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本卷终及卷末感言
祝四位大佬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战国——赵——赵丹:白起,寡人知道你在来的路上,還有嬴稷,寡人知道你在看。
战国——秦——嬴稷:谁给你的勇气直呼寡人名字?
战国——赵——赵丹:政儿给寡人的。
战国——赵——赵丹:寡人已经收政儿为义子,并且立为王太子,寡人现在可以立刻传位给政儿。
战国——秦——嬴稷:……无耻,无耻,能不能要点脸?
秦——嬴政:?????
周——造父:……
战国——赵——赵丹:你别管,寡人现在有個要求,你答应了。寡人送政儿回秦国,你不答应,寡人即刻传位于政儿,和他一起自焚于宗庙。
战国——秦——嬴稷:你不怕寡人灭赵嗎?你就不在乎你赵国百姓之性命?
战国——赵——赵丹:长平已经死了四十万,寡人不在乎再死四十万,你要么答应,要么就直接来进攻吧。
战国——秦——嬴稷:說吧,什么要求。
战国——赵——赵丹:寡人要求你秦国最后灭我赵国。寡人允许你秦国借道我赵国进军,但秦国不能伤我百姓,還要给金银粮食为借道费用。秦国一统天下必须在朝鲜之地或南越之地给我赵国同等疆域为封国,赵国君臣百姓想随我迁徙的必须放行。
秦——嬴政:无耻,无耻,无耻,你直接把小时候的朕杀了吧。曾祖父,别管我,直接攻赵,我不信赵国百姓愿意陪這個疯子去死。
战国——秦——白起:王上,我已到达赵国边境,百姓不能在天幕评论,但是他们让我帮他们說一声,他们愿意陪赵王疯狂一次,要么答应,要么鱼死網破。
战国——赵——赵丹:政儿,你不懂我赵国百姓。
秦——嬴政:别整天政儿政儿的,朕和你不熟。
战国——赵——赵丹:寡人可是你义父呀,你好狠心。
东汉——吕布:义父?好熟悉的称呼。
战国——赵——赵丹:嬴稷,你若是答应,也不用来订立盟约,你就当着天幕、前人后人,数万万的王侯将相黎民百姓說一句成不成!
战国——秦——嬴稷:寡人允诺你的要求,把政儿送到白起身边让他带回来。
战国——赵——赵丹:行,今天起你嬴稷就是我祖父,你放心,寡人很孝顺的。
赵国邯郸
廉颇和李牧是面面相觑。
“王上,何至于此,只要励精图治,我赵国未必就一定会被秦所灭。”
赵丹缓缓抱起小嬴政,放在怀中问道:“两位爱卿,寡人知道你们都把寡人当草包一個。”
廉颇李牧连连請罪說道不敢。
“不用如此,寡人是草包了一点。”
“寡人有四问,還請诸君解答。”
“我赵国现在变法图强来得及嗎?”
“我赵国疆域现在有秦国一半大嗎?”
“我赵国真能上下一心嗎?”
“我赵国能连出六代明君嗎?”
廉颇李牧也是不知道如何回答,所有回答都是否定的,可我赵国真的就只有被灭的结局嗎?
“今日和秦国的盟约,保我赵国宗庙不绝祀。”
“南越朝鲜之地,苦是苦了点,可只要我等后人励精图治,若是有朝一日中原有失。”
“這华夏大地未必就不能姓赵。”
“两位爱卿与其在此发呆,不如回去盘算一下吾等如何在新地存活下来。”
“又如何才能发展壮大。”
“莫忘了:九世之仇犹可复也。”
說着還轻轻捏了一下小嬴政的脸颊說道:“你說对嗎?政儿。”
“阿巴,阿巴,嘿嘿。”
“你们看,政儿都觉得对,诸君退朝吧。”
诸臣也是心头思索缓缓退出大殿。
廉颇和李牧并身走着,李牧有些不解问道:“這是您给王上出的法子?”
“不是你的出嗎?”
李牧也是大惊說道:“我沒有啊?莫非祖宗庇佑,王上长脑子了?”
“嘘,慎言。”
廉颇拍了拍李牧的肩膀說道:
“走吧,回去派人先去南越朝鲜两地勘察地形。”
“我老了,将来赵国就靠你了。”
………………
北宋——赵匡胤:后代子孙呢?你们谁来给朕解释一下我大宋到底怎么回事。
后周——柴荣:香孩儿,你要不要先给朕解释一下?
