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一百四十六节 科技部

作者:吹牛者
正文第一百四十六节科技部 科“······元老们对光学工业的重要性有着充分的认识。早在计划期间,在执委会的关心下,由科技部牵头,由机械工业部、冶金部和轻工业部配合,穿越者们从无到有地 建立起了自己的光学工业……” 摘自《当代工业史=光学工业卷》 当然,這种冠冕堂皇的套话读者都是直接略過的。第一代的穿越众们都明白歷史跟官史的区别,穿越众的后代们或者从自己的父辈那裡知道了真实的故事或者根本就不關於。只有那些被授予最高权限得以进入万象大图书馆查阅最原始记录的歷史研究者们才知道歷史的本来面目。 事实上,帝国光学工业的开端不過是几副老花镜而已。 百仞工业区裡,日日夜夜都冒着黑烟和白气,机器运动的喘息声和振动声终年不止。這裡是沒有黑夜的,锅炉燃烧的火光、电灯光和煤气灯光驱走了夜色。煤气机驱动的轨道车牵引着平板车在轨道上疾驰,时而又发出刹车的吱吱声。 在工业区的一個比较安静的角落裡,是科技部直属机加工车间。所谓科技部,是制造总监部下属的一個“尖端部门”。 所谓尖端,就纸面上是說该部门负责的都是目前难以批量制造的工业产品。穿越者们或者受限于原料供应,或者受限于自产材料性能,或者是受限于加工能力,只能将其作为“预研”。确切的說,就是摸索在临高有限的工业水平條件下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列入科技部“预研”的名单的,有各种仪表、精密工具和仪器、光学仪器、通讯设备、电力和照明设备、计时器等等。 科技部是钟利时负责的ˉ正式头衔是科技人民委员,他是一位博士,虽然并非元老院裡唯一的一位博士,但是他总是很喜歡提醒大家他是位博士,久而久之大家就半开玩笑的叫他钟博士。 钟博士在科技部的主攻方向是钟表和蓄电池。特别蓄电池,他有着深厚的研究。现在临高、香港、三亚等地的有线电报的收发报系统用得正是他开发的丹涅尔电池或者叫“钟氏一号”电池。 “钟氏一号”电池投产成功之后,钟博士的主攻任务变成了计时器和无线电。 這两個项目是临高的工业、军事和民用体制中最急需的精密仪器之一。航海上需要精确的航海钟来进行航海定位和导航。而工业生产上的精确计时也有很大的需求。至于无线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元老院的外派人员和驻外站点只能依靠从另一個时空带来的无线电来保持和“中央”的联系。他把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中去了,還占用了科技部的好几位理工方面的元老,以至于他许诺的好几台钟楼用得大钟就此沒了下文,一個個钟楼就此空荡荡的成了望塔。 科技部原本就人丁不多人员和资源向无线电和计时器倾斜之后,光学项目就变成了乏人问津起来。 科技部的专属车间区域已经靠近百仞工业区的尽头。在高高的围墙外面,就是用竹篱笆和壕沟标记出来的五十米宽的“警戒区”。警戒区内是不允许土著随意进入的。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农委会将這一地块开辟为田地,种植蓖麻、大豆、黄麻等经济作物。這些经济作物大多是直接供应给工业企业使用的。蓖麻油、豆油和黄麻都是工业生产上的重要物资。 “师傅,您喝水。”车间裡,穿蓝布工作服的年轻人恭恭敬敬地将一個木托盘端到另一個穿蓝布工作服正拿着游标卡尺测量零件的黑瘦汉子面前。托盘裡放着一玻璃瓶的淡盐水和一瓶冰镇的格瓦斯。被叫做师傅的黑瘦汉子应了一声,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拿起盐水仰头就灌咕咚咕咚一气下去大半杯。喘了口气,把剩下的盐水喝完了。他又拿起格瓦斯,却沒喝,只是拿在手裡让手掌感受冰凉妁感觉。 這种享受是十多天前才开始有的。钟博士几经争取,企划院终于批准在科技部所在地安装了一個小型的煤气冷库科技部裡有许多较为精密的设备和仪器要求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使用大量的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必不可少。每天从食品厂大冰库取冰费时费力不說,路上還要损耗不少。