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亡秦者胡、北却匈奴——再次为大佬加更
再次加更,希望大佬喜歡。
[始皇帝可谓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這长生不老药要炼,找仙人的事情也不能放下。
這徐福一去不返回,多半是沒打過仙人,看来武力不成,卢生,你去求。
卢生比徐福聪明也沒徐福聪明,徐福人家航海达人,直接跑了。
卢生沒這本事,可人家瞎编可有一套。
卢生說我沒找到神仙,但是我在大海之中得到了神赐之物——《录图书》
而這上面记载了我們大家都熟悉那句话——亡秦者胡也。
這本书成为了這個时代的转折点。
嬴政和朝臣都认为這個胡指代的是北边的胡人邻居——匈奴,秦国属于西戎那边,西戎灭了东夷齐国、南蛮楚国,东南西北就剩下北狄。
值得注意的是中原王朝在马镫马鞍马蹄铁出现之前,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占优势,并不是打不過,而是找不到不好打。
朋友们肯定要拿汉初刘邦的白登之围来說打不過就是打不過别找理由。
你以为的白登之围:刘邦几十万大军被匈奴团团包围,陈平找到冒顿宠爱的女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献上财宝才得以解围。
而实际上的白登之围:刘邦率军连战连胜匈奴败退,匈奴示敌以弱勾引刘邦,刘邦不听劝阻,老毛病又犯了,觉得自己天下无敌。自己带着前锋进攻,结果被人家冒顿率精兵围住,可這周勃、樊哙、夏侯婴的精锐部队就在后面。
刘邦不知道他们還要多久才能攻进来救援,冒顿也怕被人家用中心开花战术,裡外包夹直接消灭。
双方都找了個台阶下,订立盟约。
這在史书上都是能够直接找到原文的。而且想想冒顿,這可是一位对父亲下杀手毫不犹豫的人,他能因为宠爱一位侍妾就听从侍妾的话放過刘邦?
嗯,可能偶像剧会這么演吧。
(俺可不是老无赖):什么叫老毛病,刘邦就是一时失察而已。
[你這非要杠是吧,韩信打项羽你来我往有胜有负,刘邦那是觉得我上我也行,几十万打项羽几万,沒打過,差点被项羽追上干掉的事情你怎么不提?這是不是老毛病?
(俺可不是老无赖):那是项羽,那是一般人嗎?沒打過那不是正常,打過才不正常。
[好吧,你說得对,不扯這個,說回匈奴。
而为什么汉武帝刘彻就因为打匈奴這一项就名流千古,因为在此之前中原王朝打匈奴都只能管一时,游牧民族打不過就跑呗,你在茫茫草原怎么找?
卫青和霍去病,尤其是霍去病像自带导航一样,直接打到王帐,俘虏匈奴单于叔父等,而后直接杀到狼居胥山,這可是匈奴祭天的地方,霍去病直接在那裡代表汉武帝祭天。
由此封狼居胥和饮马翰海一起成为武将的最高荣誉。
而歷史上唯一获得這两项殊荣的只有——明仁宗最信任的征北大将军朱棣。
大明应天府
朱棣那是直接大笑起来,连忙对着朱元璋說道:“爹,您看到沒有,咱沒造反,咱是征北大将军,還是仁宗最信任的,咱要是有造反心思,能被叫做最信任嗎?”
朱元璋只是有些疑惑不解问道:“怎么会是仁宗?标儿怎么论都该是太宗才对吧?”
“嘿,爹,那仁宗肯定是咱大侄子雄英呀,指不定咱长寿活得长,大侄子登基咱還能打蒙古人呢。”
朱元璋顺手一茶杯就扔過去:“混蛋,你咒你大哥早死?”
“爹,你讲讲不道理,咱說自己长寿,什么时候咒大哥了?娘,大哥,你们看看爹,忒不讲理了,先說咱造反,现在好不容易清白,又說咱咒大哥早死。”
朱标也是劝道:“爹,生来病死都有命数,再說四弟比我小那么多岁,雄英登基时候他還活着不也挺正常的?起码說明四弟真沒造反,這不挺好的吧。”
马皇后也是捂嘴偷笑說道:“好了,棣儿,你爹就這個脾气,重八,這下可证明人家棣儿清清白白的,你就别冲人家撒气了。”
大明北京
朱棣看着大胖笑着說道:“呦,仁宗陛下,您看给我這征北大将军批点军费怎么样?”
