯。

  足足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終於將應縣周邊地區的日軍肅清了個乾淨。

  此前。

  他們的攻勢屢屢挫敗。

  若非得到炮三十團的那八門105毫米榴彈炮的支援。

  他甚至都懷疑能否真正意義上的將這羣日軍殲滅乾淨。

  “擬一封電報,向統帥部詳細彙報此戰之戰果。”

  “是!”

  “總座,應縣之戰結束之後,如按照戰前擬定的作戰方案,接下來我軍可就要向大同方向共計前進了。”

  郭寄嶠想起來戰前楚雲飛的叮囑。

  搖了搖頭:“現如今的戰局和之前的作戰計劃產生了較大的出入。”

  “可是那邊一直都沒有更改相應的作戰計劃,不知道是不是沒有擬定”

  郭寄嶠聞言思索了片刻。

  好像還有這個可能。

  楚雲飛的作戰風格向來如此。

  此前錢伯均在臨汾擔任戰術教官的時候就曾經透露過相關的情報。

  楚雲飛指揮作戰之時。

  非常喜歡隨機應變,用錢伯均的話來說。

  計劃永遠趕不上戰場形勢的變化。

  楚雲飛對各部隊之間通訊要求非常之高。

  每一支部隊抵達位置、甚至發起攻擊的時間都要精確到十分鐘以內。

  頗爲嚴苛。

  但截止到目前爲止,尚未有一支部隊出現過相應的問題。

  這代表着楚雲飛下的作戰命令。

  極大概率是通過短時間內的頭腦風暴,以達到深思熟慮的效果才下達的作戰命令。

  這就很可怕了。

  人的腦袋能有這麼高的效率

  郭寄嶠想到這裏隨後開口安排道:“先請示一下總前指,確認是否向敵軍防線繼續發起攻擊。”

  “是!”

  李默庵所期許的嘉獎終究是沒能夠等到。

  統帥部方面甚至都沒有精力關注晉北地區的大戰。

  岡村寧次頻頻調整部署,一副準備與第九戰區戰略決戰的架勢讓一衆高級將領頗爲不安。

  第九戰區方面也制定了相應的作戰原則。

  節節抵抗、誘敵深入、保持外線,後退決戰。

  即利用現有的陣地。

  尤其是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三條河流、逐步抵抗、消耗敵軍。

  保持主力部隊於外線。

  等日軍推進到我軍控制區域之後。

  全力總攻、左右夾擊,包圍並且殲滅之。

  本應該是戰略反攻戰區。

  現如今只能夠被動防守,以後退決戰的時候與日軍死拼。

  作爲第九戰區的司令長官薛嶽。

  自身也是很難接受現如今的敵我態勢。

  但沒有辦法。

  薛嶽以及九戰區的一衆作戰參謀、高級軍官們實際上非常瞭解日軍的戰術戰略思想的。

  甚至陸軍大學在雙方開戰之前,其內的日軍教官也確實是實打實的教學生。

  “攻擊第一、包圍第一。”

  實際上是日軍的戰術戰略準則之一。

  抗戰時期的國軍部隊也有着類似的攻擊精神。

  有敵無我,有我無敵!

