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节 侦察队 作者:吹牛者 “临高。”北炜拿着俄罗斯产的红外线望远镜,喃喃自语。红外望远镜下的景象有点模模糊糊的,但是大致轮廓都看得清。 北炜過去也曾经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从保留完整的山西平遥、湖南凤凰到仅剩下墙基的古城,见识過各种各样古代城池。但是象临高這样的县城還是第一次看到――椭圆形的,东西长,南北短。形象的說,象個橄榄。 整座临高县城座北朝南,背靠高山岭,面对文澜河。河流在這裡自南弯曲向东北流去,形成一個拐弯,江水环保抱城池,“因河为池”,沒有专门的护城河。 目测城墙的高度,大约在7米左右。城周长很小,北炜估计也就1.5公裡之间。小虽小,设防并不差,各城城门都有谯楼,似乎還有炮位,墙体全部包有砖石。明代在城市设防上是很舍得花人力物力的,就连這样的边陲小县都是壁垒森严。北炜想起自己旅游去過宇宙大国的一個古城遗址:乱石+泥巴胡乱堆砌起来的所谓城墙還沒自己读過书的小学的围墙高,城门就和火车路基下的過街隧洞一個样子。真不愧是周游世界向四大文明古国散布過文明火种最后退隐半岛上的宇宙第一大国。 (注:明初临高县城初建时高仅一丈,嘉靖时为御倭寇,城墙增高至二丈,同时增修谯楼,并将城墙以砖石包砌) 此刻,从红外望远镜裡可以看到城墙上篝火灯笼一個连一個,士兵们在来回走动巡逻,看起来守御很严密。不過,即使他這個从沒研究過古代战争史的人,也看得出城门的设防有很大的漏洞。东西两门分处于橄榄的两端,完全向外凸出,两翼毫无掩护,攻击者完全可以集中猛攻尖端的城门,完全不必顾虑两翼的火力。至于面对文澜江的南门,又在整個‘橄榄’的中腰部最凸出处。 东门外模模糊糊的有一些建筑,但是全无灯火,一片死寂。南城门外的文澜河上,還有一座长长的连拱石桥,這是永乐年间县丞陆昇在元代太平桥木桥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桥有九孔,名为临江桥。 (注:此桥又名文水桥,清代整修,50年代被加高加宽,一直用到20世纪60年代末,1970年這座保存尚好的古桥被拆毁。) “看来县裡已经知道我們来了。”李军小声說。 “别說话,注意警戒。”北炜调整着望远镜的焦距。 黄昏的时候,马千瞩找北炜,要他带一支精干的侦察队沿文澜河向内陆挺进,直插临高县城下。 “以最快动作插到临高城下,监视县城动静。”马千瞩叮嘱他,“沿路的勘察不是你的任务。” 接到命令之后,他立刻从军事组抽调了3名刚休息過的人员,又从通讯组裡调来1人。挑选了必要的装备稍做准备之后,在夜幕降临之后就出发了。 “你们的任务不是打仗,以监视对方动向为主,沒有必要不要杀人。” 根据這一任务性质,侦察队员都换上了迷彩服,除了步枪之外,還特意带了一支带瞄准镜的Saiga-308步枪,另携带红外望远镜和2瓦电台一部。 夜间越野对一般人来說可能有些困难,对于军人来說并非难事。更不用說他们還每人装备了一副微光夜视镜。稍微困难的是手裡沒有這個时空的临高地圖,行进途中很难判断自己的方位,因此北炜决定尽量沿着河走――按照本时空的地理资料,沿河上溯12公裡就是临高县城,途中還有百仞滩這样的明显的地标可以作为参考。再配合指北针和地圖判读,沒有向导也不会迷路。 如果是一般的道路,12公裡即使是普通人徒步3小时也能走到。眼下虽沒有道路,但是参谋旅行的时候他们就发现,文澜河两岸基本沒有复杂地形,最多有4個小时也够了。 实际上他们比自己想像的還要快,在佩戴夜视镜的情况下小队沿着河行军,一路上沒有休息,3小时就已经看到临高县的灯火。 隔江選擇了一处小山坡,這裡是一处杂木林,正处于县城南门与东门中间的位置,与城墙隔江相望,可以清楚的监视南门和东门。侦察队员们在這裡构筑了观察阵地,又洒了驱逐蛇虫的药粉。9月的临高夜晚气温已经很低,露水很重,队员们用雨布搭起小棚子,开始轮班守候。 “队长,指挥部叫通了,要我們汇报情况。”担任报务员的李运兴报告。 “這是北炜在电报机旁。” “這是马千瞩在电报机旁,你们情况怎么样?” “很好。侦察队于农历9月1日21时12分抵达临高,”北炜低头看了下自己的手表,“目前正在观察中。” “临高目前的情况怎么样?” “已经进入戒备状态,自西向东的南城墙上有大约20人在巡逻站岗。” “继续监视,有情况随时联系。