“爹,您這就是咒我早死,哪有人活着时候被喊庙号的?”
朱高煦憨憨的问道:“爹,凭啥仁宗就一定是老大?就不能是我嗎?我要是仁宗,您想打哪裡就打哪裡。”
砰的一声,朱高煦又躲過了老爹的茶杯攻击,朱棣沒好气的說道:“你也不看看你那個样子,看看你为人处世,還仁宗,我看你像個武宗。”
“哈哈,爹,您這意思我是太子了是吧?”
“爹,爹,别打,别打”大胖边喊着边往朱棣手裡塞木棍。
朱高煦边挨打边喊冤:“是您說的我是武宗,我這不当太子继承皇位哪裡来的庙号?您打我干啥?”
不說還好,越說打的越惨,大胖双手拿着十几根木棍等着。
[而卢生也是误打误撞,被后世称为预言家。
很多人都說始皇棋差一着,沒想到這個胡不是胡人,而是自己的十八子胡亥。
其实這個說法多少有点牵强。
秦亡肯定和胡亥有关系,但秦亡时候秦王是子婴,投降对象是刘邦,杀子婴的是项羽,這三人沒一個人和胡沾边。
毕竟亡秦者胡也,那必须要直接亡在他手上才对吧。
当然這個不重要。
嬴政:不重要,你扯半天,刚才說少打刘邦两巴掌,现在收回。
[为什么說卢生聪明,就在于此。
当时秦沒有消灭的势力只有北边的匈奴了……
额滴额滴都是额滴:不是应该是秦皇嗎?怎么成秦王了?
[啊??這你都不知道?赵高說天下大乱,不能称帝只能称王呀。
大秦咸阳
嬴政满脸怒气:“蒙恬,去把赵高尸首给我挫骨扬灰!”
[接着說卢生這個人,他這個仙书指的方向很对,始皇大大动了打垮匈奴的心思并且雷厉风行的实施了。
而這個决策又再次把秦国拉入了战争的泥潭。
游牧民族始终对中原王朝像個牛皮癣一样,时不时就来骚扰一下,无非两個原因。
第一:他们生活所需的物资食盐、铁锅铜鼎之类的东西,他们造不出来,如果食盐還可以用沒提纯的粗盐勉强用用,那铜鼎之类的就只有靠中原输送,两边互市的时候交易多一点,這种骚扰就稍微少一点。
第二:天气变化,如果說农耕民族看天吃饭,游牧民族有過之而无不及。
中原地区发生干旱雨灾,盛世年景,老百姓有余粮,国家救援及时還勉强能挺過去,要是遇到王朝末年或者战乱,那中原大地遍地都是揭竿而起。
而草原如果发生旱灾水灾之后,水草减少,牲畜会大规模饿死。
你可不要告诉我让他们顿顿吃肉挺過去。
首先顿顿吃肉不吃菜沒人受得了,其次你不要带入我們现在,煮羊肉烤羊肉也好,有盐味精鸡精還有八角大料這些,那时候就只有盐還是粗盐,根本压不住羊膻味。
第二食物的存储无法冷藏和烟熏,大草原的你该不会让他们去西伯利亚去吧?那指不定人沒饿死先被冻死。
烟熏需要在食物上面抹盐才能够长期储藏,不然肉会直接变质,吃了死的更快。
盐沒有那就只有上中原去抢,你都去中原抢盐了,何不如多抢一点,如果能够入主中原能够顿顿吃米饭那不更好?