有了這個冰库,不仅满足了生产上的需求,连带着還有了這么一点小小的享受。 “俊杰啊,你也别忙了,一起来歇会。這大热天的身体要紧。”看着年轻人已经被汗水洇得发黑的工作服,黑瘦汉子說道。 一边年轻人已经把托盘撤下去拿起扇子正在给师傅扇风: “俺不累师傅您歇着。” “大家都歇会。”师傅拿起刚刚做好的工件,眯缝着眼睛对着天窗上投射下来的阳光仔细察看。 “手艺不错你這钳工手艺再有几年也能独当一面了。 “都是首长们教得好。”徒弟恭敬地道,“俺爹手艺比俺好多了,要不是眼睛不好做的肯定比俺强。” “是可惜了。”师傅一时沉默了。他认识徒弟的父亲,才40多一点的人,由于過去长期营养不良、劳作繁重,眼睛已经老花了。 “多亏有了首长,要不俺全家早就饿死了。”徒弟說话越发恭谨。 师傅挥挥手。“不說這些了。” 他知道他的徒弟一家是逃亡的山东匠户,一家六口一路颠沛流离跑到广东成了流民,只剩下父亲和两個男孩。如果不是广州站收容,本已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三口人根本沒可能活到今天。大孩子进了厂跟他做徒弟,小的去了学校,而老的虽有一身上好的手艺但眼睛不好,只能在轻工业部的厂裡做点力所能及的活。 那天下工以后,师傅背着手在前面走,年轻的跟班在后面挎着包、拎着洗干净的饭盒、水壶。 “老林!老林!”后面有人在喊。“林汉隆!” 林汉隆回過头去,是科技部的同事伍子衿。 伍子衿是個“撸党”,他和梅林、姬信、崔云红等人一样,是极少数至今不购买女仆的成年男性元老—在临高·成年的元老们,包括女元老在内绝大多数都购买了女仆。所以他们的与众不同显得特别引人注目。虽然他们不买女仆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有人是对女人沒有“性趣”,有的是暂时丧失了兴趣,有的是审美趣味与众不同,也有的“宁可自己解决,也不凑合”·等着以后有更好的女仆出来之后再买。 萧白朗有一次在农庄咖啡馆喝醉了,就把他们给单独立了一党叫“撸党”。于是這個名词就传开了。 伍子衿在旧时空是电气工程应届毕业硕士毕业生。是电力电缆专业方面的。他在电缆厂和变压器厂以及变电站都实习過,熟悉电缆生产流程,但是实际经验有限,半桶水都沒有。就在科技部混事,搞“电力设备开发”。他還是元老院办公厅足球队的主力,任左边后卫。 林汉隆看他提着一網线袋的脏衣服,還散发着一股浓烈的汗臭味。 想起来他今天是去给科技部的足球队当教练去了在陈思根的大力提倡之下,足球、英式橄榄球和棒球运动开始从学校向各工农业和行政部门开始推广。 “看了88S沒有?海军那帮人在吵着要给船上装火控系统呢。”他兴致勃勃的說道·“還要搞机械式的火控计算机呢!真来劲。” “火控?望远镜還沒拿出来呢。還真是陆军土海军洋啊,這一日千裡的劲头咱追不上。” “說起来你是学光学的吧?搞這些那是你本行。” 林汉隆苦笑。“我在东莞什么沒搞過?手机、计算机、数码相机……样样都搞過山寨货。要說一般光学仪器也沒什么难得,問題是我們连光学玻璃都沒有,拿什么搞。就凭那几個已经很像样的官僚,一五计划弄完能想起来這茬就不错了。” 這话倒不是吹牛·林汉隆自从某二流大学毕业之后,长期混迹珠三角地区的小电子厂,当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经理”等等,主要工作是在珠三角的各個山寨电子厂裡做山寨手机、山寨电脑、山寨這個、Dke那個。从笔记本电脑到数码相机,几乎沒有他沒搞過的消费电子产品。光学仪器、电子设备這些产品他也或多或少的接触過。 “不会沒有光学玻璃吧?我记得元老是可以配眼镜的······” 当初的穿越的时候,考虑到元老中的近视眼很多,虽然在D日前有些人去做了近视矫正手术,但是不少人对矫正手术心存疑虑·不愿意去折腾。为此在开列携带物资设备清单的时候還特意带了全套的验光、磨镜设备和大量的树脂和玻璃光学镜片。确保在几十年内都可以为元老配各种眼镜。有视力問題的元老往往也自己带了足够一辈子用的备用眼镜。 “那能有多少·這些光学设备和物资都是为五百個人准备的,现在等于是要为几十万人服务·怎么够?” 林汉隆摇着头告别了伍子衿。回到宿舍以后一反常态沒有吃饭洗澡打牌看片一條龙,而是匆匆吃了饭,拿出尘封多日的专业手册翻看了起来。他的女仆不敢打扰他,只是时不时地给他填茶倒水。 第二天的午休時間,林汉隆找了一块玻璃板临高造平板玻璃不算稀罕货了。车间仓库裡就有。林汉隆精挑细选,几乎找遍了科技部库存的所有玻璃板,挑选了最为澄清无色的玻璃板。 