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章 ——征伐天下——灭楚——楚国称王始末

作者:水光山色与人亲
[楚国,一個和秦国相爱相杀的国家。

  一直以来,楚国和秦国都被山东六国称为蛮夷之国,秦国,养马的出身,楚国虽然很早就被周天子封爵,但是很可惜,最低等的子爵,诸侯会盟,只配在一旁守篝火!

  子爵在下面就只有男爵了!

  而我們现在可考的男爵国有:许国、宿国、骊戎、易国。

  除非是专门研究周朝歷史或者查阅资料,不然這些名字基本主打一個听都沒听過。

  而秦楚被称蛮夷原因。

  第一:出身不高。

  第二:秦国靠近犬戎,楚国靠近蛮荆。是即和蛮夷作战,也被蛮夷影响。山东各国觉得他们和蛮夷也沒多大和区别。

  第三:非姬姓宗室,秦国赢姓,楚国熊姓。

  也就两国還算有点战力,不然得享受和宋国一样的待遇。

  诸子百家但凡要劝导君王、教育别人,都得拿宋国人出来开涮。

  我們熟悉的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宋人御马,宋人资帽等等用宋国人举例!

  为啥?宋国可是子姓,正儿八经的殷商移民,爵位還高可是公爵!

  用其他国家举例搞不好就說到自己那家亲戚上,說秦楚,一個蛮夷,一個虎狼,胆子不大的還真不敢。

  就你宋国,实力又弱,還是前朝遗民,還白得一公爵,不說你說谁?

  孔子祖籍也是宋国人,不過是出生在鲁国。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所以孔子是一正儿八经殷商遗民,可他比這姬姓各国君主更想恢复周礼,天下大同。

  当然,具体原因可以等后期我們讲到殷商时候讲,等不及的朋友這裡也推薦一本书《翦商》,大家可以去看看,博主很喜歡。

  至于說到我們宋襄公为什么在天下不在遵守周礼的同时,自己還要遵守,不半渡而击而导致兵败,那可就太能理解了。

  人家和周天子不是亲戚就是联姻的,人家不遵守沒事。

  可你宋国要是不遵守,那其他各国可太有理由打你,你不遵守周礼,是不是准备谋反复国?毕竟你们又不是沒干過,武王刚死你们就叛乱。

  毕竟你宋国占的地方有好,還富裕,平时偶尔打打秋风,毕竟還沒到彻底礼崩乐坏的时候,不能灭你国占你土地。

  你這要是不遵守周礼,那可就是叛乱了,那我們可要灭国绝祀,分土地了!

  宋襄公只觉得后人可太懂我的难了!我能不知道不半渡而击我打不過嗎?

  我不打输了,宋国還在,祖宗宗庙還在!

  我打赢了,马上這天下各国怕是马上就能组合联军把我宋国瓜分了,祖宗祭祀断绝!我能怎么办?

  天下人都說寡人傻!寡人真的傻嗎?(脑补宝儿姐:他们都說我瓜,其实我一点都不瓜,聪明的一笔!)

  [而這时楚国的国君是熊绎,他回到楚国,国人還以为熊绎在诸侯会盟上是大展风采,扬楚国威,结果国君回来一說,大家都不干了!要和周天子拼了!

  咱们的熊绎也是個有脑子的,知道這和周天子翻脸那和送死也沒多大個区别。

  就向国人說道:我楚国受中原诸侯和王室欺凌,无非是他们嫌我楚国国小位卑,财富贫乏,兵微将寡,可眼下若是和中原翻脸,便是自取灭亡,我楚国若要生存强大,不受欺辱,只有发愤图强,方可立于列国。

  嗯,像极了舔狗追女神,只要我努力,女神一定会喜歡我的!

  而各朝楚人虽然听不懂這舔狗究竟何意,但大概也能知道不是啥好词。“你才是犬,你全家都是!”