  統帥部很快做出了相應的判斷。

  最後一衆國軍將領們一致認爲。

  岡村寧次的目標,就是爲了攻佔長沙,打開進攻山城的門戶。

  作戰之地點在於湖南。

  九戰區境內,指揮此戰的,自然還是薛嶽。

  常瑞元爲此發去了數封電報。

  確認戰況。

  在常瑞元看來。

  雖然日軍兵鋒正盛、作戰兵力充足。

  但位於長江以南洞庭湖和鄱陽湖之間的江西、湖北和湖南兩三省交界處。

  山川湖泊縱橫、星羅棋佈。

  大部隊根本就難以展開。

  日軍最好的進攻方向是沿着粵漢鐵路和兩湖的湖濱地區南下。

  但作戰區域頗爲狹窄,大部隊無法展開。

  而且爲了阻擋日軍南下。

  當地軍民提前做出了相應的決斷。

  他們破壞了鄉村之中的小路、沒有路的稻田地裏面已經灌滿了水。

  百姓們犧牲了一季度的收成,就是爲了打鬼子。

  這裏面還被埋設了大量的地雷。

  別說是機械化部隊展開進攻了,就是步兵想要發起攻擊。

  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小命夠不夠硬。

  有了這些準備,有了常瑞元等統帥部高級將領的支持。

  薛嶽對於此戰信心十足,躊躇滿志。

  他在常瑞元等一衆高級將領們的面前表態:“將戰地公、鐵、驛徹底破壞。”“使敵機械化部隊不能運用。”薛嶽之所以能夠成爲抗日名將,而且名氣這麼大。

  也和其善於總結有一定的關係。

  華北抗戰,日軍機械化部隊給各部隊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隨棗會戰,也是機械化部隊撕開的防線。

  “將戰地民衆物資疏散藏於公鐵路三十里外安全地帶,使敵無食可用。”

  提前進行疏散工作。

  是淞滬、金陵、徐州、豫東、乃至武漢會戰以來的血淚經驗。

  很可笑的是,仗打了一年、直到武漢會戰結束。

  國民政府才意識到提前疏散民衆是一件多麼正確的事情。

  “平時準備周道,戰時自然應對自如。”

  最⊥新⊥小⊥說⊥在⊥六⊥9⊥⊥書⊥⊥吧⊥⊥首⊥發!

  而這一次,薛嶽提前進行了準備,並且進行了充分動員。

  所以百姓們纔會願意幫助九戰區、幫助國軍部隊作戰。

  “不呆守陣地、不死用方案,徹底集中兵力使用兵力,採取絕對優勢,以反包圍破敵包圍。”

  這同樣也是武漢會戰的經驗。

  說起來,這還是史迪威當初面見常瑞元提出的建議。

  不過在此之前。

  白健生便已經有過類似主張。

  只是在其指揮之下。

  作戰部隊並非發揮出想象之中的戰術能力。

  當然了。

  薛嶽現如今自信的本質不僅僅是因爲判斷出了岡村寧次的戰術選擇,其實也和前面幾批的美國援助。

  以及蘇聯援助有一定的關係。

  現如今的第九戰區。

  不僅僅有六門150毫米口徑的重炮(2徐州會戰剩餘+2原本就有+2原本劃撥楚雲飛指揮的兩門德式重炮),

  還有大量的高射機槍、高射炮,迫擊炮。

  南昌會戰讓九戰區的將士們面對日寇依舊保持信心,士氣也相對高昂。

  另外因爲大量部署高射炮和機槍的原因。

  日軍轟炸難度增加。

  導致他們能夠按照原定的轟炸機會摧毀情報之中的兵站、倉庫,甚至是中轉據點。

  九戰區各部隊相對而言元氣保存的還算不錯。

  即便是沒有這些東西。

  薛嶽也一樣會選擇與日軍進行決戰。

  在薛嶽的觀念裏面。

  長沙絕不能夠輕易放棄。

  甚至預設陣地,都不應該輕易的交給日本人。

  因爲湖南地區是中國盛產大米的糧倉,爲國民政府源源不斷的提供糧食和兵源。

  若是丟了這個地方。

  不僅僅戰時經濟體制會受到影響。

  就連供給都會日趨苦難。

  持久抗戰該怎麼進行下去?