铁尺一划,翻過来平放在木板上,划口对准木板边缘,轻轻一敲一长條玻璃就下来了。如法炮制为几下,长條变成了八個一寸见方的玻璃片。 下午林汉隆找了個時間带着徒弟去了一趟工业口的备料总仓库。各种现代物资是企划院严加看管的对象,沒博若干头头签字谁也别想拿出来一個螺钉一把扳手。但穿越众们对本时空能生产制造的东西就随意得多。 仓库裡的普通物资只要在某個限额以下工业口的元老可以直接填写领料单签字领取,林汉隆身为科技部的工程师,备料仓库也是常来常往。他向仓库的管事点了点头,一個中年的归化民库管立刻跑了過来。 在临高沒什么轻松的工作,库管除了管理库房之外,還要客串搬运工。空下来的时候顺便再干些不需要设备的手工活。這些全部是列入工作定量的。企划院裡的前血汗工厂的HN经常会抽查各工种的劳动效率和劳动量,确保沒有人過得很空闲。 林汉隆的徒弟不等吩咐就到一边推来一辆“紫电改”,跟在林汉隆和库管身后进了仓库。 工业口的备料总仓库過去只是個棚子·最近才翻建为红砖锻造铁桁架结构的标准库。顶层的板瓦下還敷设有保温隔热层。外面烈日炎炎,走进高大幽深的仓库,立刻觉得一股凉意,汗都消下去了不少。 备料仓库按照储存物料的种类在内部分隔为若干個子库,木制和铁制的货架密密麻麻的排列着,上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资。這些都是在本时空搜集、生产和加工出来的。 林汉隆知道自己要的东西在哪裡。他直接走到货架前一指′說個数量。徒弟立刻上前搬到车裡,库管相应地在书写板上填单。一会的功夫林汉隆已经拿到了所有自己要的东西。三人又回到仓库外。林汉隆跟库管进到办公室,库管回到自己的桌前开始抄写一式三份的发料单,另外有人過来为林汉隆奉上茶水,他的徒弟就推着车子在外面等着。時間不长发料单抄写完毕,库管把发料单送到林汉隆面前請他签字,再呈交给管事盖章。另外有人负责核对发料单与车上的东西数量与种类相符,然后啪啪啪又是三個章。 回到车间,林汉隆告诉徒弟今天要加班·然后忙正事去了。作为一個多面手,科技部裡還有数不清的事情在正等着他。他只能等到晚上下班之后再忙這個新的设想。 下班的汽笛响過。林汉隆找了個合适的煤气加热炉,在上面架起一口铁锅。铁锅裡放的是刚领来的蜂蜡和松香,按比例配好投入锅中這是玻璃的粘接剂。 他打开煤气火,耐心的等混合物融化了搅匀·再用铁勺舀出一些来倒在一块玻璃片上,然后用另一块玻璃片压上去。此這般将所有的玻璃片都贴到一起。 林汉隆撤掉铁锅,给炉头上加了一個铁罩子,又拿出一块铁板架上去。用小火给铁板加热。看到火候差不多了,林汉隆戴上防热手套,把贴到一起的玻璃放在铁板上让粘接剂再次融化,然后放到螺旋压力机上小心的转动手柄将玻璃片用力地压在一起再用夹具固定住。 等着玻璃片彻底固化的时候他去外面抽了一支烟,吹吹临高傍晚的清风。抽完烟·又喝了一杯茶。 最后所有的玻璃片都紧紧贴在一起·边缘全部对齐,成了一個玻璃立方体。弄完這些·他又在立方体长轴的两端用墨线划出十字线找出中心,然后用墨圆规划出一大一小两個圆圈,再滴上一些融化的粘接剂,把两個圆柱形小铁块粘在玻璃两头,正好盖在小的墨线圆圈上。 林汉隆让徒弟收拾好炉子,自己拿着玻璃立方体踱到砂轮机边上。因为已经下班,砂轮机沒有人用。這台砂轮机从砂轮到机器都是从旧时空带来的。林汉隆忽然想起来钟利时說過要开发砂轮的事情眼下事太多,以后再說吧。 他把玻璃小心夹好,开动砂轮机。首先是切掉立方体的四條棱,截面就由正方形变成了八角形。然后继续切,八角形变成十六角形。每一次都做得很小心,进刀很慢,冷却液也一直开着。看看差不多快到先前画好的大圆圈了,林汉隆开始让工件转动起来,很快就磨出一個像模像样的圆柱形。他关掉砂轮机,拿出工件量了半天,觉得满意了才把东西都收起来,招呼徒弟下班。 第三天林汉隆交给徒弟一项任务,让他用铁锤把领来的一堆石榴石统统砸成粉末,再用铁球和铁臼尽量的磨细。石榴石是远程勘探队在野外作业时发现的,因为知道這個东西在工业上有用,就带回来几十公斤样品。 石榴石硬度比较高,古人就用它做磨料加工玉石,它自身也是一种宝石。 宝石级的石榴石属于中高档的宝石。工业级的石榴石在很多方面都有运用,因为它的硬度有7,所以主要是用于碾磨类材料和切割材料。远程勘探队开采来得這些只能算是工业级的石榴石砂。质地不纯,包含了不少杂质,颜色也不纯净。纟。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