  [而后熊绎亲自带头,史载他们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筚是荆、竹、树枝之类;

  路,同「辂」,就是大车。

  蓝缕,即「褴褛」,破烂的衣服。

  启,就是开。

  意思是說就地取材制成车子,穿着破衣服,去开发荒山野林。

  [說到這裡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很多穿越者回去最喜歡干的事,就是向皇帝說海南岛啊還有往南的远方,那些地方一年三熟,咱们搞快打下来开发,不缺吃啦。

  在這裡提醒一下要穿越回去的各位,你最好往宋朝后面穿,明清最好。

  往前了這地方還不如湖北,湖北从楚国开发一直到南北朝之后随着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到唐朝末年才有显着效果。

  而整個南方是随着战乱迁徙不断开发的!第一次是在汉末→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南北朝。

  第二次则是唐末→尤其是北宋灭亡,南宋建立,南宋就只剩下南边這点地方了,可不得大开发。

  而“苏常熟,天下足”這句谚语最早就出自——宋代陆游的《渭南文集》第二十卷。当然也有另一种說法是“苏湖熟,天下足”

  而至于大家听的更多的“湖广熟,天下足”就得等到清朝了。

  所以如果你穿越到秦始皇时期想要办到這件事,你的大发徭役,且不說一路過去的瘴气、路途、人养马喂這些成本。

  你就算算需要多少成本才能开发成功,你派人去开发,得有官员管吧、要有大军随行吧?

  不然天知道這群人中途会不会跑完?

  得保证他们饿不死、冷不死吧,基本生活所需得有吧?

  好家伙,而且還需要時間!搞不好你秦始皇时候去的,咱们就算這些人都是NPC,每天劳动,活到八十!沒日沒夜的干活!不会饿死也不会冷死!也不会造反!

  开发好都到汉朝了。

  汉家帝王一看,咦,這裡可是我华夏自古以来哈,你们這些秦朝遗民也是我华夏子孙,好了,這裡我接管了!

  得,主打一個秦朝受苦,汉朝享福。

  不過我想嬴政大大不会介意的,毕竟咱们汉朝开国帝王刘邦可是货真价实的秦二世!

  不,朕介意,很介意!

  “蒙恬,之前统计刘姓之人之事可安排妥当,查查有沒有這刘邦,我大秦十四年而亡,這人现在或是孩童、或已及冠。着重去查!”

  “陛下,找到了该如何,莫不是?”蒙恬轻轻用手比了一個抹脖子的动作。

  “哈哈,找到了当然为朕所用,能成一朝之开国帝王,多少是有些本事的!

  不過嘛,這后世儿孙怕是压不住他,朕死之日便让他陪葬皇陵,也不算委屈了他。

  毕竟按后人所說,他可是货真价实的秦二世,给我這個父亲殉葬应该不過分吧?”

  而此时已经登基为帝的刘邦正左手拿着酒杯,右手揽着美人。

  笑眯眯的对着萧何說道:“相国,你說這秦皇可真会开发那什么海南岛?毕竟可是一年三熟啊!若是他真开发,那我大汉可有福了!”

  萧何看着刘邦喷了自己一脸酒水,沒好气的說道:“陛下,天幕說了不同選擇会有不同时空,虽不太解其意,但想来若是秦皇真做了什么事,也不会对您现在有什么影响!

  您有心情考虑這個?還不如考虑考虑那個时候的秦王会不会活刮了您,那可是灭国之仇”

  “你這說的什么话,灭秦的是项羽,乃公灭了项羽,帮秦皇报了仇,他還得感谢乃公!

  再說了,那后人都說我是货真价实秦二世,大不了乃公拜他为义父也不是不可以。

  何况你都說了影响不到现在的我!那杀的是過去的乃公!

  大不了他死了,乃公弥补弥补過去的自己,告慰他在天之灵。”

  “啊?啊?怎么弥补?”

  “乃公今日要玩十個美人,毕竟乃公那时候可沒這條件!”

  好家伙,合着你玩了就相当于以前的你也玩了。怪不得天幕给你取名叫老无赖,我可不止无赖,還是個老流氓!

  [而后随着五十多年的大开发,楚国疆域扩大,财富充盈。

  当初你对我爱搭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

  直接就不给周天子朝贡了,這個时候是西周的第四任君主周昭王姬瑕在位。

  周昭王那可忍不了!這时候的周還不是后来那個吉祥物!

  直接举兵伐楚,把宗周六师都带上了!