  若日軍主攻湘北地區。

  那麼決戰地點就預設在長沙以北的撈刀河下游地區,只有這樣的戰場才能夠展開大量的兵力。

  (圖爲第一次長沙會戰敵我雙方交戰示意圖)

  同樣的。

  如果日軍的主攻方向在贛北的話,決戰區域同樣進行調整。

  那麼就在長沙、上高一線與日寇進行決戰。

  而如果主攻方向是常德,那就在常德與日軍決戰。

  主打一個一步不退,退就是輸,退就是敗的理念。

  常瑞元最怕的就是薛嶽這個性子。

  主打一個死戰不退。

  薛嶽還尤其喜歡用中央軍主力。

  打的基本上也都是常瑞元的心血。

  可不管怎麼樣。

  薛嶽絕不可能向日本人投降,不會和日本人媾和的基本立場非常明顯。

  相當於支持常瑞元的領袖地位。

  這也是爲什麼雙方經常鬧矛盾,但常瑞元又不得不用薛嶽的本質原因。

  至於日軍方面。

  岡村寧次指揮的襄東作戰目前大本營已經蓋棺定論。

  此前針對第五戰區主力湯恩伯所部的第三十一集團軍的戰鬥。

  雖然未能夠將其全殲,但也算是完成了基本的預定任務。

  畢竟。

  在日軍方面看來。

  他們已經給予了湯恩伯重大打擊。

  所部已經基本上喪失了進攻能力。

  第五戰區的國軍部隊。

  現如今的狀態。

  在岡村寧次等一衆高級指揮官看來。

  實際上就是不堪一擊的。

  二十多萬的軍隊,十六萬的雜牌地方軍。

  一觸即潰都是好聽的。

  望風而逃纔是這個時期五戰區軍隊的常態。

  岡村寧次很清醒。

  他清楚的知道他們現如今的目標是隔着嶽州以南的新牆河與他們進行對峙的關麟徵第十五集團軍。

  名將,真正意義上的對手。

  平漢路之戰。

  臨沂反擊戰。

  徐州反擊戰。

  武漢會戰都給他們造成過極大的殺傷。

  而且最爲關鍵的一點就是。

  關麟徵所部從來沒有出現沒有完成既定戰略任務的情況。

  更沒有出現過潰敗的情況。

  即便沒有入選統帥部直屬戰役攻擊軍序列。

  也沒有一個小鬼子膽敢小瞧了這支部隊。

  第十一軍總指揮部。

  岡村寧次此時正站在一衆高級將領們的面前。

  他自信滿滿,有着揮斥方遒一般的豪氣:“從地形及敵軍陣地構築情況觀察,除西面洞庭湖畔局部地區之外,我軍不得不向憑藉山地據守的敵軍陣地進攻。”

  “這恰日俄戰爭時期,我第一軍渡過鴨綠江向山地進擊的情況。”

  “在這樣的地形之中,我們沒有取巧的辦法。”

  “唯一可行的方略便是,用一支有力部隊,利用水路向粵漢路沿線的敵軍陣地背後突擊上岸。”

  岡村寧次的具體設想其實很簡單。

  就是以主力一部正面發起攻擊,吸引第九戰區的注意力。

  牽制羅卓英所部的第十九集團軍,隨後向湘北地區轉進。

  第六師團則是承擔正面進攻的任務,目標是突破新牆河、湖南北部

  其實還是日軍的老套路。

  中央突破,兩側迂迴。

  戰術頗爲尋常。

  但配置兵力,調兵遣將這方面稍微有點講究。

  到了岡村寧次這個資歷和位置之後。

  自然也就無需顧慮太多

  而隨着作戰物資的傾斜、大量原定補充給華北方面軍的作戰物資被用於了華中方面軍。

  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杉山元對此頗爲不滿。

  數次發電希望大本營能夠更改此前的命令。

  但。

  得到的都是拒絕。

  他們拒絕的原因也頗爲簡單。

  根據現如今的情報判斷。

  晉北地區的國軍主力部隊因爲後勤補給等各方面原因。

  他們發起總攻的時間應當是一個月之後。

  在此之前,他們需要優先保障第十一軍的供給,以確保此次作戰能夠順利摧毀中國軍隊主力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