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惊 喜
据刘海說,长冈乡的几個村识字率更高,12-18岁年龄段的青少年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他们這裡七八成的识字率已经算是偏低的了,李卫华這才想起记忆裡兴国县可是苏区的“模范县”,這個独一无二的称号看来并不光光是因为兴国县的百姓最革命而已,文化教育等各個方面,兴国县都是中央苏区最好的。不過仔细說来,在江西苏区最兴盛的那几年,除了边缘县份和游击区,苏区青少年的入学率都相当地高,這是国统区那些受到外国资助搞出来的试点地区都沒有做到的。在這件事上,如今還在长征途中的“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居功至伟......
不管怎么样,村裡的青少年大多识字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李卫华对他们也愈发期待,甚至现在就早早教起了他们外语(日语裡的“缴枪不杀”人人都得說溜了,方便将来抓俘虏,至于更高的要求嘛,只要愿学,李卫华就肯教,不愿学也不强求,毕竟外语固然重要,也不需要人人都当翻译。除了日语,李卫华還教大家英语和俄语,由于他一個人忙不過来,不得不让学到半桶水的民兵们互相学习,這种特别适用于师资匮乏时的学习方法也由此萌芽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日臻成熟,为中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备将来抗战之用。更令人高兴的是,刘海還告诉李卫华一個秘密,原来当初红军离开时,兵工厂的大部分设备以及一门“重炮”因为无法带走,上面是要兵工厂将其炸掉的,但兵工厂上下却怎么也不舍得,另外也不想浪费有限的炸药,便将其中最具价值的那部分偷偷埋了起来,并告诉了刘海這個虽然已经被开除党籍却依然忠于革命事业的老人,以便将来有红军杀回苏区后可以取用。
虽然李卫华考虑到现在人手不足,而沒有同意刘海现在就将将那些宝贝起出来,但不管怎样,知道這件事后,李卫华便开始在民兵中间暗自留心,以期从中找出一些值得培养的军工人才,身为顶尖军工专家的他很清楚,虽說歷史上的人民军队主要是靠缴获的方式取得武器弹药,但**的军工系统也绝对功不可沒,而且随着自身的发展壮大与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其贡献是越来越大的,像三大战役這种双方兵力加起来超過百万的大战,若沒有兵工厂生产的弹药支持,光靠缴获是根本打不起的......
次日,李卫华便带着部分民兵出村与乡裡的另外几個村子取得了联络,发现其中只有两個村庄被白匪军破坏之后,大家心裡多少松了口气,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各村都同意加入李卫华倡导的联防体系,青少年们更是踊跃报名参加民兵排。這令李卫华颇为感慨,“模范县就是模范县,不必等到刀架到脖子上才知道抵抗(甚至有些人刀架到脖子上都不会反抗),但是如果沒有我带這個头,恐怕就很难說了。中国人只要有人带头,就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更勇敢无畏,但愿意出来领导大家的,却从来很少(即鲁迅所言中国旧文化中的重要传统‘不为最先’),都是等着别人先出头,自己再跟着干。一旦沒人领头,或者领头的死了逃了,中国人就立刻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的‘羔羊’,看来以后的思想教育当中要着重培养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xing才是......”
考虑到敌人有可能刚好在民兵排主力出来的时候打到刘家村,李卫华在出村前就作出了相应的安排,即准备三株消息树,敌人数量少于50就放倒一株,李卫华看到便会马上回村救援,敌人已经接近村子就放倒第二株,民兵们必须加快速度、急行军赶回村子,而如果三株消息树都放倒了,那就說明敌人数量众多或者武器精良,村民们会自行钻山沟躲避,民兵排也就不要回村送死了,先派人摸清楚情况再决定下面怎么办......
正因为有了這种简单方便的远程通讯方式,李卫华他们才敢一路向外,足足走出了数十裡远,结果却又发现了一個遭到袭击的村子,這次大家到晚了一步,村子已经全毁了,死不瞑目的村民举目可见,数以百计的妇女和儿童被团丁们像牲口一样串成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大概是准备带到外地去卖掉,除此之外村裡大概已经沒有幸存者了。看到這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民兵们无不义愤填膺,但李卫华還是立即压制住了大家的怒火,以免被敌人看出破绽。這個還乡团实力比上次那個强得多,不但人数足有四五十個,而且居然還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如果硬来的话就算民兵排人数增加十倍也未必是人家的对手。李卫华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反正大家现在也是民团的打扮,他就模仿当初见到的那個矮胖子的做派慢悠悠地走向那队刚办完事正准备离开的禽兽,沒好气地叫道,“娘的,来晚了,让你们抢了先,還有活着的娘们嗎?分几個给兄弟们也泄泄火!”
“滚粗,老子们還指着她们换钱呢,万一给你们這群丘八弄死了谁赔我?”,那個還乡团的头头不客气地回道,“不過嘛,只要你们出得起钱,這些娘们尽管带走,那边還有几個沒开封的雏儿......”
“哦?价钱如何?”,李卫华回头朝队员们使了個眼色,右手伸进怀裡假意取钱,却猛然抽出一把驳壳枪来,枪管死死地顶住那個還乡团首领的太阳穴,同时奋起一脚踢飞身旁的机枪手,伸出另一只手将机枪捞到手裡,大喝一声,“都不准动!”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