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重聚清源
钱芳儿便写信给叶柔嘉,想到带着钱多和孩子一起来清源县,在這裡开一间六芳斋分店。
叶柔嘉和叶和嘉正为這事做准备,但是身边沒有足够的人手,钱芳儿的想法与她们不谋而合。
两人出银子在县城买下两间店铺,一间作为六芳斋分店,一间用来开水果店,按照以往惯例,她们還在附近买下两座小院和一個作坊。
如今在大荣,不管在哪裡,只要有六芳斋分店,肯定就有惠家善堂和惠家敬老院。
沒過多久,钱芳儿一家就跟着龚记镖局的车马到了清源县。
赵友和松怡得知消息,也带着两個儿子一個女儿,跟着龚记镖局的车队从京城赶来。
叶柔嘉原以为赵友和松怡待几天就回京,沒想到他们刚到清源县,便找到人牙子,买田买地开始准备盖房子,一点也沒有回京的意思。
赵友负责新店,松怡负责善堂。
钱芳儿掌管作坊,钱多便主动揽下敬老院的事情。
大家各司其职,在新的地方重新开始。
不得不說,這些人的举动让叶柔嘉和叶和嘉十分感动,虽然之前与他们远隔千裡,但是好像一直都沒有疏远。
叶和嘉感慨,赵友這些人真是重情义!
六芳斋分店开张那日,轰动了整個清源县,晋王妃和逍遥伯夫人都沒有露面,但是也有人消息灵通,知道鼎鼎有名的六芳斋就是她们的产业。
六芳斋的点心便宜实惠,有料讲究,钱芳儿還根据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将铺子裡的点心进行创新。
就像京城的铺子一样,赵友請街上的百姓试吃,开业当日,大家都知道六芳斋的东西物美价廉,老少咸宜,因此在清源县一炮打响。
各家分店都专门派人来清源县道贺,赵旺也从扬州赶来,替分店吆喝整整一天,凭借他的口才,当日准备的点心和饮品,很快就一抢而空。
大家忙了一天,赵友本想做东,与久别重逢的老友喝酒,哪知道叶柔嘉早已让人包下清源县最大的酒楼。
众人济济一堂,好酒好菜早就备好,一眼看去全是熟悉的面孔。
赵友站起身,端着酒杯感慨道:“当初我們都是得到晋王妃和逍遥伯夫人赏识,才有了今日的财富和成就。”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如今大家儿女成群,生活无忧,我們不能忘记王妃和夫人的恩德!”赵友眼中含泪,說道。
钱芳儿想到两人对自己的救命之恩,還为她和钱多牵线搭桥,忍不住低头擦泪。
一番话让众人情绪激动,他们之中很多人還要回去,来去匆匆特别想见一见叶柔嘉和叶和嘉。
可惜她们现在身份不同寻常,今日铺子开张沒有露面,况且听說叶柔嘉還有了身孕,想见她们也不太容易。
众人吃饱喝足刚要散去,就看到叶和嘉扶着叶柔嘉从二楼下来。
“姑娘……”松怡眼中泛着水光。
“拜见晋王妃,逍遥伯夫人!”赵友回過神,带头跪了下去。
众人跟在后面齐齐行礼。
大家沒有想到两人就在這裡,再看叶柔嘉虽然怀着孕,但是面色红润,眉眼带笑,一看便知她在這裡的生活定是安逸闲适。
叶和嘉除了发式有了变化,笑容和气质一如从前。
“各位无需多礼!”松月弯着眼睛說道。
身边人端来两张椅子,叶柔嘉和叶和嘉落座后,众人才起身坐回原来的位置。
這当中一大半人原来都是六芳斋的小伙计,后来被赵友和钱芳儿培养出来,如今已是各家分店的掌柜和大师傅。
“许久未见,你们可好?”叶柔嘉笑着看向众人。
众人纷纷点头。
叶和嘉還记得当初六芳斋开年会的时候,還是小伙计和学徒的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点心礼盒,還有年终奖金,高兴得手舞足蹈。
几年未见,他们褪去了稚气和生涩,已能独当一面。
六芳斋因为有了他们,才能日益壮大,成为大荣朝首屈一指的点心铺子。
叶和嘉站起身看向众人,說道:“有句话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們铺子赚了银子,也不要忘记回馈百姓。”
“是是!”众人点头,他们一直以来都拿出铺子裡的一成盈利,捐给善堂和敬老院。
善堂和敬老院的情况,也作为分店掌柜的考核任务,而他们孩子可以在善堂裡免費读书,這也让他们省下一笔束脩。
因为是做善事,当地的名儒也乐意来善堂,教孩子们读书,這让很多上不起私塾的穷苦孩子,有机会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分店掌柜们都觉得這件事意义重大,所以也一直遵守着這项规定。
赵友对各地分店的管理到位,掌柜们也是他亲自培养挑选出来的,值得信任,叶和嘉也不知道再說什么,只能勉励大家奋进努力。
赵旺突然举起手,对叶和嘉說道:“夫人,我有话要說!”
叶和嘉示意赵旺,让他說下去。
“王妃,夫人,近来在扬州一带,有百姓传言說惠家善堂和敬老院其实是秦王妃主持开办的,跟您二位一点关系都沒有……”
赵旺话還沒有說完,就引起众人纷纷出言附和。
“我們那边也有這样的传言!”
“当初名字還是你们和白家大小姐起的,怎么就成了秦王妃开办的?”有人不满道。
叶和嘉看了叶柔嘉一眼,她似乎早有预料。
松月抬手让七嘴八舌的众人安静下来。
叶柔嘉笑着說道:“无妨!都是在做善事,况且秦王府和公主府這些年都捐出不少银钱,秦王妃名下的灵芝药房也出力颇多!”
她环视众人說道,
“重要的不是创办人,而是那些为善堂和敬老院捐银子的人!”
說完又看向叶和嘉。
叶和嘉点点头,有人帮着秦王府散布谣言,目的固然不单纯,但是秦王夫妇为善堂和敬老院做出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
他们在各地办善堂和敬老院,都得到当地官府大力支持。
在秦王杨昭的提议下,朝廷拨出专款,并且为给学堂裡的孩子提供课本和书籍。
争這些虚名对叶柔嘉来說,根本沒有什么意义,反而会让她和杨叡,被秦王党猜忌……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