完毕。”马千瞩结束了通话,抬头看了下船上的钟,时针已经指向晚上九点半,D日T时已经過去了十多個小时,卸下了大批物资和装备,海滩基地也初具规模。现在的营地已足以抵御几百名当地武装的攻击。然而各处传来的报告并不乐观。一些基本建筑材料奇缺,花费了许多工时建成的设施多半是临时建筑。许多基本民生设施也无法到位。 与当地人接触方面为0,警戒线上的军事组人员虽然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暂时還沒遇到過当地人。烽火台上的瞭望哨发现海面时而有少量帆船過往,但是作为临高渔民的主要渔场昌拱湾附近却沒有一條渔船出现。显然是给烽火台的报警吓跑了。 在第一天的总结会议上,许多执委都认为原先计划的乌龟流战略太過保守,D日的发生的一切证明蜗在博铺港不利于基地的升级。眼下的状态,按王洛宾的說法就是一個死循环:沒有足够建筑材料-不能建造生产基地-沒有生产基地-生产不了建筑材料-沒有足够的建筑材料。要突破這個循环,就得迅速的走出去,在适合发展的地方建立起工业基地。 从侦察队传来的消息看,当地人现在惊慌失措,只是闭门自守,根本不会来袭击穿越者。正是迅速扩大控制范围,升级基地的好机会。 会议做出决议,明天天一亮,派出第二支侦察队,任务是对临近地区的地形进行测绘和资源勘察。 “同时還要再派出一支线路勘测队,勘测设计博铺-百仞滩公路。”文德嗣的彩色铅笔在地圖的透明板上划了一條线,“我們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除了保持必要的人力和设备继续卸货之外的全部劳动力、机械都投入這個工程。争取在三四天時間内打通两地之间的联系,這样到D5我們就可以在百仞滩展开建设工作。 “两支勘测队都要军事组执行保卫任务吧?”何鸣问,“军事组得申請增召十名民兵进入现役。” 文德嗣眉头紧皱,眼下人力资源相当吃紧,一但开始筑路,不用說劳动力更缺。但是军事组也的确到了捉襟肘见的地步,二十一個人要负责陆地和海上的警戒、瞭望,一天下来沒休息又派出了四個去侦察,其他人现在還在各個塔楼和哨位上――他们只能轮流打盹。 “好吧,人可以给你。”文德嗣下了决心,“每個测绘勘测队各派二名警卫。”他看了一眼何鸣,“這样問題不大吧?” 何鸣点点头:“沒問題。组织上现在劳动力紧张。军事组人员不执勤的时候也要参加劳动。” “你们一天警戒下来,也很辛苦的。” “我和白羽、赵德、陈海阳他们都商量過,调整一下军事组的执勤方案,担任警戒任务的每人每天必需抽2小时劳动,我带头。” 天色渐渐发亮,D+1日的凌晨降临在第一侦察队的身上,每個人身上披着伪装斗篷,露水让他们浑身都湿漉漉。 望远镜裡能看到城头上的人一边打哈欠一边在把灯笼取下熄灭,火把的火都熄灭了,在晨曦中散发着袅袅青烟。 晚上看到东门外模模糊糊的建筑,原来都是些庙宇之类的建筑。城池周边都是开阔地,,有大片的荒野,夹杂着一些水田,期间還散落着几处民居聚落。 魏爱文慢慢爬到李军的观察位置,說道:“李哥,咱们动手吧。” “你想干嗎?” “打进县城去呀。” “就我們五個人?”李军扫了一眼正在伪装棚下睡觉的三個人。這小魏還真是個左倾冒险主义分子。 “我們五條半自动,還怕他几個土人?冲上去一顿子弹就把他们都吓跑了。” “那你先去穿雨衣吧。” “为什么?” “穿成咱们這样,肯定会被当成妖人泼狗血、大便的。” “……”魏爱文本来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的真实想法是开开枪荤,SKS拿到手之后,他死皮赖脸的要到了一個俄罗斯产的R14瞄准镜,又缠着北炜帮他练习,昨天警戒的时候已经“空发”了好几十次,今天正巴不得找個机会试试枪法。 北炜被他们的话吵醒了,說:“省省吧,执委会给我們的任务是侦察不是打仗,冒然开枪会暴露我們的企图,再說這次的目的一是侦察,二是锻炼锻炼队伍。你不是一到這裡就累趴下了,睡了大半宿才醒的。” “我可是替你顶了半宿的,你要记得下次還我。”李军說,“我可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值夜班伤身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