所以翻开史书我們能够看到,中原地区但凡因为粮食土地問題发生战乱时候,游牧民族就崛起的特别快,中原有天灾草原也有呀,只能来抢再加上中原战乱那可不是长驱直入嘛。
而是胡人抢劫的成本是极低的,中原边境线那么长,你不可能每处关隘都有足够力量防守,而人家也不是来和你打仗的,冲进来抢了东西就直接跑,跑到草原你追都追不上。
而在秦时,匈奴的破坏性也就局限于此,因为骑兵三件套還沒出现。
中原王朝一直直到三国时期,公孙燕這样一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小角色,就是這样一個小角色在原来燕国地方割据自立,打胡人和切菜一样,被曹操打的都不成人样,曹操打他他就打胡人。
整個三国时期都是如此,有事沒事打胡人一下,曹操派张辽打乌桓直接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诸葛亮打南蛮七擒孟获,孙权孙十万這個弱鸡打百越都随便打。
东汉——孙权——(孙十万):孙权怎么就弱鸡了!!!
[呦,东吴鼠辈還有粉丝?我一直以为东吴只有周瑜大乔小乔才有粉丝,沒想到孙权都有?
有诗云: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十万人沒打過张辽八百人,一個合肥从生打到死都沒打下来,還不弱?
如果這都不算弱的话,那我觉得赵构也挺强。
大秦咸阳
嬴政向着王翦问去:“王老将军,這八百打十万,您能打赢嗎?”
“陛下,臣不能,臣觉得這应该是夸张之语,這十万应该包括辅兵和运粮的民兵,真正的精锐应该不過两万,這八百应该是精锐中的精锐,应该有個两千之数差不多。
不過两千打赢两万也离谱,怪不得后人說他弱。”
东汉冀州大营
张辽在听到自己斩杀乌桓单于时毫无感觉,這不是应该的嗎?不会還有人连胡人都打不過吧?
可听到自己八百人破孙权十万,那可真是有胜阅兵,鼻孔朝天,都不带正眼看這群羡慕自己的人,哼,什么档次,和我站一样位置。
许褚那是一下推开帐幕进来,大喊道:“丞相,我不要八百,我只要六百,不,四百,我也要去打十万哥,這可是能够流传千古的事呀,丞相,您可一定得答应我呀,我戒酒還不成嘛。”
曹操也是半响才反应過来說道:“我原以为孙坚一员虎将,儿子也差不到哪裡去,沒想到這孙权和他爹他哥一比,竟是如此不堪。
许褚,此次与袁绍之战,你若能立下头功,我便许你八百精锐虎豹骑去试试孙策孙权两兄弟的斤两。”
至于孙权,那是正被哥哥孙策像看宝物一样上下打量。
“哥,有啥你就說,你這样看我太渗人了。”
“我只是好奇,你是怎么打的?十万打八百沒打過?還有合肥,你从生打到死都沒打下来?你要是活的短一点還好,你要是活個七八十,你不觉得丢人嗎?”
孙权:哥,那要不要我现在就死……
[而司马家的晋朝,刚开始也是打胡人如切菜,为什么会被五胡乱华?
八王之乱,可不仅仅只是八個王,而是主要有八個,基本上司马家所有宗室王爷全在抢皇位。
而這些王可不仅仅有财权人事大权,他们還有兵权,他们手裡是整個国家军队精锐。
而为了抢那個至高无上的位置,防备胡人的精锐也直接参与夺位之战,胡人长驱直入,而国家精锐在八王混战十不存一,只能衣冠南渡,而后五胡乱华,北地汉人沦为两脚羊十不存一。
而屠杀整個河内司马氏鸡犬不留算得上全体华夏人的共识了,還有顺便把贾南风這個女人杀了,太可恨,当然直接干掉贾充也行,养的這都什么孩子。
刘备曹操孙权打生打死被司马懿家族摘了桃子也就算了,司马懿拿洛水之誓当放屁也可以忍,可你篡国不仅沒有国泰民安,還导致胡人入侵,乱世持续数百年,太可恨了。
东汉冀州大营
“许褚,带人去把河内司马氏屠了,鸡犬不留。”曹操直接吩咐道,又看向诸位大臣冷哼一声。
某时空东汉末年
曹操、刘备、孙权在洛水盟誓,汉帝刘协见证。
三方各派五千人屠杀司马氏贾充一族。另以目前所占地盘为界,五年之内各方互不攻击,孙权刘备各派遣一万人帮助曹操对付北方胡人。孙权负责百越,刘备负责南蛮。先把异族搞定再决定天下归属。
[而直到两晋南北朝三件套的陆续出现,中原王朝才会出现打不過游牧民族的情况。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打步兵是天然的优势,除非你是重装步兵,而且還是精锐中的精锐,不然硬扛不了。
所以为什么岳飞那么牛?人家就用步兵硬生生打的游牧民族喊出那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可惜被赵构冤杀,一個以诸葛武侯为偶像的人却沒有遇到刘备刘禅這样的君主,可悲可叹。
北宋汴梁
赵匡胤仰天大笑道:“哈哈,一個诸葛武侯一样忠心的臣子被冤杀,哈哈,刘禅都不如啊!我大宋亡了吧,亡了好。”
“皇兄(父皇),息怒呀,保重身体”
“哈哈,還保重個屁的身体,我大宋从三皇五帝丢人丢到后世去了,怕是人家還会說我赵匡胤只会欺负孤儿寡母才能得天下吧。”
[而秦朝时候,匈奴更像是一個飞车党,抢了东西跑的贼快,在监控不普遍的年代,不好抓。
可飞车党能够颠覆一個国家的政权嗎?
