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作者:浮笙閒
第18章

  全場又是一片鴉雀無聲般的寂靜,可這次卻不是因爲惶恐或者悲憤,漢初的臣子們只是擡頭仰望着天幕上隨着話音逐漸浮現的一幕幕畫面。

  那是英年正盛的華服天子,驕傲到不可一世的意氣風發,拔劍出鞘,寒芒劍鋒上是銳不可當的盛世風華。

  所有的沉鬱與頓挫,所有的積蓄與隱忍,漢初近百年的壓抑和退讓,最終纔等來了一個蓋世的天驕,用鮮血洗刷恥辱,讓光芒普照天下四方,使威加海內八方仰望,真正抵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尚且沒有經歷過白登之圍之類匈奴屈辱的漢初人,其實還沒能完全體會到那份雪恥的快感,但是當皇帝的軍隊順着他的劍尖抵達遙遠的彼方,遼闊的領土被插上漢朝的旗幟。

  那種來源於人最根本的渴望得到了最直白的刺激,以至於每個人都能感覺到那份油然而生自血液深處迸發而出的狂熱。

  於是每個人都心神隨之激盪,每個人都血脈僨張,面紅耳赤的漢初臣子們仰望着這一切的光輝,感到有一種神聖而龐大的力量覆蓋在自己所有人的身上。

  那叫歷史。

  劉邦感覺自己心跳如擂鼓般激盪,連續不斷地顫擊着肺腑,於是他壓抑不住那種恍惚而驕傲的自縱,一躍而起。

  “大漢千秋。”

  他站在天幕之下張開雙臂。

  於是羣臣跟隨——不管他們此時是漢朝的臣子還是歸屬於諸侯國的麾下——共同嚷出了一樣的心聲。

  “大漢千秋!”

  人心歸漢,無外乎如是。

  —

  劉恆同樣爲着孫子的功績而恍惚,而驚喜,感覺到一陣熱血沸騰和後繼有人的喜悅。但他到底是更自持內斂的人物,況且,不在眼前的孫子雖然讓人聽起來就喜歡,但他懷裏還有個被天幕可憐着的兒子呢!

  回過神來的父親低下頭去,悄悄地去瞥劉啓的神色。作爲自家親兒子“承前啓後”中“承前”的對象,多少在兒子面前有點心虛。

  可是劉啓的狀態出乎他意料的好,或者說,很看重自己名聲的體面人劉恆都詫異他眼下的振奮。

  劉啓漂亮的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着天幕上長身玉立着的青年帝王,彷彿被天幕所可惜的人並不是他一般的淡漠,卻爲了未來兒子的功績而心嚮往之。

  “父皇——!”劉啓握住了他的衣袖,“我兒子是不是很棒!”

  “他甚至還說我是洪業休德!”

  不在乎自己的光芒是否被父親和兒子分奪而走的孩子此刻滿眼映着星芒般的璀璨。

  “真好啊,父皇。我選對了一個繼承人。”

  他笑起來,像含住了一口蜜糖一般甘美。

  【好的,話題稍微扯遠了一點。我們繼續回到劉啓的第二次改革,除了我們先前提到過的那些,主要還有的是加強吏治和軍事政策的變化。

  我們先從加強吏治講起,依舊是先替劉啓批判一下很靠譜

  ,但沒完全靠譜的親爹給留下的小尾巴。】

  劉恆:哽住,懂了,天幕又是讓我自省的一天。

  【班固在《漢書》中曾讚美文帝中後期,覺得“斷獄數百,幾致刑措”

  ,但這樣的情況並不能說明文帝時期的犯罪率低下,社會安定。

  正相反,這主要是由於文帝時期朝廷主要施行黃老治國之術,而黃老學派對於法律刑法的態度,我們可以通過代表人物曹參得知一二。

  對,就是那個著名的“蕭規曹隨”

  的主人公,雖然他本人是惠帝時期的丞相,但也秉持的是黃老之術,具體的思路是貫徹一致的。】

  曹參:?蕭規曹隨?那個蕭是誰,蕭何嗎?

