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64. 李世民归

作者:DIAM
李世民的确沒有猜错,随着大将军名头而来的,就是李建成的烦躁和猜忌。太中,以魏征为首的所有的谋士都跪在在太子面前,强烈要求李建成出兵接替李世民。 李建成并不想去打仗,這几年来,他很享受太子的名声地位,他的二弟在外面为他的将来开疆拓土,而他需要做的就是紧紧的抓住李渊的心。宫中的妃子,十有都已经跟他有了联系,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裡面也有大半都已是在他的阵营裡面,更别說他已经跟守卫宫闱的禁卫军還有守卫长安城的守军都已达成协议。 這些安排已经可以確認,非常稳妥的拿下皇位了,为什么還要出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吃沙子,去争抢二弟的军功? 但是眼前所有的谋士都劝說自己,秦王军功日盛,隐隐有与太子平起平坐的架势,若任其发展,将来太子就是一個空架子,而秦王占有军权,两人谁输谁赢都是未知之数了。 李建成万般无奈之下,第二日金殿之上,請旨去西北帮助秦王李世民。 其实李渊這边也有自己的考虑,二儿子英明神武,大儿子却是宽厚仁泽,更适合做将来的大唐之主,为了能保住太子的政局稳定,必须调回秦王了,不然他的军功日益显赫,将来就算二儿子沒有那個心,他手下的人能答应嗎?那些人肯定会鼓动二子对抗太子,争自己现在屁股底下的這個位子的。到时候二儿子還能不能坐视不管?毫不在意?還是真的争抢? 李渊听了奏請,立刻准了太子李建成出兵西北,同时传旨秦王李世民回师休整。 李建成当日就开始点将点兵,另外李渊還给准备好了粮草,一起出发,不到十日,李建成就跟几位大将,带领队伍去了西北。 而這边李世民也接到了圣旨,全军上下都为要回师而开心,李世民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果然如此。 似乎因为早就料到了结局,所以沒有特别的失望,秦王下令全军打点行囊,等太子的军队到了,大家交接之后,就可以班师回朝。 房乔跟长孙等人也替秦王可惜,這都打到快最后了,皇上派出了自己的太子来摘取果实了,這样对秦王不公啊!不過不公又如何,太子早已立下,本来也就沒有秦王什么事儿了! 几人凑在一起商量对策,制定回去长安之后的各种安排。 秦王安安静静地等了整整一個月,才等到了自己的太子哥哥的队伍。两人见面热泪盈眶,太子叫着二弟,秦王喊着兄长。大家都为這兄弟二人的团聚而拍手庆贺,可是只有两人自己知道,两人的感情回不去那纯真的年代了。 李世民毫不拖延地交接了任务,迅速了带着自己的队伍回朝了。 李世民沒有让大家急行军,反正仗打完了,大家都不着急了,慢慢悠悠的往长安城晃荡。 這一路,李世民走了人生最久了一個月,他不知道班师回朝之后,他该做些什么?他甚至犹豫了到底要不要去争那個位置?看父皇的态度,這是早就定下了兄长了,能把這么大的功劳转嫁到兄长身上,是太子已经被承认的态度了。 他還要费劲巴拉的去争去抢嗎?父皇放弃他了。他想起自己跟着父皇那些忍辱负重,商定计策,号召天下,起兵太原的日子。 那时父皇会更加倚重自己,因为自己智谋出众,手下的能人众多。后来,父皇派了两路大军攻打京城,他跟兄长每人带了一路,当时自己還猜测這是什么意思?让自己有机会跟兄长平起平坐?也就是說,他将来也是有机会坐那個位子的? 而且,为了冷藏卢群,他领兵剿匪两年多了,父皇给了自己机会建立更多的功勋,怎么会在這個节骨眼上,把太子派来摘取自己的战果?虽然之前已经隐隐的有些猜测,可是毕竟沒有真的成在眼前,如今,却沒有借口了,自己真的被父皇放弃了。 也许,他该放下了,就算他不做那個位子,就算他回了京城,他還是秦王呢!沒有人对他不尊敬,也不必要非要做皇帝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不是?可是到底有些意难平,這游游弋弋的想法控制着李世民的脑袋,让秦王的情绪起起伏伏,日日消沉下去。 就连房乔跟长孙无忌等人也都看出来秦王的转变,几人焦急万分,心裡发冷。 若說秦王不当皇帝无所谓,以李建成宽厚的性子定然能容下兄弟的,因为他们毕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世上再沒有什么人能比他们的血脉更亲了。 可是他们這些谋士下属呢?就不一定了吧。他们這些人曾经撺掇李世民争取皇位啊,而且李建成有自己的班底,他不需要這些外人来对他的江山指手画脚,如此他们的下场也就可知了。 李世民越来越消沉,而手下的一班人马却越来越焦急,必须找到能够支持秦王的后盾,不然他们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于是长孙无忌偷偷下令更加慢的往回走,每日只走百裡,埋锅造饭,休养生息。