  然后咱们的周昭王就落水而死了。

  我們通過史料记载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周昭王死在了汉江。

  [而怎么死的,那可就众說纷纭。

  《吕氏春秋·音初》:“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還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殒于汉中。”

  所谓梁败,即为“桥梁倒塌”。

  按照這种說法,周昭王死于桥梁垮塌。周人在汉水上架设浮桥,但不知何故,桥梁垮塌,昭王落水而死。

  [皇甫谧《帝王世纪》称:“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

  也就是船突然解体了。

  但对于這种說法很多人提出了疑问:如此多的人過江只能分坐多艘船只才可以。

  既然分坐必定有先有后,而昭王以周天子之尊,不可能坐在前行的船中。

  先行的船必然会首先脱胶解体,后面的周昭王不可能明知前船已解体而仍然坐這样的船過江,更不可能先后出发的船只同时解体,致使六师全部沉水。

  而且皇甫谧主要的贡献是在医学上。

  這個關於船只解体的說法最早可见就是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而且由于皇甫谧是晋朝人,所以大家对《帝王本纪》的說法基本觉得完全不可信。

  毕竟李密可是在《陈情表》說:伏惟圣朝以孝治天。

  哈哈,所以对于晋朝,除了宋朝真的要好好感谢一下之外,可真沒那個大一统王朝瞧得起,要沒有晋朝,我大宋可就是倒数第一啦!

  “夫子,以孝治天下不好嗎?为何還会被瞧不起啊?”

  “唉,怕是只剩下孝了!”

  “夫子,這是何意?”

  “宰予,你個笨蛋,不仁、不义、不忠、不智、不勇、不礼、不信,可不就剩下孝了!”

  而我們的大宋太祖赵匡胤,刚才听到南宋就只剩下南边的地方,可真是怒发冲冠,拿起棍子。一手盘龙棍使出,打的两個儿子苦不堪言。

  边打還边骂:“本来朕以为最多就是一直到灭亡沒有收回燕云十六州,才被后人耻笑,沒想到啊,沒想到,你们后代這么不争气,北边一点沒剩下,就剩南边!

  朕给你们留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武将,你们是怎么打的!你们是猪嗎?”

  好不容易被赵光义劝住,放下手裡棍子喝着茶看着天幕讲讲那周天子之死,也算换换心情,沒想到啊,這都能扯到我大宋!

  “德昭!你這后代到底做了什么事,怎么会沦落到和那晋相比?

  你行不行?

  不行让你叔叔当皇帝算了!我可不想将来死了還被后人一直嘲笑。”

  “皇兄,臣弟可万万不敢有此意啊,您别說气话,孩子嘛,多教育教育就好了,不行再打一顿德昭好了!让他好好长长记性,教育好后世儿孙。”

  赵德昭都被打的都說不出话了,听到這话也是恨恨的看着自己叔叔。

  不是,叔叔,你要当皇帝就直說,你這是想让父皇打死我吧!

  還再打一顿,刚才那顿我就沒了半條命,再打一顿,我怕得先去见列祖列宗了。

  [《竹书纪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的记载。

  其中的“雉兔皆震”,被理解为大地震,周人信仰天命,史官对地震這样意味着天罚而导致周天子之死的事件采取避讳态度,是为了避免公布周昭王死因真相后引起社会动荡,动摇周人的思想统治基础。

  [而根据第一种說法,又延伸出一种,即鳄鱼說,說周昭王撤退到汉江边上时候军队惊扰了鳄鱼,包括周昭王在内的所有人都葬身鳄鱼腹了。

  《公输》记载:“荆之地方五千裡,宋之地方五百裡,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而根据我們现代考古研究发现,那时候湖北真有鳄鱼,而追溯到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還有大象。

  [而天子落江而死,這可是周朝建立至今从未发生過的事。

  往日天子亲征,都代表着替天行道,战无不胜,如今遭遇如此丑事。

  不仅是把周朝的颜面都给丢尽了,還把周朝的天子代天牧民的理论打個粉碎。

  所以当在镐京的大臣们听到噩耗时,直接不公开周昭王的死讯,也举行葬礼,只是以天子「南巡未归」为名,悄悄把周昭王埋葬了。

  [公元1976年,陕西扶风一村民平整土地时候发现一個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

  其中有一墙盘,墙盘铸于西周共王时期,是西周微氏家族中一位名叫墙的人为纪念其先祖而做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足有折边。

