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421:《农女崛起?》
這事儿說起来可大可小,但是往小了說就是莫珍珍姐弟三人身体不舒坦,想要舒服些后再去,如此听着還有几分亲近之意。
但是往大了說便是姐弟三人与莫家主支不亲近,有几分龃龉,不想過来见面。
莫家主支這边刚拿了人家的好处,然后這边传出他们双方不合的消息,這让皇帝那边情何以堪?
家族连枝共荣辱沒错,但是谁家還沒有個不合?
這两家若是不合,若有人把甲家的好处给了乙家,這多冒昧啊。
就算莫家主支是天子近臣,受皇帝重用,皇帝把莫家的功劳贴补给自己的近臣,這听起来好似也沒什么。
但是一旦两家闹出不合来,那這事儿可就不是這事儿了,這事若是闹出来,几乎就相当于把皇帝顶出来了。
当然,现在這事儿還沒闹出来,莫珍珍姐弟三人才进城来,帖子還沒送過去呢。
其实莫珍珍也觉得這事儿吧,荒唐的很。
莫珍珍是想和莫家之间洗脱一下关系,不是說不和莫家亲厚,而是一個掌权的皇后甚至是日后的太后的母族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莫珍珍与莫相以及莫家其他祖先亲后,因此并不想让莫家牵扯进来,当然這裡面也有莫珍珍本身以莫家祖先自居的缘故。
但是,這不代表莫珍珍能容忍這帮莫氏子孙不当人。
莫珍珍的這张拜帖是在傍晚时分,官员都已经回家,三辆房车大摇大摆穿街過巷,京城见到的人都议论纷纷后,才送去京城莫家各家的。
莫珍珍一直在等京城的莫家各府能来人和她知会一声,哪怕是派個嬷嬷来呢,她都不可能如此生硬。
在沒有利益牵扯的情况下,莫珍珍对莫氏還是很宽和的。
但是很可惜,等了一天,莫家主支的人就像是死了一样。
說不生气不可能,這其中還有一点怒其不争。
主支的反应很容易理解。
一来是嫌弃她的出身,觉得一個女子经商,還是马贩子,說出去丢人。
二来就是主支对其他旁支的高高在上心态在作祟。
第三,便是更隐秘的,因着這样出身的人让他们得了好处,他们自己心裡也觉得别扭罢了。
而皇帝之所以把這些好处给主支而忽略了她,真的只是因为他们是天子近臣嗎?
主要原因当然是,但是同样,這裡面也有莫珍珍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問題在。
莫珍珍做的這些以及她的一些行为并不符合這個世道对女子的教养,他们觉得莫珍珍离经叛道且沒了清白名声,就算如今她的名声再好,他们都觉得莫珍珍作为女子的品行不端,不适合被皇帝赞许。
对于皇帝的選擇莫珍珍沒太大感触,莫家的反应却让莫珍珍生气了。
不過生气归生气,她面上不会表现出来,毕竟俩兄弟若想在朝为官,便不能和莫家主支起冲突。
莫珍珍在俩兄弟面前依旧是一副很开心的样子,俩兄弟也跟在莫珍珍的身边陪着,跟着她逛了整個府邸,姐弟三人商量着這府邸要怎么改造,做成什么样子,要不要养一些猫狗等。
姐弟三人說的挺开心的,但是到了三人分开准备就寝的时候,俩兄弟坐在一起,一盏油台放在桌子上,火光明明灭灭,俩兄弟坐于桌子的对面,脸色都很冷淡。
莫珍珍一直以为自己养了两只小绵羊,实际這個时代的孩子都很早熟,更何况這俩兄弟可是莫相以及一众莫家祖先闲裡无事教导出来的。
别看阳间過去的時間不长,但是梦中是有加速效果的,实际算下来,這俩兄弟在一众莫家祖先手下可是讨了很长時間生活了。
莫珍珍只以为俩兄弟在莫家阴宅内读书,最多学习一下君子六艺。
实际梦中千变万化,完全受实力强的一方掌控。
所谓的安安生生读书是不存在的,只读书只会学出一個书呆子,人若想要真正成长起来,需要的還是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
因此表面這俩兄弟還是跟在姐姐身后亦步亦趋的普通少年郎,实际這俩人早已是食過血肉猛兽了。
在莫珍珍忙的昏天黑地,对俩兄弟的关注少了些的时候,俩兄弟便完成了他们的第一個练手作品——他们的母亲以及继父一家子。
莫珍珍最后得到的消息是那一家子搬走了,那时候她太忙了,而且那一家子她并沒有放在心上,這事儿就像是云烟一样,在她的心上沒有留下任何痕迹。
而实际是,俩兄弟已经在莫珍珍不知道的情况下学会了‘食人’。
就像现在,俩兄弟面对面的坐着,一盏油灯所照亮的光线有限,但是俩兄弟却坐在這裡对弈。
一张棋盘,黑白双子,昏暗的环境下,俩人如若在明亮处执棋一般,哒哒声不绝于耳。
俩兄弟下棋的速度很快,宛如并不需要思索一般,若是把视线落在棋盘上便会发现,黑白子咬的很紧,平分秋色,寸步不让。
俩兄弟的执棋最后终止于莫相的通风报信。
莫相当然不会說這俩兄弟在角逐谁来主导收拾莫家主支這帮人,他只是慢悠悠的来到還在算账的莫珍珍跟前和她告状。
“你那两個弟弟心野了,现在還在下棋玩呢,也不睡觉,再過不久可就科考了。”
莫珍珍一听這话直接放下了手中的毛笔,想要让人通知俩兄弟快快睡觉,但是想了想后她還是站起身来,先是笑着和莫相說。
“爹爹,弟弟年纪小,今天就容他们些。”
莫相哼了一声,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不過莫珍珍却当他同意了。
随后莫珍珍亲自去厨房,让留守的厨子做两碗鸡汤面,要汤多面少些的,做完后亲自端着托盘去了俩兄弟聚集的屋子。
如今天已经彻底黑了,距离吃完晚饭也過去了三個多小时,都這個点了莫珍珍觉得俩兄弟也应该饿了。
。