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节 船只(二) 作者:吹牛者 “用不上了?!”不少人面露失望之色。华丽的铁甲多炮塔铁甲战列货船就這么烟消云散了? “为什么要坐滩呢?”有人提出异议,“船一旦坐滩搁浅之后,再浮起来不就很难了嗎?现在是沒有足够的船员,暂时开不动,不等于以后不能用么。” “就穿一下,然后就当旅馆用?太浪费了!我等穿越众沒有无敌战船,如何和海盗浪战?” “有了這船,什么郑芝龙,刘香、荷兰、英国,统统都是渣!” “能不坐滩么?”文德嗣问道,“海南西部有不少良港的,光临高就有好几個深水港开发区。是叫金牌港吧?還在广州搞過招商。那裡应该有足够多的深水泊位。” “沒那么简单。” 蒙德知道大伙对海运、港口设施的了解基本上都是空白,对此先稍做了解释 近代以前,除了极少数地理水文條件特别优越的港口,大型船舶能够直接靠泊岸边之外,世界上多数的港口,大船都得下锚在港内水较深的地方,再用趸船和小艇逐一将船上的货物和旅客转运到岸上。一直到近代,许多大型港口内還要专门配备供旅客上下大型邮轮的港内渡船和货物趸船。這样的效率当然很低。所以现代港口内要修筑各式各样的码头配套设施,即使是最简单的配备,也得有几條栈桥。 穿越众打算登陆的临高,处于海南岛的北部地区,琼北地区的港口,东起木栏头,西至兵马角,沿岸有一系列向内陆凹入的港湾岸段落,自东向西有铺前湾、海口湾、澄迈湾、东水港、花场港、马袅港、红牌港以及后水湾。 沿着這些海湾,大大小小的港口不计其数。但是多半属于小型的天然港口,只有些渔船停泊,明代海南岛虽是中外海上贸易的重要中途站,许多商船都会在這裡停靠避风和补充食水,但是本身的海贸却并不发达,而且主要集中在琼山的神应港。临高境内各港湾几乎都保留着原始的面貌。 “明代的這些海南港湾裡不会有什么港口设施。而且琼北地区的港口,水深普遍不大。文总說的金牌港开发区,实际就是红牌港,该港港区经過一期的开发疏浚,也刚刚形成5000吨杂货轮的停泊能力。” 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窃窃私语,许多人一直以为红牌是個天然良港。事实却并非如此。红牌半岛向北突出在开阔海域,岬角岸段常年受到风浪的强烈侵蚀,形成浪蚀陡崖和海蚀平台。被侵蚀的熔岩碎屑随波流运移到半岛西侧堆积,形成一片砾滩,而比较细的泥沙则向红牌港内运移,湾内成为中、粗砂堆积的滩地。半岛西侧的红牌屿是玄武岩海蚀平台,其前缘海域水深條件较好,多为5米以深的海域。而红牌港港内的受到沿岸漂沙淤浅,水深只有2-4米了。 本来执委会计划選擇金牌港(即红牌港)作为船只停泊的港口,蒙德的這番话完全打消了他们的计划。2-4米的水深條件,别說万吨轮,二三千吨的船都很困难。 “而且港内形成的大量滩地,将使我們的卸货工作变得很困难。” “在临高的這些港口,水文條件最好的是后水湾地区。在湾内邻昌岛东西两侧都有10米水深的深槽向湾内延伸,该岛南部的波影区为泥沙堆积的浅滩,水深仍有7-8米深。沿岸都是珊瑚岸礁,抗侵蚀能力强,海湾内的泥沙来源较少,岸滩的冲淤已趋向稳定状态。应该說后水湾地区是临高最好的天然深水港。对穿越者来說,后水湾有邻昌岛作为天然的港口屏障,在上面建造炮台可以有效的对海面攻击进行防御,比红牌屿這样的小礁屿要强得多。” 什么是专业,這就是专业!不管是优秀的军队组织還是高效率的社会生产组织,合理分工――在工作岗位配制专业化的人员都是基础和前提。执委会深刻的体会到了這一点。会议室裡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气氛。 “看来這個世界上的事情不能想当然啊!”马千瞩发出感慨。 “我們把港口基地选在后水湾?既然此地的條件优越。” “不,不行,”文德嗣连连摇头,“后水湾作为港口很好,作为登陆基地條件不合适――沒有水。” 临高的后水湾地区在古代沒有较大的天然河流,是县内比较干旱的地区,该地区附近的村落长期受缺水的困扰,一直到解放后,才打了深水井,开凿了多條灌溉渠道,解决了该地的缺水問題。 沒有足够的淡水,做什么都很不方便。而且這個地方离临高县城和未来穿越者的主地基也都嫌远了点。联络运输起来不大方便。 “那你的建议呢?”此刻的询问的语气已经从随意变得尊重起来。 “未来的主基地设在哪?” “百仞滩。在文澜江的下游地区。” “想要最近的话就是博铺港好了。”