北宋——赵匡胤:陛下,沒错,我篡位了,可我也是沒办法。
北宋——赵匡胤:可我对您后人很好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北宋——赵匡胤:您要觉得不解气大不了把那时候的我杀了吧。
后周——赵匡胤:混蛋,我又沒谋反,你犯的错,凭什么我来承受。
北宋——赵匡胤:你爱死不死,后世子孙呢?人呢?
南宋——赵昚:先祖,我在。
北宋——赵匡胤:怎么一杆子就到南宋了,你是朕的几世孙?前面的人呢?
南宋——赵昚:先祖,我是您的七世孙,至于前面各位先祖可能不太方便回话吧。
北宋——赵匡胤:朕知道后面的都是光义后代,你们给朕出来回话,朕不会怪罪你们祖宗,光义你也出来,朕不管你是正常继位還是篡位,你们就告诉告诉朕我大宋怎么就成了弱宋、挫宋了?
北宋——赵匡胤:挑天幕允许的說,别来個天灾你们直接亡国了。
北宋——赵光义:皇兄,我真是正常继位,我迫使漳泉二州纳土归降,亲征太原灭北汉一统华夏故地,只是后来打辽国打了個五五开。
明——朱元璋:啧啧啧。
明——朱棣:啧啧啧。
北宋——赵匡胤:朱明皇帝,朕想问一下他是不是說的假话?
明——朱元璋:真话。
明——朱棣:真的不能再真。
北宋——赵恒:先祖,我有澶渊之盟,我還去封禅了。
秦——嬴政:滚。
西汉——刘彻:滚。
东汉——刘秀:滚。
唐——李治:滚。
北宋——赵恒:祖宗,他们欺负我。
北宋——赵匡胤:滚,别出来丢人现眼。
北宋——赵祯:先祖,我用范仲淹变法,失败了。
北宋——赵曙:父皇,沒事,還有我,我用韩琦、欧阳修、富弼继续在变法。
北宋——赵顼:父皇,我继承您的遗志,我用王安石变法。
北宋——赵煦:诸位先祖,我還小,祖母在主持朝政。
北宋——赵煦——甲一:列位先祖,我亲政之后平西夏,收取青唐。
北宋——赵佶:不怪我,我哥死的早沒有儿子我才当的皇帝,我不想当皇帝,我只想写字画画。
北宋——赵桓:也不怪我,父皇直接禅位给我,我什么都不懂啊。
南宋——赵构:我光复赵宋基业了,最重要的是我把皇位還给了太祖后裔。
北宋——赵匡胤:那你冤杀岳飞?完颜构又是怎么回事?
南宋——赵构:祖宗,不怪我,您不也是陈桥兵变来的皇位,杀岳飞能怪我嗎?
北宋——赵匡胤:混蛋,能一样嗎?還有你有那么大方给我后裔?你该不会沒儿子吧?
明——朱元璋:呦,父慈子孝。
明——朱棣:爹,宋太祖還挺聪明的。
北宋——赵匡胤:你们两個别冷嘲热讽,朕不信你朱明皇室又能好到哪裡去,后面的子孙接着說。
明——朱元璋:起码不会两個皇帝都被俘,宗室一網打尽。
明——朱棣:宋太祖,您放心,除了晋朝不可能還有比弱宋還丢人的朝代。
南宋——赵昚:我给岳飞平反了,打金国打了個五五开,后面我就专注内政了。
北宋——赵光义:金国?那辽国呢?被我的那辈子孙灭了?說出来乐呵乐呵。
南宋——赵惇:不是我們灭的,我不太行,我禅让给儿子了,我儿子一定行。
南宋——赵扩:父皇,我行的,我任用贤臣正准备北伐。
南宋——赵昀:列位先祖,我已经联合蒙古人灭了金国,现在正准备收复三京,儿子快来给祖宗說說我的光辉事迹。
明——朱元璋:是挺光辉的。
明——朱棣:对对对。
南宋——赵禥:我在喝酒,别烦我,我也不是你儿子,我是你弟弟的儿子。
南宋——赵昺:诸位先祖,孙臣今年七岁,我大宋已被蒙古人逼到崖山。丞相本欲与数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天幕降世,丞相說准备带我去海外看看能否再次兴复宋室。
北宋汴梁
“德昭,给朕多找几根棍子来。”
赵匡胤怒气冲冲,须发尽抖大吼一声。
赵光义连忙跪下請罪。
“皇兄,您刚才說過不怪罪我的呀。”
“朕說的是不怪罪那個已经登基的赵光义。”
“沒有說不怪罪你。”
說着一棍就打在赵光义腰上,痛的他蜷缩着身子。
“辽国,金国,蒙古人。”
“一個打不過,個個打不過。”
“都输到海上去了。”
“看看你那后代,舔着脸去封禅,杀忠臣良将還杀出道理了。”
“還怪朕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朕不這样做,哪来的大宋天下,对不对,我的太宗弟弟。”
“朕做错了,是吧?”