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最多就是一個苍蝇太烦人,但不会要人命。
而后世有很多低成本的解决办法,汉朝和亲,唐朝结盟,宋朝赔钱。
双方互市尽量少打架,你用羊牛马来换你需要的日用品。
不是所有王朝都和大明一样刚。
大明那句着名的话: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由此被網友总结为: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們现在当然觉得肯定大明這样做才是对的,可是在古代大多时候,要是能够和亲给点钱就减少战争,百分之九十的王朝都会做,无它,成本低,我們觉得丢人,人家還觉得自己挺高明的。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拍着朱标肩膀大笑着說道:“好啊,好啊,标儿你這后代說的這句真是热血沸腾,咱大明就不该学他们,什么和亲结盟纳贡,简直丢死人了。”
朱标有心想說可能是四弟后代,可想了想要是說出来四弟又要被打,四弟一把年纪了還帮着雄英上战场守护天下。算了吧,還是别提醒老爹了。
俺可不是老无赖:大明什么意思?
唐——李世民——(哭啼小王子):大明什么意思?
北宋——赵匡胤——(天冷加衣服):大明說的对。
俺可不是老无赖:說大宋倒是說的挺对,大汉可不這样。
哭啼小王子:就是,大唐可不這样,說大宋倒是說的挺对的。
[而有的选的情况下,胡人更愿意交易,毕竟历朝历代中原王朝北方边防军基本都是最强的那批驻守,因为那是唯一可能颠覆中原王朝的地方。
而长城又始终建在易守难攻的地方,你进来了万一速度沒跟上很容易就会被围住把小命丢了。
而杨坚和李世民玩的更六,一個圣人可汗,一個天可汗,在草原各部裡面玩均势政策,永远扶持老二干老大的,英国人来了都得叫一句祖师爷。
插一句题外话:如何让隋朝避免二世而亡?
如果說秦朝的二世而亡還能說是胡亥篡位换成扶苏可能還有点救。
那隋是真的沒得救了。杨坚总共五個儿子。太子杨勇废物一個,那么多年沒干過杨广,太子被废。
而杨广,肯定有人說他是雄才大略太急躁了,可你就說他亡沒亡国吧。
至于剩下三個儿子:杨俊、杨秀、杨谅更是一個比一個废物。
在下诸葛拾柒不才,有妙计可解。
杨坚是李渊姨父对吧,那直接收李渊为儿子呀,反正李渊他爹早死了,然后立为太子,把李世民立为太孙。
也不要觉得离谱,后面五代十国,基本都是义子继位,而且人家還不是篡位,是皇帝正儿八经传给干儿子的。
大隋大兴城
现在還在担任千牛备身的李渊只觉得是无妄之灾,之前提到大唐李姓,好歹還用也许时隔多年,或是其他朝代或是几百年之后朝纲不振,后世子孙无奈起兵糊弄過去,毕竟姨父总不能因为几百年后的事情干掉自己吧。
现在则是满满的惊喜,大隋二世而亡,姨父外甥关系都說出来了,不用想,那唐朝开国君主肯定是自己,這下子完蛋了。
杨坚倒是沒管李渊,先是打量了一下太子杨勇、晋王杨广,侧身对着身边的独孤皇后說道:“不行再生一個吧,看后人說的怕是一個個也沒比胡亥好到哪裡去。”
独孤皇后也是面露苦色,五個儿子,一個能用的都沒有,天啦,我和陛下的血脉有這么差嗎?