蒙德想了想,“博铺港实际就是文澜江的河口,在港口分類上是河口港,這裡长期是海南岛和大陆进出的要津,也是天然的避风港。该港的中心深水槽的能有6-7米深,但是港内沙洲纵横,锚地很小。” “這個深度足够万吨轮了吧?我记得吃水7米左右。” “沒错,如果是浅吃水型沿海杂货轮還能更浅一点。問題是我沒有当地水文资料――不对,是沒有明代的水文资料。而且即沒有引水员,轮机人员再是凑合的话,就算是现代化的港口也靠不了岸――现代很多船只入港靠码头的时候,也是用顶推船把它‘推’靠上去,我這样的操船水平,船进港之后不坐滩不搁浅就是RP大爆发了。” “轮船少說得好几千万吧。花几千万搞個大和旅馆?” “其实我的建议是用驳船。平甲板或者敞口驳船都可以。”蒙德大胆的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华丽,被众人一致鄙视的建议。不過他视而不见。至少在他的专业领域,還沒发现谁是内行的,這大大的壮了他的胆气――說错啥也不会被人狠拍了。 “是用拖轮拖的?那不是在河裡的跑的嗎?” “我說的是海运驳船,一般是用在沿海地区,载重吨在1500-8500吨之间都有,有一些驳船是有动力可沿海短程航行的。這种船吃水非常浅,1500吨的吃水不過2米。” 一艘典型的自航甲板驳船性能如下: 实际载重:1500吨 总吨:1411吨 净吨:342吨 总长:61米 型宽:13.6米 型深:3.2米 吃水:1.832米 适航区域:沿海航区 主机功率:330KW 运送各类干杂货和集装箱都沒問題,缺点是速度很慢,续航力短,耐波性较差,只能在用于短途沿海货运。当然這对穿越众来說都不成問題。 但是综合考虑下来,决定還是以杂货轮为主要選擇对象,只有在预算不够的情况下才购买自航驳船作为候补。原因很简单,自航驳船沒有起重装卸设备――完全依赖港口的装卸设备。对穿越众来說,去徒手卸载成千吨的物资基本就是神话,更不用說某些几十吨上百吨的东西,再多的人也扛不下去。而杂货轮一般都设有吊杆和各种装卸设备。 “我有一個想法。”体育组的赵德因为曾经在水警区服役,属于穿越众未来的海军班底,所以也参加了這次船只选型会议。 “就算货船不搁浅。拿货船做军舰也根本不实用。”赵德掸了下袖子上灰尘,“大型货船吃水深,操船复杂,转向掉头也不见得能比帆船快多少。船再厉害,对手吃到一次苦头還会来跟你正面硬拼嗎?他们有数量优势,完全可以在航线上和沿海进行海上袭扰战,打起来我們就顾此失彼了。就算出海打掉它几艘,余下分散逃开往浅水的地方一躲,你能拿他怎么样?吊救生艇下去追么?我們要的是制海权,這么一艘孤零零又费油又费人力的船,太浪费。” 华丽的铁甲多炮塔战列货船被人批斗了,所有人都感到痛心,但是一想這位前海军军官說得也沒错。 “我自己是渔民,当年自己在生产队就开過渔船。在部队服役的时候又看到海军也用渔船,200-400吨的船,续航力大又耐风浪,用来当穿越海军的主力不是比啥铁甲多炮塔战列货船强么?别的不說光速度就快得多,用油也少。” “還能捕鱼!” “对,還能捕鱼,這类船一般都是拖網船,经用的很。” “渔船不大好买。”蒙德反对道,“渔政上的手续太复杂了。” “沒关系,我們买之后不做渔业用途申报就是了,反正穿過去了拿它干啥都行。” 這個問題在执委会中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徒然增加行动的复杂性。但是执委会的多数還是表达了支持意见――穿越众要作为基地发展的海南,周边海域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北部湾至今還是重要的渔场,每年中越渔民都会在那裡发生渔业纠纷。想来17世纪只会更加丰富,有一艘或者几艘渔船可以丰富穿越者的蛋白质来源。现代渔船轻捷灵活,操作简便。完全可以充当穿越众的早期近岸海上力量――要知道琼州海峡最窄处不到18公裡,很小的船都能轻易過去。沒有船只在海上进行早期预警,恐怕要等敌人进入岸边视野才会被发现,十分被动。 于是方案就這样确定下来。赵德被委托进行渔船的选型,同时提出相关的备件、物资采购清单。会议结束之后,在蒙德的建议下,选拔了一批身体條件好,对航海有一定兴趣的穿越众去参加培训――蒙德利用工作便利,找了一個自己家裡就经营几條沿海货船的朋友,把人送上船去一对一的直接培训有关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