這样慢慢的行程可以给他们争取時間,让他们反复商量,想出对策。 網游之地狱龙骑sodu 可惜房乔,长孙无忌等人沒有找到什么实际的办法来劝說李世民,每每提起,秦王就会回避問題。之后更甚,李世民总是藏在自己的营帐,车驾之中,不再召见众人,也不允求见了。 這种将自己的心腹排除在外的行为,让大家更是寒心。 尽管行程百般拖延,一月后长安城還是到了眼前。整個队伍都欢欣一片,除了房乔长孙等人愁眉不展。 李世民也强打起精神来,进宫交差。 李渊非常高兴看见自己的二儿子,父子俩說了整整一日的话,李世民晚上宫门关闭的时候才回了秦王府。 从那日以后,秦王安安心心的作自己的王爷,不再痴心妄想了。而李渊這头则迅速的对李世民的班底动手了。 首先李靖被派往南方与赵郡王李孝恭平定萧铣去了,之后李渊在早朝之上收到言官的奏折,說尉迟敬德通敌,而且罪证齐全。接着尉迟敬德全家都被下了大狱,全家被炒,无可辩驳。接着李渊一道圣旨,程咬金被遣去康州做了刺史,然后又调卢家军去讨伐林士弘。如此,秦王成了光杆大将军,這個名号也就名存实亡了。 房乔心焦如焚,他明白李渊要消除隐患,给李建成一個太平盛世的江山,所以他必须除去所有对太子继位能造成威胁的隐患,下一個就是他跟长孙无忌等文臣了。 還沒有等房乔召集,程咬金不干了,他稱病不去,跑到秦王府对李世民說,“我等追随你,是因为你英雄胆气,志愿广阔,不会庸庸碌碌,平平淡淡。這多年相伴的情谊,可是作假?你决定自己做個轻闲的王爷,不知王爷可有为我等人着想呢?而今我等人遣的遣,调离的调离,快給人剪除干净了,而你在秦王府裡悠闲自在,却让老德一家在牢裡面冤死嗎?真真枉费老德对你的一片肝胆赤心。王爷如此天真,当真以为皇上剪掉了所有的羽翼之后,你就能自保嗎?哼,我是拼死也不去当那劳啥子刺史的,你醒醒吧!” 一番话后,程咬金還不解气,轮起自己的大斧子,把秦王府一顿乱砸。房乔跟长孙无忌還有杜如晦等人迟迟来到,见状忙劝阻程咬金,让他不要冲动。程咬金就是個混人,比老德好些,有些头脑,不過也有限,特别是脾气上来了,才不管谁劝呢,自己怎么痛快怎么砸,直到自己稍稍解气之后,也不跟大家打招呼,转身离去。 李世民被程咬金推倒之后,就一直坐在地上,一脸的颓废哀伤,不知道是为了自己的幕僚還是为了自己哀伤。 房乔看着這番情状,不知道该不该继续劝秦王争那個位子了,他感觉到秦王的颓废,這個自己当年一眼就看中的风华绝代的人,当时的他,胸中有丘壑,壮志凌云,這些年带着大家也是指挥若鹜,挥壑方逑。即使那年跟着全军饿肚子,脸都凹陷了下去,也不曾有如今這坐在地上的狼狈的样子。 可是如今,他再這样下去,自己這方的所有同僚就慢慢都被折腾沒了,为了自己,为了所有人的将来,房乔下了狠心,走到秦王身边,呵斥道,“你如此行为做给谁看?你是秦王,除了皇上,太子,你最大,你有何可难過的?我們這些人追随你多年,如今被砍掉了不少,眼看着我跟无忌還有如晦也快要沒了,你還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就算为了我們多年的主从之情,你也应该振作起来,救尉迟一救,起码让尉迟别在牢裡受尽折磨,冤屈而亡。我們剩下這些人,你不愿意管,就不管了吧,反正沒了你秦王,我們也還是给李家天下干活,沒有什么区别,就当当年我們瞎了眼睛,选错了主公。” 這些话太過诛心,李世民深受打击,从来沒有人這般瞧不起自己,更何况還是自己的幕僚,一股义气之下,跑到宫裡去给尉迟敬德求情,可是李渊已经下定决心了,所以不予理会,李世民大怒,提剑带人去了天牢,把那一家人都给弄回了秦王府养伤,李渊得知之后,气得无可奈何,可是终究沒有责罚儿子,他怕太過压制李世民,会引来更多更强的反抗,反而适得其反了,所以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假装看不见了。 李世民在房间裡面,看到尉迟敬德满身的伤痕,心如刀割,這個以前追随他打江山的壮汉,顿顿要吃五碗饭的牛人,如今就躺在床上,骨瘦如柴。心酸加上愧疚蚕食着秦王的心,日日夜夜,李世民守在尉迟敬德的身边,亲手照顾這個半死的人,连尉迟的家属也不让进屋探望。 其实他怕,他怕尉迟的家人看到躺在床上半死的人,埋怨自己,他怕看到那些失望的眼神,他更怕他们瞧不起自己,一個懦弱无能的秦王。 這一次对李世民的打击太大了,他突然觉得自己错了,尉迟這样的人,父皇都容不下,何况是他?就算他肯让步,父皇也不会允许一個有能力智谋都在太子之上的人选继续活着,剪掉自己的羽翼只是刚开始而已,再等下去,估计不但身边人沒有了,就连自己也保不住了。 也许,是时候改变了,为了自己的幕僚,为了中心耿耿跟随自己的人,也为了自己。 精彩东方文学提供等作品文字版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