  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

  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而在其中明确的记载:“弘鲁昭王,广批荆楚,唯狩南行”

  [而接下来到了春秋时期,楚国不甘寂寞,弑兄取得君位的熊通是個颇具野心的人,先是联姻娶邓国公主邓曼。

  邓国可是個歷史悠久的国家,邓国建立于黄帝时代,历夏、商、周三代,先后为登姓、姒姓、子姓、隗姓和曼姓所取代。

  [而后向西攻灭了几代楚国君主都沒能灭掉的权国。

  权国是商王武丁的后裔在汉水西岸建立的一個国家。

  [而我們的熊通觉得自己行了,也要北上中原,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呢?

  因为自从西周初年周昭王征楚而亡之后,周天子算是明白了,這楚国不好打,那时候楚国基本除了主要城池,基本就是原始森林的状态,你一打进去,人家就进山,打下去的成本太大了,不值得。

  所以就在楚国汉水南岸分封自己同姓姻亲,既是监视,也是防备,防止楚国一路北上。

  随、唐、庸、蔡、应、息、江、沈、房、弦、鄂、蓼、吕等国都是为了防备楚国而设立。

  而随国是其中最为强大的一個。

  [咱们熊通觉得既然正面打不過,那我就动脑子和你玩。

  杀鸡儆猴,先干随国。

  先是拉拢诸国会盟,随国肯定不会去,随国可是侯爵,姬姓宗亲。哪会给你一個小小的子爵蛮夷会盟。

  好家伙,给你脸不要,我楚国就打你。

  随国也受不了,再强也受不了隔三差五的被偷袭。

  所以派了一個叫少师的来谈判,记住這個少师,他很高傲,也很得随候信任。

  楚国就把老弱病残摆在大营迷惑少师,少师一看只觉得果然如此,蛮夷就是蛮夷,打仗连精壮都凑不齐,便趾高气扬的对熊通讲周礼,你们這样偷袭我們按周礼是不对的,我們爵位比你们楚国高,你们国君见到我随国君王都要行礼,快快认错,這件事就過去了。

  而也是這個时候楚王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吾蛮夷也”

  两国谈判不欢而散,谈不拢那就只有打了。

  [而随国還是有聪明人的,季梁說君上,不如我們假装投降吧,示敌以弱,而且還可以提升军队士气,毕竟我們可是候国,還是宗亲,士兵可受不了向蛮夷投降這口气。

  而且楚国肯定不会答应我們的投降的,要是答应了那更好,投降时候反戈一击,那熊通可就跑不了咯!

  [而咱们說我們少师不仅深得随侯信任還高傲。

  便骂道:我們堂堂侯爵,宗亲,怎么能用如此下作手段,再說我在楚军大营看见的全是老弱病残,還需要用计?

  看我率大军一個冲锋直取那熊通首级。

  [果不其然,少师拿下了,不過是被熊通拿下了。

  而咱们随侯对少师可是真爱啊!

  眼见少师被拿下,那是马上派人求和谈判:“大哥,你有什么要求就說,我尽力办,你可得把少师安安全全送回来”

  嬴政:朕算是看透了,這后人莫不是龙阳君转世,但凡君臣之间,他不說点花样出来反而奇怪。

  “蒙恬,传令,把全国名刘邦者全带到咸阳来!寡人要是知道谁是這姓刘的老祖宗,寡人亲自打烂他的嘴!”

  [而咱们的熊通现在還是個意气风发少年,就想学学中原那些霸主。

  便对随侯說道:我也可以谈,我也可以爱国。

  阿,呸,不对!

  我楚国也想尊王攘夷,但是我的爵位又太低,楚国又地处荒蛮。

  你们随国是周王室正统,烦請你们给周天子传個话,能不能给我們更高一点的爵位。

  [随侯是把话带到了,周天子可就受不了,郑庄公欺负我,你一個蛮夷也欺负我,给你脸了。

  你就是子爵,再哇哇乱叫给你贬成男爵!

  [熊通怒了:“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蚤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

  你不给我是吧,那我自己封自己!