“回话,怎么不回答朕。”
赵匡胤一手盘龙棍舞的虎虎生风。
還是赵德昭反应過来连忙說道:“父皇,叔叔好像昏過去了。”
“呵,昏過去了就能逃的掉嗎?”
“找绳子来,就把他给朕挂在城门口。”
“活過来算他命大,活不過来找個乱葬岗埋了。”
赵德昭面带悲痛,手脚却也沒停下,连忙找根绳子来把赵光义绑的严严实实,招呼内侍抬起来就往城门走去。
俯下身子在赵光义耳边缓缓說道:“叔叔啊叔叔,我知道你是装昏迷。”
“不過沒事,你是想赌一赌在城门口挂着活下来的几率大?”
“還是想赌一赌我父皇不打死你的几率大?”
赵光义紧咬牙关,就是不睁眼說话。
“哈哈,叔叔,你接着装。”
“大官,吩咐下去,一刻钟给我叔叔泼盆凉水,免得天冷让我叔叔着了凉。”
赵光义:天冷泼凉水怕着凉?德昭,有必要這么绝情嗎?
大秦咸阳
吃瓜吃了半晌的嬴政也是回過头看向群臣。
“朕记得赵迁還被流放在房陵吧?”
“蒙恬派人去把他带回来,好吃好喝给朕养着。”
“扶苏,你每天代朕去扇他两嘴巴,他祖宗实在是太无耻了。”
“李斯,朕饶你一命,李由的婚约依然有效。”
“你负责修改秦律,萧何来了让他给你打下手,你好好给朕教,不许藏私。”
李斯连忙跪地谢恩,儿子婚约依然有效那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自己殉葬,家族還在,陛下還会用自己儿子。
陛下如此圣恩,我将来怎能做出那大逆不道之事,真是该死。
叔孙通眼见不对,连忙行礼說道:“陛下,我們能做什么?”
“我們儒家弟子什么都能做,我們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
始皇也在思索,這儒家到底该怎么用?后世皇帝又是怎么用的?
“叔孙通,朕欲派一军先往西去,探查西域印度风土人情、各国文化、军事。”
“你选派弟子随行,另徐福出海也需要人随行记录。”
“能做好嗎?”
叔孙通虽然知道這差事也不是啥大事,可总比之前对儒家弃而不用好多了吧。
“回陛下,能,我們文能妙笔生花,武能提刀砍人。”
“叔孙通,朕還有一事要教于你。”
“派遣人手去教服役三年以上秦军认字,不需要能行文做赋,会认会写即可。”
“喏。”
天幕提示:评论区即将关闭,請等待七日第二次直播开启。
………………
天幕不见的第一天,想它想它想它。
天幕不见的第二天,想它想它想它。
天幕不见的第三天,想它想它還是想它。
天幕不见的第四天,好想好想它。
天幕不见的第五天,好想好想好想它。
天幕不见的第六天,明天就是第七天,天幕你会准时出现嗎?后辈還会继续讲歷史嗎?……想它想它想它。
卷末感言:
本书到现在已经二十多万字了,谢谢大家的支持、鼓励、打赏以及批评,我才能够坚持写到现在。
如果哪裡写的不好或者有問題,大家直接骂,只要不是涉及到骂我家人的,评论我都不会删。
古人尚且知道“知耻而后勇”,大家骂我批评我,那肯定是我哪裡沒写好,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升文笔。
大家的评论看见我都会回,主要作家后台看不到评论,我只有重新翻一遍自己作品才能看到,有的来不及回复或者回复的比较慢請大家谅解。
很感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