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回、贪倚三山齐云坐,杯觞欲取一湖酌 作者:未知 远古洪荒之事无史可记,待到有伏羲与女娲出,画八卦正乾坤之序,而定人间大伦,万物之灵开枝散叶。這些是最早的传說,伏羲又称青帝。后来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争天下,黄帝胜,各部融合,九州子民共称炎黄子孙。黄帝子孙享国日久,传承至秦。秦末布衣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其来历不可考,远古谱系传承方止。 人类自洪荒而出,犹如自混沌入清明,故圣人俯仰天地万物,各悟玄机而立道统。当时情况与后代人因传治学颇有不同,因为前人无学可授、无道可传,圣人所开悟皆从混沌中直指清明,因此其玄机根本历传不衰。過于久远的细节之事,孙思邈也不能尽知。 世上不仅有人,還有众生。人间有修行之道,众生也可能修行,于是有修行高人,也有妖怪精灵。所谓修行,修于行止而证本源,悟大道求超脱。由于人间道统不同,追求不同,方法也不同,各门各派源流错杂。 孙思邈讲了医家修身之道,五气朝元、易筋洗髓、脱胎换骨、出神入化等境界,与曲正波所述也沒什么不同,只是从他口中說出来就不是传說,而是实实在在的修身法门。孙思邈本人也是個炼丹的道士,也讲了道家修行的一些讲究。 道家奉老子为祖,崇尚自然之道,修行为长生久视,求得道飞升。虽然法门次第各异,但修行境界都差不多:练形退病达五气朝元方入门径;易筋洗髓锻炼炉鼎,破妄不迷洗炼心性;其后达到身心内外真如不二的境界,可称大成真人;勘破玄关脱胎换骨宛如新生,可有飞天之趣大获自由;待阳神出现,不受炉鼎形骸所累,有出神入化神通。世间修行境界到此为止。 世人谈飞升,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修行高人有飞天之能,凡人称为飞仙,那是溢美之词。真正的飞升成仙,是指出神入化之后,人间种种化身圆满无碍,可超脱色界而得大解脱,此时方是真仙境界。如此說来出神入化之后還有修行境界,但孙思邈就沒有多讲了。 当然,修行也不止這么一條路,比如佛家从心境入手,直求步步解脱,法门与道家不同,但关节之处是类似的。比如破妄不迷,身心内外出入空门无碍,称罗汉果,道家至此则称大成真人。出神入化超脱色界,化身玄妙可渡世人,称菩萨果,犹在真仙境界之上。细细追究起来,有各种复杂的次第讲究,不入门修证,外人是說不清的。 說到這裡梅振衣忍不住问道:“修道所谓大成真人,与‘上古天真论’中所称的真人是一回事嗎?” 孙思邈有些奇怪的反问:“你怎会知晓《黄帝内经》?” 梅振衣一不留神问了這一句才觉得不对,就算生而知之也不能這么夸张,赶忙解释道:“我有一次听振名和振声在房门外对问,就在背诵内经,我听见一些就记住了。” 孙思邈微微点头:“原来如此!上古天真论中所谓真人,指的不是修道者所谓的大成真人,真要比较的话,那恐怕已是真仙境界了。……所谓大成真人,指的是身心内外洗炼纯净,不迷不惘境界不失,应为便是愿为,此谓真如不二。” 梅振衣:“那這种境界,从医家来說,有什么讲究呢?” 孙思邈笑了:“有些事不能言述,要亲身驗證方知,告诉你最简单的,大成真人据說有三元之寿,脱病厄之苦,能终其天年而不衰。所谓三元之寿,一甲子轮回为一元,三元为一百八十年。……有此境界之人也未必都在人间留三元之限,只是略說而已,重点在终其天年而不衰。也可能遇大劫而终,或自解而去,或境界更进以求飞升。” 梅振衣:“听說您老人家在七十岁之前,世人已经称为孙真人,您是否早有大成真人境界?” 孙思邈又笑了笑:“我是学医的,早年体弱几番垂危,生死之间多有所悟,感医道同缘,所以也参证修道。大成真人的境界当然是有了,但我還是個医者,并不以道求长生,只愿医這人间疾苦,這也是我的真人境界。他人可能不解,你以后或许能明白我的想法。” 