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机(十八) 作者:青罗浅衣 畅快閱讀·放飞想象· » SB3秒就能记住的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小說閱讀。 (大家好,這是作者从机场发来的更新。因为航班延误,以及沒有明确的起飞時間,作者已经生无可恋。) 自从连音自称是他的信女起,此后的她每每都用這借口,三不五时便会大摇大摆的跑来会昌寺找辩机。 寺裡的小沙弥起初不认得她,每回都帮她引见,弄的辩机之后总要问来禀报的小沙弥对方是什么móyàng,如果描述的人是连音,那他便托词不见了。 及至后来,全寺的沙弥和尚都知道了辩机有這么個让他不愿意见的信女。而這信女的来头還不小,主持還不敢太管着。 久而久之,连音之于会昌寺成了一個奇妙而又默认的存在。 只要她說见辩机,沙弥们也不去征求辩机的意见,直接为连音指路。至于辩机见不见连音,那都是辩机的事了。 辩机对此各种滋味杂陈,一方面对连音這痴缠行为既头疼又无奈,每回都会要求她不要再来,可另一方面,他却也在纵容着她。 口中說着不要她再来,可行动上却沒有半点真正抑制的行为。 一般人家的姑娘家们,乃至及笄时媒婆们早就上门来說媒了,更不提高官家的姑娘们,那不管好看不好看的,只要身份在那儿,都是门槛被踏破的份。 可偏偏卢国公府家的姑娘是個例外,一直到她過了及笄也无人问津。 连音及笄前,程知节和程夫人還并不急,想着自家女儿长的又不差,身份又摆在哪儿,一般人家不敢上门无可厚非,那些门当户对的也要观望观望。可是這及笄都過了,還是沒人上门,那就有問題了。 后来托人一问才知晓,原来长安城内所有大官府邸家都知晓了卢国公府的大小姐一心皈依佛法,每日都要去会昌寺领受佛法,早已经断了世俗之念。 程知节和夫人知道缘由后双双气了個仰倒。到底是哪個杀千刀缺德的传的消息? 为了自家姑娘的下半辈子幸福,老俩口不得不亲自出面澄清,并且亲自請了媒婆上门来,将两人满意的人家列了一张详细的单子,直接由媒婆登门去详說。 媒婆们自然应的勤快,要是說成了卢国公府這一门亲事,那hǎochù可少不得。 可也不知是为何,媒婆来时都說的好好的,yīqiē皆不在话下,但這之后又是石沉大海了无音讯。 若只是一次两次便也就算了,可次数一多起来,程家两位又体会出来,這其中定是又有了問題。 于是两位为自家姑娘下半辈子幸福操碎了心的爹娘,又派出了人去打探消息。 這回传来的消息更为震撼,原来不是媒婆不尽心,而是媒婆前脚与哪家接触,后脚他们家的姑娘就与那家的夫人偶遇,随后满口的佛法无边,此生只愿长伴古佛青灯,弄的那些夫人们目瞪口呆,直接歇了娶程家女的心思。 程知节知晓后,当即气的胡子根根竖起。 程夫人差点气的背過气去,幸而程知节扶了她一把。 她抓着程知节的手,恨道,“夫君,這死丫头该好好教育教育了。” 程知节沉重的点头,“夫人,我懂。”连音为何会這么扯她zìjǐ的后腿的原因,他就是不当年去问连音也能猜的出来。 這丫头真是太胆大包天了。 夫妻俩都决定好了,等连音回府后定要好好教育她,再让她任性妄为,恐怕他们俩迟早得先被她给气死。 程府這一晚可谓是鸡飞狗跳。 两口子想的美好,可结果十分悲催。两人常年来宠這女儿,在女儿面前早就沒什么qìshì,更何况进宫伴公主一事,程知节一直觉得亏欠了连音一些,如今在连音面前当然是怎么都硬不起心肠来。 连音這裡以失败告终后,程知节只能换了目标,直接去会昌寺见了辩机。 程知节去的那天也委实巧合,正赶上朝内几位同僚家的夫人们同来会昌寺祈福上香,对方听闻从不信佛法的程知节竟然专程来寺裡见辩机师傅,与說话后,纷纷猜测起這位辩机师傅是有何等高深的佛法,竟能引得。 稍后等几位夫人见過丰神俊秀的辩机后,關於辩机佛法高深的名声不胫而走,這之后,拜为辩机善男信女的人更多了起来。其中犹以达官显贵为多。 程知节得知zìjǐ竟帮着辩机开拓了名声后,只能面无表情的将苦水都咽进了肚子裡。 他总不能告诉别人說,他女儿鬼迷心窍迷恋上了這個辩机,所以他這做老爹的只能去找那小白脸和尚說话,让他远离他女儿的吧。 何况与這辩机聊后,他竟然觉得這和尚還不错,谈吐间令人十分舒心,要不是個出家人,有這么個女婿,他或许不会反对。 也因這可惜,程知节又一次打消了弄走辩机的念头。 就在程知节既要烦扰家中事,又要为皇帝分忧解劳时,時間匆匆而逝,一桩影响佛家的大事在李世民东征时突生。 多年前私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尚竟然回到了中土,這番回来可谓是载誉而归。不但由天竺国以国宾之礼护送而归,更是带回了一百五十颗佛舍利、七座佛尊、更有六百五十七部佛学经论。 当今圣上李世民得知后,漏夜召见了玄奘。 两人彻夜长谈,待到第二日天亮时,李世民立即发下召令,设立译经院,委命玄奘为院主,要其编译所带回的所有经论。 同时,李世民還多做了一项要求,希望玄奘能将他游历西域之事汇聚成书,供其观阅。 要编译经文,又要将自身游历之事,光凭玄奘一人自然是不够。李世民随即又下了令,要为玄奘选取译经大德,共同帮助玄奘完成。 玄奘自然感激不尽,便仿效天竺国十大德的编制,要在中土再选取九位大德与他一同编译经论。 一石激起千层浪,当這选取译经大德的消息一出后,各家各院的沙门弟子都沸腾了。 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