  他的臉色突然有些古怪。

  他明明才知道了陛下有意讓蕭何位列功臣第一,目前正看不順眼蕭何呢……結果後來他是蕭何的繼任者?

  有點,微妙。

  【他對繼任者的囑託是“以齊獄市爲寄,慎勿擾也”“夫獄市者,所以並容也,今君擾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以先之”。

  這裏多次提到的所謂“獄市”,其實就是流氓、不法分子魚龍混雜的地方。

  面對這種小團體叢生的混亂地帶,秉持着“少文多質,懲惡亡秦之政,論議務在寬厚,恥言人之過失”這樣治國思想的漢王朝並沒有選擇重拳出擊,反而是放任自流,讓罪惡多在此滋長。

  從後世的眼光去看當時的狀況,毫無疑問,這是上層的寬容政策導致了基層官吏的懶政、怠政,有所可爲卻不作爲,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以至於到了景帝的手上,“吏或不奉法令”的現實已經極其嚴峻。

  更有甚者,因爲吏治的敗壞,乃至於在漢初極其寬鬆的賦稅制度的面前,民間依舊出現了“急政暴虐,賦斂不時”的暴/政。

  劉恆聽了都得從墳墓裏爬出來,砰砰給這些基層官吏們嘗一嘗什麼叫做專/制/主/義的鐵拳。】

  劉恆默默地咬住了自己的後牙:暴虐?暴/政?

  見過像他這樣窮這麼節儉,這麼努力給百姓減少負擔的暴君嗎??出重拳,必須出重拳了!不出重拳以爲我們黃老道家是什麼好脾氣的嗎?

  法家都是從我們道家分化出去的,你以爲誰纔是老子(雙重意義)啊!

  【但沒關係,雖然劉恆死了,劉啓這不是還在嘛。

  小暴脾氣的景帝陛下果斷的重拳出擊,多次頒佈詔令對官吏做出了更爲嚴格的要求。

  比如元年七月加重官吏“受財物,賤買貴賣”之罪,嚴懲貪贓枉法的官員。同時爲了防止出現正常的官員交往反倒被污衊的情況,他還針對具體情況做出了嚴格規定:

  官吏接受下屬的招待,能夠計其所費而支付錢款的,免於治罪;官吏針對下屬故意爲之的,財物上的賤買貴賣,一律以貪贓盜竊論處,財物由官府沒收;官吏職務變動時接受下屬的財物饋贈,削奪官爵,貶爲士卒。

  在後元二年他又下令“二千石各修其職;不事官職

  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強調要嚴格考察官吏的品行和履職情況。

  ?本作者浮笙閒提醒您《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這一套組合拳砰砰砸下去,再加上劉啓性格和手段的震懾力,使得景帝時期的吏治狀況很快有了極大的好轉,吏治之風終於迴歸了正常的狀態。】

  被天幕一通刺激而炸毛了的劉恆現在恢復了平靜,他冷冷地看了一眼天幕上展現的懲治貪官的畫面,扭頭向劉啓發問:“記下來了嗎?”

  “記住了。”劉啓很老實的回覆到,看了看親爹的臉,不由有幾絲忐忑。

  “那就幫我來寫詔書吧。”劉恆輕輕地笑了起來,“剛好考驗一下你書唸的怎麼樣。”

  漢帝多自作詔,大部分詔書的行文與書寫基本上要出自皇帝本人之手。可以說一份漢朝詔書的文理是否通順,思想是否深刻,可以直接折射出下詔書的皇帝本人的文學與政治素養。

  劉恆依舊是微笑着,但那溫言細語此刻在劉啓聽來簡直如同什麼蠱惑人心的邪祟:“沒關係,最後父皇會幫你進行修改的。”

  “這只不過是讓你提前適應一下,你就把它當做今天太傅給你佈置的日課就行。”