杨坚又转头朝跪倒在地的李渊问道:“大外甥,有什么想說的嗎?”
李渊那是重重的一個头磕下去,大喊道:“父皇,母后,儿臣有罪,篡位谋国,請诛儿臣九族。”
杨坚、独孤皇后:你要不要脸?你该不会是刘邦后代吧?再說了,你就算不是我們义子,也是外甥,诛九族,亏你想的出来,我們可都是你九族,你要不要点脸,直接当干儿子了。
朝堂诸臣也是目瞪口呆,怪不得人家能得天下建立唐朝,看看這和刘邦多像呀,脸都不要了。
刘邦:阿嚏,阿嚏,阿嚏,那個混蛋在背后骂乃公。
[而始皇大大選擇了和大明一样的做法,撸起袖子抡起拳头干他丫的。
为什么始皇沒有選擇那些低成本的方法?
首先前面沒人成功做過,其次始皇六国那么强都搞死了,你一個匈奴蛮夷朕都搞不定,那不丢死人了。
說干就干,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开始北巡,巡视边境。
从碣石到渔阳、代郡、雁门到上郡然后回到咸阳,在亲自查看整個边防情况之后。
嬴政决定四拳出击打跑胡人。
第一拳是我們前面提到過的秦直道,开辟一條咸阳直达北边边境的专用军事通道用于运输给养。
第二拳派出大军将匈奴撵出去。
第三拳修复原有的秦赵燕长城并连接起来。
第四拳移民戍边,迁移内地居民去边境定居,值得一提顺便把六国贵族富户部分都迁走了。
而嬴政這一套堪称完美解决方案,可是忽略了一個小小的問題,成本——付出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秦灭六国占领的土地只需要一小段時間,發佈政策稳定民心当地就可以自给自足還能够给中央提供赋税,而大军所到之处還能够获得给养,减少了运粮成本。
而现在进攻匈奴,运粮成本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秦攻匈奴动用的全天下的资源去运粮,山东往西北运粮《史记》记载:這次运粮“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三十钟是古代计量单位,据考证秦朝三十钟是一百九十二石,一百九十二运到前线只剩下一,可想而知成本之高。
而秦灭六国运粮最多使用的是水运,而攻匈奴可全都只有陆运。
你可别告诉我沿着黄河逆流而上?
那可是黄河西线,自己搜搜视频看,那可上不去。
而這基本上已经到了白起长平之战那种局面,榨干国家来赢得這场赌局。
而始皇也是知道成本高,所以修建秦直道,可這直道還沒修好,他就已经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扫平匈奴,而秦直道要等到三年之后。
为什么要等到三年之后?
因为這三十万大军出去是需要全国输血才能够坚持下去的,要在保持前线三十万大军稳妥的情况下,才能够从国家抽出些人手来进行秦直道的修建工作。
而蒙恬也是不负众望,成功的将河套這一养马优质区域的匈奴全部肃清,匈奴向北方远遁。
而第一拳和第二拳成功的情况,始皇连续打出第三拳和第四拳。
修长城和移民戍边,值得一提我們现在能看到的万裡长城大多是明朝时候修建的。
而這两样无疑会加重百姓负担,赋税徭役最终的承担者都是你我這样的普通民众。
至于到底利在当代還是罪在当代,我們无非代替长城下面的累累白骨表态。
但是利在千秋是沒有問題,我們這些后人可以說时候北却匈奴,修长城是对的。
可如果仅仅到此为止停下多好,可始皇认为北方匈奴是胡人,那南越蛮夷也是胡人,南胡也是胡,北胡都被我撵跑了,南胡也不在话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