孙思邈是個修道的散人,但并不求飞升成仙,只是想以此印证医道,治疗人间疾苦,所以他并沒有在洞天福地清修道法,而是行走江湖济世人间。他這种想法梅振衣多少能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注1)、良相辅庙堂,良医治世间”的說法,包括华夏治世的始祖炎帝与黄帝,本身也是医道之祖,传世医典就托名《神农本草经》与《黄帝内经》,這些道理曲正波教授都曾经讲過。 话又說回来了,修行也不是想成仙就能成仙的,其难度对普通人来說与买彩票中大奖沒什么区别,就算你能够得传道法,也未必是福非祸。资质不够、心性不佳,遇师不明都容易误入歧途,甚者万劫不复。 梅振衣最关心的問題是目前他身处一個什么样的世界?一番谈话之后才了解到這是個龙蛇错杂,人妖混居,神仙隐现的世间。修行高人并不刻意隐匿,各显神通插手人间争斗,甚至朝堂之上的一些高官名将,本身都是修行有成的高手。而另一方面,江湖之中的修行高人地位超然,比如曾到菁芜山庄打秋风的那位吕纯阳,就被芜州乡民尊称为吕仙人,飘然在芸芸众生之上。 听到這裡梅振衣又问:“您老說的這些在世修行人,都是有真本事的嗎?都像您這么造福世间嗎?” 孙思邈苦笑:“且不要夸我,你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還小,不懂人间疾苦江湖险恶。有人确有修行神通,但更多人未免夸大其词欺世盗名,世上鱼目混珠之徒甚众。就算有些许成就者,未必不行欺瞒手段以食利自肥。” 听老人家這么一說,梅振衣也笑了,当前的世界与千年之后的江湖沒什么本质的不同,都讲究“尖”与“裡”,尖是一点真功夫,裡是穷吹乱泡骗人的把戏,更多人纯粹就是江湖骗子了。要說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公然以神仙圣佛的面目出现,而且還真有妖魔鬼怪混居人间,這一点在千年之后的文明社会是不可想象的。 他笑道:“我家也养了一位仙人,姓吕号纯阳子,您老看他是哪一类人呢?” 孙思邈摇头:“我不欲在背后谈生人是非,但凡事你可自己分辨,那人自称仙道,是他自己的仙道,至于你,要看他怎么跟你打交道。……如果我猜的沒错,你既然醒来,那位仙人很快就会登门了,你莫管他是仙是凡,就看他如何行事而已。” 半夜长谈,孙思邈见天色已晚,让梅振衣早点回去休息。谈了半天梅振衣并沒有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這世上神仙菩萨妖魔鬼怪为什么会公然到处乱跑?但实际上也等于把答案說清楚了——从来沒有人规定他们不能出来随便溜跶。還有一件事孙思邈猜的沒错,那位吕纯阳道长果然第二天就上门了。 第二天上午,梅毅闲来无事,正在后花园的空地上教梅氏六兄弟习武。他本是奉侯爷之命保护梅振衣顺便教小少爷防身之道,可少爷的身子骨现在還不能习武,梅毅脑筋一转想到了梅氏六兄弟。這六個人从小在长安侯府梅毅就认识,也学過一些护身的功夫,身体素质与根基都不错,好好调教一番也是六個不错的贴身保镖。 兄弟六人能和梅毅這样的剑术大师学习,那自然是求之不得,再苦再累也是兴致高昂。他们练武,梅振衣也搬了张靠背胡床坐在一边看,感觉這六兄弟有些根基,但论身手還不如自己当年呢,而梅毅所教却十分高明。正看的起劲呢,管家突然来报——齐云观的吕仙人登门拜访,执意要见小少爷。 孙思邈至今還沒有說少爷可以随便见外客,如果是一般人来了說体弱不便就可以了,但這位吕纯阳道长不同。前文說過,他享受梅家与芜州乡民的供奉,号称仙人高高在上,那是有仙家神通的,总不能說见他会对少爷病情不利吧?要是在往日张果也就自己做主了,可现在凡事他都要问问梅振衣的意见。 梅振衣一听吕纯阳就一愣,昨天還和孙思邈提到此人,言语之中孙思邈似乎对這個人并不是很感冒。如果是在他刚刚醒来的时候,一听說吕洞宾的大名,弄不好一溜小跑就去见了,但现在情况不太一样了,他多少已经了解這個世界的现状,心裡多了几分疑虑。 