  “未來的你不是都給你寫出來幾句了嗎?具體措施後世人也爲你總結了啊,你只需要把它組織好言辭就行了。”

  “實在沒寫好的話……”劉恆摸了摸兒子的腦袋,“朕只不過會把它留存着,等日後給我兒媳婦和好孫子看看而已。”

  他看着劉啓被這最後一句震撼到迷茫空白的臉,語氣和緩地給出了最後一擊:“你也不想讓那王家女兒以及你的徹兒,未來看到你現在寫的狗屁不通的詔書吧。”

  劉啓:……我寫!我好好寫!(悲)

  【但是整肅吏治並不代表嚴刑峻法,正相反,從小學習的是比較正統的法家學說的劉啓,對於刑法卻是相當審慎的。

  在文帝時期,劉恆覺得肉刑殘酷,並容易給人留下終生殘疾,不便繼續從事農業生產而難以餬口,於是廢除了肉刑。改原本犯法應受劓刑者笞三百,應受斬左趾刑法者笞五百。

  但是由於笞刑太重,好多人受刑時被笞死。因此,“外有輕刑之名,內實殺人”。】

  劉恆:我不生氣我不生氣我不生氣……

  一切都還沒開始做呢,怎麼能因爲他還沒犯的錯誤責罵自己呢。

  默默在自己未來要做的施政條例中增加需要修改的部分。

  【劉啓針對這種情況,對笞刑的量刑數目和笞的大小重量進行了修改和嚴格的標準。改笞五百爲二百,笞三百爲一百,“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薄半寸,皆平其節”,並且只允許笞打臀部,最終才使得受笞刑的人得以保全。

  等到了中元二年的時候,他又下詔“改磔爲棄世,勿復磔”,廢除了寸磔的酷刑,總體上維持了一種約法慎刑的態度。

  除了對法律的修改,劉啓也

  針對法制建設,法律制度尤其是審判程序和量刑標準進行了更進一步的系列改革。

  ?本作者浮笙閒提醒您《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等到了後元三年,他又下詔,要求審判和裁決過程中要對老人和婦孺兒童進行關照:“寬容之,不桎梏”,在堅持法制的同時體現了些許人道主義的溫情,充分展現了法律懲罰和教化的雙重性,可以說是社會進步的一種標誌。】

  劉邦看向了議事班子裏的智囊們:“後世人好像對法律很注重的樣子。”

  “但是後世人眼中,法律具有的是雙重的性質。一方面要對犯錯的予以懲罰——刑法可以審慎,但不可以放縱,一方面給要體現教化……景帝陛下對貪贓枉法的官員的打擊,應該算是法律的教化作用的體現了。”

  蕭何對這方面是最敏感的那個,當年一入關中便去收集秦朝的地圖書籍的漢朝丞相,品味着劉啓施行的法律的思想,慢慢琢磨着該如何更好地修改到適應眼下的條件。

  ——劉啓所處的年代,畢竟已經距離秦朝有一段時間了。安定的社會,法律的完備是很重要與正常的事情。

  可是漢初距離秦末還不過幾年,百姓還難以忘記秦二世統治下的暴秦,難以忘記那些逐漸變得扭曲,可怖,連秦國自己人都逐漸陌生的“秦法”。

  所以眼下必須要考慮到百姓的情感,儘可能的簡潔,直白和寬和。

  他忍不住想要苦笑:怎麼都建立新的朝代了,他們這些人還得爲秦二世捅出來的簍子加以彌補呢?

  【所謂,“民樸而歸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富”,這段《鹽鐵論》中對於文景之治直至建元之始社會狀況的描述,其實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更準確的定位其實應該就是在景帝的治下。

  但是內部雖然穩定了,劉啓的目光卻依舊不能只困在內部的局勢。他的目光要向北,望向帝國的北境。

  ——匈奴。

  漢王朝自打漢高祖劉邦白登山戰敗被圍,不得不許諾和親聯姻之後,多年以來無法解決,不得不忍氣吞聲的心腹大患。】!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