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陰養死士(下)
“叫醒吧。”
聽到主上的吩咐,凱爾解除法術,讓四人甦醒過來。
四名刺客睜開雙眼,看着出現在眼前的兩人,剛想反抗,卻見地面冒出無數藤蔓,將四人束縛在空中。
“說出你們所知道的,我可以給你們一個痛快。”
面對詢問,四人面不改色,閉口不言。
見此情形,維林操控藤曼編織出一張椅子,坐在上面,隨後操作椅子退後數米,對凱爾說道:“你挑一個吧。”
凱爾見狀,點了點頭,伸出右手,將一名四印刺客的靈魂拽出來,又施展【靈視之眼】,讓三人目睹審訊過程。
爲了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凱爾直接使用最粗暴地方式搜魂。
看着同伴扭曲的靈魂,三人嚇得臉色慘白。
肉體上的折磨,對他們來說無所畏懼,但損傷靈魂的折磨,讓他們心中升起了對未知的恐懼。
凱爾的動作很慢,並將獲得靈魂記憶片段展示在三人面前。
幼年被收養的畫面,家庭美滿溫馨的畫面,殘酷訓練的畫面……
每一個畫面,他們都有類似的經歷。
由於嘴巴被藤曼堵住,被束縛的三人只能扭動身軀,以這樣的方式向對方求饒。
對於這一舉動,凱爾視而不見,繼續搜尋殘破不堪的靈魂最後的記憶。
三分鐘後,凱爾停下手中的動作,用聖焰點燃四印刺客的靈魂。
在白色烈焰之中,四印刺客的靈魂發出嗷嚎聲,直到化爲虛無,被徹底泯滅。
看到凱爾完成殺雞儆猴的舉動,維林操作藤椅來到三人面前,解除嘴上的藤蔓,開口問道:“從你先開始。”
被藤曼指着的五印刺客吞嚥了一口口水,面露恐懼,用顫抖的聲音說道:“大人,在她執行刺殺任務前一天,上面的人找到我,讓我帶着我的小隊的人去善後,如果她和她的部下有人受傷,就地解決,避免消息泄露,如果傷勢不重,就帶去見主人。”
“你的上司是誰?”維林皺起眉頭,開口問道。
“我不知道,我們以暗語碰面,我也不知道我的上司是誰。”
維林再次追問道:“那他要你帶着這個女人去什麼地方?”
“不清楚,只是說讓我們帶去比其爾店鋪,其他的我們也不知道。”
問完之後,維林將其嘴重新堵上,隨後又看向被掛在中間的女刺客,開口問道:“你效忠的組織叫什麼,是誰給你下達的命令,又爲什麼要刺殺三公主愛勒貝拉。”
六印女刺客張開乾裂的嘴脣,面色灰敗,開口答道:“我所效忠的組織名叫特普塔之花,在三天前的深夜,我的上司下令讓我彙集部下,於今日刺殺三公主愛勒貝拉,至於是誰下達命令,我也不知道。”
“每次下達命令,我的上司操控着一名乞丐來見我,接到命令之後,我還需要負責處理乞丐。”
“自加入特普塔之花以來,我就沒有見過組織的人。”
“對於爲什麼刺殺三公主愛勒貝拉,我只是一個工具。”
“工具,不需要知道爲什麼,只需要去執行任務即可。”
看着對方死寂的眼神,維林沒有再詢問,操作藤蔓將其嘴重新堵上。
至於最後一名四印刺客,層次太低,能收集到的情報幾乎沒有,隨即操作藤椅遠離三人,讓凱爾搜魂,確認這兩人是否在撒謊。
凱爾見狀,先出手結束四印刺客的性命,隨即將另外兩人的靈魂抽出來,尋找相關記憶。
片刻功夫之後,凱爾鬆開禁錮,目送着兩道靈魂被冥河接應而去。
“情況如何?”維林拿出一顆水果,將其遞給凱爾,隨後又咬了一口手上的果實,好奇的詢問道。
凱爾從自家主上手中接過水果,點頭回應道:“主上,這兩人沒有撒謊,他們確實不知道自己的上司是誰,只知道組織的名稱。”
“看來還真是陰養死士,只是不知道對方爲何要這樣做。”
思索片刻之後,凱爾開口提醒道:“主上,您說有沒有可能是有人在試探羅吉爾是不是愛勒貝拉的人。”
“哦?”維林臉上露出疑惑的神色,有些好奇的詢問道,“你爲何要這樣想。”
凱爾見狀,緩緩開口說道:“主上,如果羅吉爾是愛勒貝拉的人,當他得知自己效忠的人被刺殺,肯定會有異常的舉動。”
“如此說來,我纔是這起陰謀的源頭。”維林咬了一口手中的果實,順着凱爾的思路向下思考,似乎明白了什麼。
“這幾天你暗中觀察羅吉爾是否有異樣舉動,如果發現有人在監視他,也不要打草驚蛇,畢竟我們是“旁觀者”,王都越亂,對我們越有利。”
“主上,我明白了。”
隨後,兩人結束交談。
維林操作藤曼挖了四個坑,將四名刺客的具體埋進深坑內,再在上面種下四個果樹種子,相信要不了多久便能生根發芽,藉助屍體的養分,肯定能茁壯成長。
……
第二天清晨,愛爾莎軍團半個軍團的軍隊被調入王都,再衛戍部隊的配合下,封鎖王都,並開始挨家挨戶搜查,凡是身份不明人員,全部帶到城外集中看押,等待處置。
清查過程中,數百家商會慘遭無妄之災。
有心人很容易發現,這些商會背後都站着一位或者數位貴族。
對於愛爾莎王后報仇心切的行爲,王都內衆多貴族選擇低調做人,只要不要他們的命,王后想要什麼東西直接拿就好,他們沒有一點意見。
康明斯莊園內,維林看着被凱爾收集回來的種種信息,能看得出來愛爾莎王后對自己子嗣的重視。
如果沒有瑞莉告訴自己的隱祕,他會單純的認爲愛爾莎只是出於對一名子女的愛而做出的報復行爲。
但瞭解了那些隱祕之後,事情或許就變得複雜起來。
光輝歷9757年12月21日,維林向提頓王國國王梅雷扎克利提出正式談判的信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