  你是周天子,那我就是楚天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不是楚第一次自立为王。

  更早之前熊渠就干過,還更過分。把自己儿子也封王了。

  熊渠生子三年。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闲民和,乃兴兵伐庸、杨虿,至于鄂。

  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乃立其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及周厉王之时,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不過這第一次纯属自己闹着玩。

  王:在周王室的冠冕未被彻底打落之前,王即代表天子,也就是相当于后世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這天下都是王的,天下的君主都是王所分封的。

  [而熊通也是說干就干,直接称王,和你周天子平起平坐。

  而咱们的随国也是和楚国签订盟约,這一签,周天子可就把随国骂一顿,你打不過就算了,他都称王了,你和他签订盟约是几個意思?

  结果楚王也觉得不对劲,你這才和我签订盟约,就去找周天子,你该不会還想着报仇吧!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得,楚国反手就把随国灭了。

  可真是两面不讨好。

  [而楚国一直行的是封君制,本质上是周朝分封制的弱化版,主要分封的也是宗亲贵族。

  西周行分封制的原因很简单:沒人。

  這天下那么大,周管不過来。

  再說了,大多数地方蛮夷野人混居,還未开发。

  好吧,各位帮着我老周家打天下,我也沒啥东西好谢大家的。

  喏,這块地给你齐国了,這块给你晋国了,你们直接带人去接手,要是有人拦着,你们顺路灭了。

  征召军队的权利给你们,但是得按照规定来不能超過。

  不過收税的权力给你们,地是你们的,人也是你们的。

  你们按照我规定的時間来给我进贡,我要喊你们打仗你们也得来,按着周礼做事。

  至于其他的你们自己决定。

  [楚国也是同样,那时候湖北那边简直原始森林,除了沿岸的大型城池,不是人迹罕至,鸟兽虫蛇。

  就是夏商一直存在的方国,還有当初武王伐纣,南逃而来的殷商遗民建立的国家。

  沒办法,想扩大疆域,那就学周天子吧,分封,你们要么是我老熊家实在亲戚,要么是对我老熊家有大功劳的。

  咱们一起开荒到今天,终于有了点成绩,咱也沒啥好给各位的。给各位封地封民吧,我把地封给各位,地上的民众也给大家。

  不過就是這可能人家主人不太愿意,不過也沒关系,允许你们征兵打他们,税收也给你们优惠。

  只是以后咱老熊家有事,你们得帮着咱干。

  值得一提的是应该是直到吴起变法,楚王才彻底的把发兵之权收回手中。

  “额,夫子,這后人說话還真是粗鄙,不過還真是浅显易懂,怕是田间老农都听的懂。”

  “是啊,吾等读史书,晦涩拗口,若沒长辈前人注释讲解,怕只识其字,不得其意。

  后人却能如此浅显易懂,真想一观后世之教育!”

  “二三子,吾等转向,往秦国去。”

  “夫子,這是为何?那秦国按后人所說将行秦法一统天下,怕是吾等此时去,人家可不会正眼看我們,怕是人家就等着那商鞅出生!”

  “吾不知,這天幕降世之后是否還是那秦国一统天下,可這秦法严苛,必然会有残民、害民、虐民之举。

  那秦用秦法一统天下,却十四年而亡,那汉对秦制稍加修改,便能享国四百余年。

  我想這秦国君王不会只想打天下,不想定天下吧。

  吾等此去宣扬王化,若是使得那将来秦国行法之时,能对民众稍微宽待,便足亦。”

  “夫子,可您不是最信奉周礼的嗎?

  难道我都不应该让各国君主行王道,守周礼,尊周王嗎?”

  “周礼是行王道,行德政,行礼治,使天下免于纷争,百姓安居乐业。

  至于那王也好,皇帝也罢,是谁?

  很重要嗎?”

  “夫子,您怎会有如此大逆不道之想法?

  您从前可从来不会說你出這样的话来!”

  “天幕降世,你且看這后人把這一统天下之始皇讲完,怕是你我就讲看到那所谓战国时代提前来临了,天下各国必将频频攻伐,血流成河。

  這個时候,沒人会在乎周天子的!

  走吧,去秦国!”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