他想起了孙思邈的话,对于這种人莫管他是仙是凡,就看他怎么跟你打交道,想了想說:“管家,就推說我体弱不便,改日登门拜访仙长,今天不见了。你好好招待他就是,吃啥喝啥你来安排,总之上门是客,客气一些就是了。” 张果有些为难:“我已经說了少爷体弱不便见客,可那位仙长认为我有意为难,他自称在齐云峰立观为梅家做法祈福,少爷终于无恙而醒,就算别人不能见,难道连他吕道长都不见嗎?” 梅振衣眉头一皱:“這位道长好大的架子,出家人入侯门,明知主人有病還有强见的道理嗎?我不過是個十几岁的小孩,有事找你张管家谈就是了。” 张果苦笑:“恐怕他要见的就是小少爷您,来的时候排场大的很,两個下人先来通报,青衣童子左右开道,轿子一直抬到山庄门口,人沒进门先送来一张法帖。我看了他写的帖子,恐怕這事不见你谈不了。” 梅振衣好奇道:“哦?還写帖子了,拿来我看看。” “就在這裡,少爷請過目。”张果递過来一张a4纸大小,金色封面镶红边对折的帖子。梅振衣一看见這個帖子就想起穿越前的大伯梅正乾来,那位正乾道长在道观裡装神弄鬼骗游客香火钱,桌上的签名帖也是這种皮子。 他正准备接過来,转念又想起自己還“不应该”识字,于是又一摆手道:“你念给我听。”唐代人凡事爱拽诗文,帖子打开左页是一首诗—— 长倚三山齐云坐, 掌中飞觞一湖酌。 缘引人间松梅友, 烟霞出岫入城廓。 右面写着几行字:“修行山中,望见芜城云气涌动,知梅府公子转醒,施法终不虚行,道心甚慰。小公子生而非常,与仙家有缘方可脱世间苦厄,故此移步登门,授以长生永福之道。……”這位道长分明是在暗示梅振衣醒来都是他的神通功劳,接着话锋一转要收梅家大少爷为徒,听那语气還好像梅振衣得了天大的福份。 要是换一個穿越的现代人听說吕洞宾要收他为徒,恐怕会乐得一蹦多高,但此时梅振衣听了心中却微微一惊,觉得不对头。不仅是因为孙思邈昨晚說的话,而且梅振衣早就知道江湖八大门中有“法师吃徒弟”的說法,指的就是专找有钱有势的冤大头下手,說他有仙缘,要渡为有缘人收为徒弟,财色名利一齐骗,受骗者往往還蒙在鼓裡对骗子恭恭敬敬。梅太公曾讲過很多這样的轶事,看来這位吕道长恐怕也沒安什么好心眼。 吕纯阳究竟是不是這個打算,梅振衣也不想冤枉好人,想了想道:“张管家,你說這是孙思邈孙神医的交代,我暂时不便见外客。他一個江湖道士再大的架子還敢压過孙老神仙嗎?料想他也不会再强求见我。再告诉他我是個不懂事的孩子,有什么事還不如对你說。……梅五、梅六,你们暂时别练了,随管家到前厅伺候着,听听那位道长都想干什么?” 過了几柱香的功夫,梅六悄悄溜回来报告:“那位道长打扮的可气派了,往那裡一坐真是仙风道骨的架子端着。他說在芜州修行,灵气造福一方,少爷如今得醒他也大感欣慰。他說少爷与仙家有缘福份非浅,愿意一身仙术相传,以助少爷享福延年得登仙篆。……少爷,吕仙人主动上门要收你做徒弟。” 梅振衣不动声色:“這些帖子裡已经写了,還有其它的事嗎,他要我們梅家做什么?” 梅六:“吕道长還說了,齐云观规模狭窄不够仙家气相,少爷如果在那裡学仙术也失了身份。青漪湖中承枢、法柱、方正三山连为一体壮如仙人笔架,怀抱幽谷仙气充盈,是难得的仙家福地。……他希望能在青漪湖三山中凿建洞天,并不谋求梅氏私地,只想广布仙缘于芜州四乡,少爷如在那裡随他修行,也能得人间善果。” 听见這些,再联想到吕道长那首诗中的字句含义,梅振衣心中多少明白了,面不改色的說:“我都知道了,你回去悄悄告诉张果,让他转告吕道长,就說我仰慕仙人已久,体弱不能待客心中十分惶恐,改日一定备重礼登门,好好向仙长請教。……毅叔叔,你的眼光锐利善于识人,麻烦你也去前厅看看,那位道长究竟有多大道行?” ****************** 注1:“不为良相,愿为良医”是宋代范仲淹的言论,在唐代沒有這句话,但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作为穿越的现代人梅溪想到這些,也不算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